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炎

作品数:8 被引量:42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瘫
  • 3篇脑性
  • 3篇脑性瘫
  • 3篇脑性瘫痪
  • 2篇体外冲击波
  • 2篇体外冲击波治...
  • 2篇偏瘫
  • 2篇偏瘫患者
  • 2篇足底
  • 2篇足底压力
  • 2篇足外翻
  • 2篇卒中
  • 2篇外翻
  • 2篇疗效
  • 2篇临床疗效
  • 2篇脑卒中
  • 2篇脑卒中偏瘫
  • 2篇脑卒中偏瘫患...
  • 2篇痉挛
  • 2篇关节

机构

  • 8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江炎
  • 5篇冯小军
  • 5篇吴建贤
  • 4篇洪永锋
  • 4篇周云
  • 3篇丁呈彪
  • 3篇刘奕
  • 2篇沈显山
  • 2篇阚秀丽
  • 1篇黄晶晶
  • 1篇徐军
  • 1篇毛晶
  • 1篇陈健
  • 1篇高晓平
  • 1篇张刚
  • 1篇熊斌

传媒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颈腰痛杂志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体外冲击波治疗盘源性下腰痛临床疗效
2023年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ESWT)治疗盘源性下腰痛(DLBP)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退变椎间盘的修复作用。方法 选取自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64例DLBP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2例。给予A组常规疗法;B组在A组的基础上增加ESWT干预。治疗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磁共振成像髓核T2弛豫时间值的变化。治疗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复发情况、VAS评分和ODI指数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VAS评分、ODI指数、TNF-α、IL-1β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髓核T2值高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反应。B组治疗后3个月的VAS评分较治疗后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ESWT干预,可明显改善DLBP患者疼痛症状,还可以使退变椎间盘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且安全性高、复发率低。
张刚童明月冯小军陈健江炎杜小文
关键词:体外冲击波疗法盘源性下腰痛T2弛豫时间
徒手感觉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手指痉挛效果的表面肌电图观察被引量:7
2022年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偏瘫侧指部接受徒手感觉刺激前后,手指屈、伸肌表面肌电图(sEMG)的变化规律。方法2020年4月至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徒手对患侧各指甲床和末节两侧依次实施感觉刺激,至患侧手指主动伸展。刺激前后,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患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张力;采集双侧拇短屈肌、指浅屈肌、指伸肌sEMG信号,计算均方根值(RMS)。结果刺激后,所有被测肌群MAS等级均明显降低(|Z|>2.699,P<0.01);患侧指伸肌RMS增加(t=-2.069,P<0.05)。患侧拇短屈肌和指伸肌RMS刺激前、后均小于健侧(t>2.450,P<0.05)。结论指部徒手感觉刺激能即时缓解脑卒中患者屈指肌痉挛,可能与促进伸指肌肌力有关。
田亚星洪永锋阚秀丽沈显山毛晶江炎何紫艳吴俣胡伟孙晓宁胡顺银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表面肌电图肌力痉挛
踝关节CPM对脑瘫足外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持续被动运动(CPM)在改善脑瘫患儿足外翻方面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共57例儿童,分为正常组及外翻组,将外翻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非CPM组及CPM组。对照组未行任何康复治疗,非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CPM治疗。对正常组儿童行足底压力测量技术进行评估并记录,且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第2个月及第4个月对外翻组行足底压力测量技术评估。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外翻组足弓内侧缘(MMF)、足跟(HEEL)压力百分比、着地时相及前足掌接触时相(ICP+FFCP)百分比明显增高,足前掌外侧缘(LFF)、足弓外侧缘(LMF)压力百分比及整足接触时相(FFP)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非CPM组、CPM组在治疗前后MMF压力百分比、FFP百分比均减少(P<0.05),ICP+FFCP百分比增大(P<0.05);较非CPM组、对照组,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改善更明显(P<0.01),ICP+FFCP百分比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能缓解小龄脑瘫足外翻患儿外翻肌的痉挛和挛缩,促进小龄患儿的足弓形成,使动态步行时各肌群协调性增强,从而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江炎吴建贤
关键词:持续被动运动足外翻脑性瘫痪足底压力
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采用表面肌电图分析患者腰部肌肉生物力学特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3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体外冲击波椎旁痛点治疗,1周2次。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数字疼痛量表(NR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同时利用表面肌电图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双侧椎旁肌表面肌电信号,包括平均肌电波幅(AEMG)、平均功率频率(MPF)和中位频率的斜率(MFs)。结果治疗2周后NRS、ODI评分减低,AEMG和MPF增加,MFs绝对值降低,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RS、ODI、MFs、MPF第1周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2周结束后治疗组的NRS、ODI、AEMG及MFs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能显著缓解LDH患者腰部疼痛、改善腰椎功能评分以及腰部肌肉的电生理状况,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
冯小军周云吴建贤江炎刘奕洪永锋丁呈彪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体外冲击波表面肌电信号临床疗效评价
