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肖玮

作品数:16 被引量:157H指数:8
供职机构:兰州中心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甘肃省气象局气象科研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降水
  • 7篇强降水
  • 6篇短时强降水
  • 3篇地形
  • 2篇东南
  • 2篇动力机制
  • 2篇动力机制分析
  • 2篇沙尘
  • 2篇沙尘暴
  • 2篇强对流
  • 2篇强沙尘暴
  • 2篇斜压
  • 2篇急流
  • 2篇河西走廊
  • 2篇锋生
  • 2篇复杂地形
  • 2篇高空
  • 2篇高空急流
  • 2篇尘暴
  • 1篇地理

机构

  • 16篇兰州中心气象...
  • 2篇成都信息工程...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江西省气象局
  • 1篇甘肃省气象信...

作者

  • 16篇肖玮
  • 9篇狄潇泓
  • 4篇刘维成
  • 3篇谭丹
  • 3篇吉惠敏
  • 2篇王宝鉴
  • 2篇傅朝
  • 2篇刘新伟
  • 2篇许东蓓
  • 2篇黄玉霞
  • 2篇石延召
  • 1篇孔祥伟
  • 1篇赵庆云
  • 1篇宋秀玲
  • 1篇杨晓军
  • 1篇冀兰芝
  • 1篇李文莉
  • 1篇王勇
  • 1篇许爱华
  • 1篇伏晶

