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涛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篇异托邦
  • 1篇遮蔽
  • 1篇声音
  • 1篇听觉
  • 1篇判断力
  • 1篇文学
  • 1篇现代性进程
  • 1篇现代语境
  • 1篇阶级
  • 1篇后现代
  • 1篇后现代语境
  • 1篇兼及
  • 1篇汉译
  • 1篇福柯
  • 1篇CLASSE
  • 1篇HABITU...

机构

  • 3篇厦门大学

作者

  • 3篇贺昌盛
  • 3篇王涛

传媒

  • 1篇江汉论坛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厦门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听”的文学:被遮蔽的现代性——兼及“声音”在现代性进程中的隐性效用被引量:3
2017年
现代新文学发生之际,作家们就曾以各种方式发掘文学自身的"听觉"资源,从组织诗歌朗诵会到民曲山歌的收集整理,从舞台剧、广播剧及弹词评书的推广到新兴的电影艺术的全面接纳,从"言文一致"的白话文运动到"国音统一"问题的研究与推广,从简化字与汉语拼音方案的逐步确立,到狂热年代"同一声音"的"文学艺术"对于民众心理的强力刺激与记忆剥夺等等,"听觉"在中国的现代性进程中一直都在发挥其潜在的引导功能。清理"听觉"在构建现代中国的"想象/情感/观念"等一系列新质的过程中所隐含的效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贺昌盛王涛
关键词:文学听觉
想象·空间·现代性——福柯“异托邦”思想再解读被引量:14
2017年
作为一个自创的概念,福柯所谓的"异托邦"特指区别于实存的物理空间及虚幻的"乌托邦"的某种主要由语言符号建构起来的"异在"的"空间"形式,这一概念对于矫正现有历史学研究的偏执及重新理解"现代性"的"空间"意味均有着深刻的原创性意义。从书写层面上讲,"异托邦"主要由"地方志"、"外来者"与"居在者"的三种想象性书写交织构建而成;"异托邦"以其"居在者"对于边缘性"异在"特质的认同及与作为"他者"的"中心"的关系作为确认"自我属性"的依据;"异托邦"之"多元并置"的"共在"形态比常规空间的秩序化形态更能够显示"现代性"对于"时间/历史"维度的抵抗。
贺昌盛王涛
关键词:福柯
后现代语境中西文理论术语的“汉译”及其界定——以布尔迪厄《区隔》中的classe、jugement和habitus为例
2017年
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中的西方思想在进入当下的汉语语境时往往容易出现种种的误读,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就是,生成于现代性语境中的汉语语汇与西方后现代思想取向之间存在着某种"质"的差异。布尔迪厄的无价值倾向的"阶级/阶层(classe)"被打上了明显意识形态的印迹,"趣味判断(jugement)"则被直接对应于康德的"判断力",而作为具有本体意味的"生存样态"出现的"habitus"也只是被定位在"习性/习得"的层面上。"新学语"的输入建构着全新的知识范型与思维结构,而既有的汉语语汇,特别是对关键性核心理论术语的表述却又潜在地误导我们对诸多原创性思想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新清理和界定汉语理论术语的基本内涵也许是"复活"中国思想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
贺昌盛王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