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对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髋关节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2—4岁痉挛型双瘫儿童32例,粗大运动功能分级(gross motor function classification scale,GMFCS)Ⅲ-Ⅳ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照组在我院行常规康复治疗,每年≥6个疗程,每个疗程10—14天,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指导患儿监护人使用矫形器行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包括夜间髋关节外展位睡眠,白天髋关节外展位站立,每日髋外展站立时间≥1h。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8—24个月拍摄骨盆平片,测量并比较两组患儿的双髋关节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igration percentage,MP)和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结果:治疗前,试验组MP值和AI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后,试验组MP值为:20.96±6.35,对照组MP值为:29.78±9.38,试验组AI值为:18.53±2.54,对照组AI值为:21.17±2.7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家庭髋关节姿势管理可有效减轻较小年龄痉挛型脑瘫儿童髋关节的进行性移位,有助于患儿髋关节正常发育。
黄晶晶周云阚秀丽江炎沈显山洪永锋冯小军吴建贤
关键词:脑性瘫痪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及其与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态异常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态分析作为定量评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步态异常的科学研究,但步态分析数据繁杂,如何高效且规范化进行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仍有待研究。目的探究脑卒中偏瘫患者步态特征,并通过步态特征及脑卒中康复运动评价(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筛选出一些步态的定量指标为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评估和诊断提供规范化数据。方法 选择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21例为卒中组,其中男性12例,女性9例;年龄14~77岁,平均年龄49.29岁;身高153~181 cm,平均身高168.90 cm;体质量53~94 kg,平均体质量69.88岁;其中脑出血恢复期患者9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12例。选取同时间段自愿参与该研究的健康者21例作为健康组,其中男性11例,女性10例;年龄24~71岁,平均年龄49.14岁;身高155~183 cm,平均身高167.67 cm;体质量48~80 kg,平均体质量65.95 kg。应用步态分析系统及运动障碍数字化测试平台分别采集两组受试者步态参数,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STREAM量表下肢运动部分评分与卒中组各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卒中组步幅小于健康组,步宽、触地时长百分比大于健康组,步速小于健康组,步相角大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T区、M1区、M2区足底压力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MF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1);卒中组HEEL区压力占比较健康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在COP-X、COP-Y方向的偏移值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髋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卒中组患侧峰值屈膝角度较健康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江炎周云刘奕丁呈彪冯小军冀磊磊熊斌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步态分析
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治疗脑瘫足外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0
2020年
目的:观察踝关节持续被动运动(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纳入36例脑瘫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无持续被动运动(NCPM)组和CPM组,每组12例(24只足)。NCP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家庭康复治疗,CPM组在NCPM组的基础上增加CPM治疗,对照组暂只进行家庭康复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CPM组及NCPM组前20日行院内综合康复治疗,所有的项目均为每日1次,后10日行家庭康复治疗,每日1次。分别于入组前、治疗2个月和4个月后,分别对3组患儿进行足底压力测量、GMFM-88项站立及走跑跳两项评估。结果:①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各数值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个月后,NCPM组和CPM组的MMF压力百分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ICP+FFCP)百分比、FFP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治疗4个月后,NCPM组与CPM组MMF压力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P+FFCP)百分比及FFP百分比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站立评分及走跑跳评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PM组相比,CPM组MMF压力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P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立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走跑跳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踝关节CPM治疗脑瘫患儿足外翻疗效较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疗效显著,踝关节CPM治疗可改善脑瘫患儿步行能力。
吴建贤江炎洪永锋徐军
关键词:持续被动运动足外翻脑性瘫痪足底压力
“模拟康复团队式”带教在临床中的运用效果分析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来评价“模拟康复团队式”带教模式对临床实习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方法将近六年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实习的康复治疗本科专业学生124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8名)学生实行传统康复带教模式,观察组(66名)学生实行“模拟康复团队式”带教模式;分别于实习前、实习3个月后、实习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试。结果实习前和实习3个月后,观察组学生理论考试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践考试分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结束后,观察组学生理论及实践考试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模拟康复团队式”带教可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成绩,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的掌握,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参与到不同患者的诊疗过程中来,系统地将既往理论学习的知识融会贯通,有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理论及实践的学习。
冯小军江炎刘奕丁呈彪吴建贤周云高晓平
关键词:康复治疗学专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