传媒

  • 4篇高原气象
  • 3篇干旱气象
  • 2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气象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甘肃省降水量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对比分析
2020年
利用甘肃敦煌、酒泉、民勤、榆中、西峰和岷县6个气象站2004~2007年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2种观测序列的差值特征,并基于BP神经网络建立了自动降水观测订正模型。研究表明,自动观测的降水量与人工观测的标准差为0.254 mm,平均偏大0.033 mm (相对偏高2.24%);76%的自动观测与人工观测的日降水量差值在±10%以内,近11%的样本日降水量测量差值在±20%以上;日降雨量相对差值较大的样本,其日降雨量均比较小;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订正后,自动观测的日降水量拟合差为0.05~0.52 mm,平均相对误差0.5%~8.2%,平均相对均方根误差为0.10~0.70 mm,相关系数为0.75~0.99。
肖玮陈晓燕
关键词:BP神经网络
两种类型短时强降水形成机理对比分析——以甘肃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为例被引量:16
2018年
利用"2014·06·18"和"2013·06·19"两次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实况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了发生在甘肃省中南部地区相同季节、相似气候背景下的不同类型短时强降水过程实况特征、天气形势配置、动力热力特征、云图及雷达特征。结果表明:两次过程雨强均较大,但"2014·06·18"降水过程分散性强、持续时间短,且伴随冰雹、雷暴大风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而"2013·06·19"降水过程区域性强、持续时间长。前者是发生在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并伴有明显温度锋区和锋生,地面有冷锋活动形势下,是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后者是发生在低层强烈发展的暖湿平流中,暖湿平流对建立热力不稳定起了主导作用,是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不稳定指数显示前者不稳定能量大于后者,且存在一定的对流抑制能量,有利于强对流的发展。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湿层厚度高于斜压锋生类,而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高层垂直风切变表现得更强。"2013·06·19"暖平流强迫类短时强降水云图特征为沿暖湿气流迅速发展北上的带状云系。"2014·06·18"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则表现为与低空"人"字形切变相对应的逗点云系,云系的发展变化与形势场变化密切相关,是降水落区及其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雷达反射率因子显示"2013·06·19"是积状云为主的混合性降水回波,回波梯度小,质心低。"2014·06·18"是层积云中分散着块状对流单体回波,回波梯度大,回波质心发展较高,回波强度可发展到很强。当50 d Bz强反射率因子核心区接近8 km高度,达到-20℃层高度,回波顶高也达到12 km时,有冰雹产生。
许东蓓苟尚肖玮孟丽霞沙宏娥狄潇泓石延召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甘肃省短时强降水的分布特征及中尺度环境条件配置
甘肃短时强降水年频次介于0.1~4.5次,有三个活跃区域,分别是陇东南、庆阳市的东北部、甘岷山区.短时强降水始于春末的5月,6月开始增多,7月爆发式增长,8月达到鼎盛期,9月迅速减少;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短时强降水次数...
黄玉霞王宝鉴王勇吉惠敏谭丹李文莉肖玮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陇东南汛前期2次斜压锋生类短时强降水过程动力特征对比被引量:1
2021年
2019年4月19—20日(简称“4·19”)和4月26—27日(简称“4·26”)陇东南出现2次区域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通过诊断锋生函数、温度平流、垂直风切变等物理量对2次过程的动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次过程均存在高空冷平流、低层冷暖气流交汇,地面分别有明显的冷锋和冷式切变辐合线,属于斜压锋生类强对流。(2)在同样显著的斜压大气环境条件下,2次过程动力特征存在明显差异,“4·19”过程冷空气较为深厚,中、低层强冷平流驱动低层锋生,对流发生在锋面强迫抬升的动力不稳定条件下,呈现出锋面降水特征;“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有冷空气扩散,对流发生在近地层锋生与低空急流共同作用下,由热力不稳定主导,对流性降水特征显著。(3)700 hPa和850 hPa锋生函数可分别定量描述低层和近地层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和演变特征,由于近地层触发系统受地形影响难以界定,尤其“4·26”过程低层及近地层冷空气路径复杂,锋生函数可作为近地层触发系统判定的物理量指标。
肖玮傅朝徐丽丽刘维成狄潇泓郑新杨秀梅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动力特征锋生函数
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短时强降水的云型特征分类被引量:13
2018年
