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庆 作品数:4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冶金工程 一般工业技术 金属学及工艺 更多>>
分步还原法制备电子浆料用球形银粉及其形貌与粒径 被引量:5 2016年 采用分步还原法制备银粉,即以硝酸银为银源,硼氢化钠为还原剂制备出晶种,然后还原硝酸银制备银粉,通过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还原剂的种类、晶种数量、溶液体系中还原剂的浓度及硝酸银浓度对银粉形貌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强还原剂制备的银粉团聚严重,粒径不均匀;当体系中还原剂浓度太小(0.05 mol/L)或太大(0.25 mol/L)时,银粉粒径很小,团聚严重;当加入的晶种数量较少时(1 m L),银粉粒径不均匀,而当晶种数量较大(3 m L)时,银粉粒径很小,团聚严重;随硝酸银的浓度从0.05 mol/L增加到0.20 mol/L,银粉粒径先增大后减小。采用还原性较弱的抗坏血酸为还原剂,晶种体积为2 m L,体系中C6H8O6和Ag NO3的浓度均为0.15 mol/L时,制备出表面光滑、分散性较好、粒径均匀、粒度为1.5μm的球形银粉。 李碧渊 甘卫平 黎应芬 周健 王晓庆关键词:抗坏血酸 化学还原法原位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及其导电性能 被引量:4 2018年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在反应温度为60℃,p H为6条件下同时还原氧化石墨烯和硝酸银,原位制备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通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红外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手段研究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对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形貌与结构的影响。用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替代部分微米银粉制备低温固化导电浆料,对其导电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纳米粒子分布于石墨烯片层之间。当反应溶液中硝酸银的质量浓度为0.75 g/L,氧化石墨烯质量浓度为0.25 g/L时,获得分散性好,粒径均匀的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且负载在石墨烯片层上的银纳米粒子的粒径集中在100 nm左右。用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替代4%微米银粉制备导电浆料,浆料的体积电阻率为1.8×10-5Ω·cm,与未添加石墨烯/纳米银复合粉体的导电浆料相比,电阻率降低61.7%。 支英 甘卫平 周健 王晓庆关键词:石墨烯 水合肼 导电银浆低温固化薄膜的制备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13 2017年 用银粉作为导电填料,与F型环氧树脂、稀释剂、固化剂等配制成树脂基导电银浆,将导电银浆印刷在载玻片上,在一定温度下固化后得到导电银浆固化膜。通过对薄膜体积电阻率进行测定,以及SEM观察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研究稀释剂种类、稀释剂含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对导电银浆固化薄膜结构与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醇对导电银浆稀释效果好,得到附着力和硬度均较高的固化膜,松油醇含量(质量分数)为8%时,薄膜的体积电阻率达到3.9×10^(-5)?·cm;提高固化温度可降低薄膜的体积电阻率,但温度超过130℃时,电阻率降低不明显;延长固化时间可提高银浆薄膜的导电性能,但当时间达到40 min后,电阻率基本不再随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 龙孟 甘卫平 周健 王晓庆 彭登耳关键词:松油醇 体积电阻率 玻璃粉表面化学镀银及其在太阳能电池的应用 被引量:1 2017年 采用超声波辅助乙二醇还原硝酸银的工艺对玻璃粉进行活化处理,以硝酸银为银源,单宁为还原剂,在室温下用化学镀法制备镀银玻璃粉,并将此复合粉末用于晶硅太阳能电池的导电银浆中。利用SEM和EDS对复合粉末、太阳能电池电极表面和截面进行形貌观察和成分分析,利用XRD和DSC对玻璃粉分别进行物相分析和热分析。结果表明:在设定的反应条件下,当硝酸银与玻璃粉的初始质量比为0.09时,银镀层均匀;玻璃粉表面镀覆纳米银可降低玻璃粉软化温度、提高电极厚膜的致密度、并在银硅界面沉积更多银晶体,使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从17.551%提高至17.711%。 彭登耳 甘卫平 周健 向锋 王晓庆关键词:玻璃粉 化学镀 太阳能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