利用逐时雨量资料、常规高低空观测资料及FY-2卫星云图,对2010—2015年5—9月甘肃省高原边坡复杂地形下76次短时强降水过程个例的天气形势配置及卫星云图演变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甘肃省短时强降水过程相关的特征云型共有6类:副热带高压边沿型、逗点云型、冷锋前部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冷涡后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其中,副热带高压边沿型、冷锋前部型、弱冷锋前部椭圆形MαCS型与低层暖平流强迫有关。逗点云型、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主要受高低空冷暖平流强烈交汇影响。冷涡后部型是高空冷平流强迫下形成。冷锋尾部与南亚高压东侧叠置型具有较好的预报指示意义。
狄潇泓王小勇肖玮赵庆云
关键词:短时强降水
河西走廊一次强沙尘暴动力机制分析
甘肃河西地区毗邻沙漠、戈壁,植被稀少,气候干燥,为全国沙尘暴日数最多的地区之一。近五年,甘肃沙尘暴有减少的趋势,2011年春季,甘肃省沙尘天气较历史同期偏少,3~5月,仅出现3次区域性沙尘暴过程。但4月28日出现的强沙尘...
狄潇泓刘新伟沙宏娥肖玮
关键词:沙尘暴高空急流
文献传递
“8.8”舟曲特大泥石流天气背景分析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自动站、卫星云图、探空等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对2010年8月8日凌晨造成舟曲特大泥石流的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背景、形成机理、物理成因、卫星云图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自动站气象要素变化能反映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信息;卫星云图上,东移锋面云系尾部在顺时针旋转的南亚高压东部激发起对流云团,对流云团在有利的温湿条件、不稳定的层结、较大的高空风垂直切变下,迅速发展、合并成中α对流系统,在其前进方向右后方边缘亮温梯度大的地方出现短时强降水;副高边缘的高能水汽输送带使甘肃南部具备对流发展的潜势,500 hPa小槽、200 hPa辐散区、地面冷锋的配合,激发中尺度对流系统(MCS),使其得以发展;有利的层结条件和高空风垂直切变使MCS得以加强,最终造成舟曲短时局地强降水,并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
狄潇泓吉惠敏肖玮冀兰芝
关键词:强对流特大泥石流
“5.10”岷县短时暴雨斜压锋生特征和不稳定条件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加密自动站雨量和NCEP l°×l°再分析资料,对2012年5月10日甘肃岷县一次短时暴雨并引发山洪的强对流天气成因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致灾严重的局地性短时暴雨的影响系统斜压性显著,500 h Pa高空槽后较强冷平流和槽前暖湿平流强烈交汇,地面到500 h Pa锋生作用明显。从天气系统基本配置类型看,500 h Pa斜压槽、700 h Pa低涡切变及暖湿气流、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诊断表明,中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函数在10日午后明显增强,锋生函数正值区前侧出现强中尺度雨团,雨团朝锋生函数梯度方向移动。此次强对流过程中,大气为条件不稳定,700—300 h Pa温差达-49℃。斜压锋生作用的逐渐增强导致不稳定条件增强,进而导致上升运动发展,是产生本次短时暴雨天气的根本原因。
狄潇泓许东蓓肖玮沙宏娥谭丹宋秀玲
关键词:短时暴雨
甘肃东南部暖季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
2023年
基于天水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通过“最大值法”筛选出对流回波样本,利用TITAN(雷暴识别跟踪分析和临近预报)算法对对流风暴属性特征追踪统计,分析了甘肃东南部暖季(6-8月)对流活动的雷达气候学特征。结果表明:(1)对流活动频次多集中在高海拔山区附近,大值中心位于六盘山西侧山脉的迎风坡或西秦岭山脉起伏较大的区域,其中8月为对流活动高峰期。(2)对流风暴以西北向东南方向传播为主,不同月份传播特征存在一定差异;6月传播速度最快、8月最慢。(3)对流活动发生频率日变化特征呈单峰分布,主峰区位于16:00-17:00(北京时);不同地形对流发生、发展具有不同的日变化特征,午后高海拔区域是热力对流发生的高频区,夜间对流活动在山区、河谷、盆地、平原等地形均有发生。(4)不同月份对流风暴的日变化存在明显差异,6月午后太阳加热、地形强迫对对流风暴的影响最为显著,而7、8月夜发对流对高原边坡复杂地形响应更高。午后组织性较好的风暴传播方向与山脉走向及坡向关系密切,夜间时段与500 hPa盛行风关系密切。(5)超过90%的对流风暴持续时间在36 min以内,仅有1%的风暴持续时间大于1 h。
肖玮刘维成傅朝李文学付杰苟尚张伟
关键词:多普勒雷达气候学特征
中国西北四省区强对流天气形势配置及特殊性综合分析被引量:32
2015年
利用2004—2010年中国西北四省(区)强对流天气过程高空、地面实况资料,以及近15年西北区强对流研究主要成果,按照强对流天气产生的基本动力学原理,根据其主导因素的不同,将西北区强对流天气基本形势配置分为高空冷平流强迫、低层暖平流强迫、斜压锋生等3类。分析3类基本配置天气尺度环境场显著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中尺度强对流系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总结各类配置之间的主要差异及其与中国其他区域的差异。结果表明,高空冷平流强迫类,冷平流可从300 h Pa向下延伸至对流层低层,而850 h Pa则多表现为弱的暖平流。与中国中东部相比,对流层中下层温度递减率更大,层结不稳定在午后会有强烈发展,LFC更高。区域性强对流天气与大范围降水后地面增湿或低层暖湿气流北上有关;局地强对流天气与复杂小地形对应地面抬升和水汽分布不均匀有关。低层暖平流强迫类强对流天气,中低层暖平流占主导作用,湿层可从地面向上延伸到500 h Pa附近,LFC高度明显偏低,温度垂直递减率小于冷平流强迫类。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的显著特点是中低层冷暖空气强烈交汇,并伴有明显温度锋区和锋生。水汽条件好于冷平流强迫类,垂直风切变明显高于前两类。
许东蓓许爱华肖玮沙宏娥万雪丽车玉川吉惠敏
关键词:强对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