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顺

作品数:11 被引量:50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储层
  • 3篇盆地
  • 3篇茅口组
  • 3篇川中
  • 2篇中二叠统
  • 2篇四川盆地
  • 2篇雷口坡组
  • 2篇二叠统
  • 2篇白云岩
  • 2篇储层特征
  • 1篇地球物理
  • 1篇地球物理识别
  • 1篇盐岩
  • 1篇岩溶
  • 1篇岩溶储层
  • 1篇岩性
  • 1篇岩性组合
  • 1篇页岩
  • 1篇页岩油
  • 1篇油藏

机构

  • 9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海石油(中...

作者

  • 9篇李顺
  • 2篇王兴志
  • 2篇蒋裕强
  • 1篇朱讯
  • 1篇杨雪飞
  • 1篇谭秀成
  • 1篇陈虹宇
  • 1篇朱童
  • 1篇罗明生
  • 1篇肖笛
  • 1篇孙莎莎
  • 1篇方进
  • 1篇彭军
  • 1篇陈虎
  • 1篇张敏知
  • 1篇曾德铭
  • 1篇刘冬玺
  • 1篇张连进
  • 1篇何冰
  • 1篇杨长城

传媒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中国地质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海相油气地质
  • 1篇云南化工
  • 1篇天然气勘探与...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农家科技(中...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3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页岩油地质特征被引量:1
2023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侏罗系湖相页岩油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展现出巨大勘探潜力。为了进一步支撑深化勘探,基于野外露头、测井、钻井取心和系统取样分析资料,开展了四川盆地侏罗系凉高山组不同岩性组合条件下页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脆性、孔隙结构及含油气性等研究,明确了优势页岩岩性组合类型。结果表明:凉高山组页岩发育层段可细分为纯页岩组合、介壳型页岩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3类5种岩性组合;5种岩性组合中页岩均处于热成熟阶段,但有机质含量、类型、脆性矿物含量存在差异,纯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大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52%;介壳型页岩组合中页岩有机质特征与纯页岩组合相似,但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粉砂型页岩组合中页岩TOC平均值小于1%,有机质类型为Ⅱ2型,脆性矿物含量大于65%。不同组合储集空间主要为微裂缝及无机孔(孔径10~500nm),但粉砂型页岩组合喉道较宽,孔隙连通性优于纯页岩组合及介壳型页岩组合。纯页岩组合游离烃含量大于1mg/g,含油性好,纯页岩组合和粉砂型页岩组合部分OSI大于100mg/g,可动性较强。综合分析认为,纯页岩组合与粉砂型页岩组合为页岩油勘探有利岩性组合。粉砂型页岩组合因具有良好的可压裂性,可成为凉高山组页岩油下步勘探的主要甜点层段。
方锐蒋裕强杨长城王占磊孙莎莎朱讯李顺谷一凡周亚东刘冬玺罗垚罗宇卓
关键词:岩性组合四川盆地勘探方向
裂缝对沙一段席状砂油藏高产井的控制及其地球物理识别
2023年
为明确裂缝对沙一段底部席状砂体油藏增产增效的影响,在透析沙一段席状砂体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借助岩心、薄片、测井、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沙一段席状砂储层成藏的关键因素,并根据高产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对主控因素进行了地球物理识别,结果表明:(1)席状砂体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型储层,具有良好横向连续性,储层与非储层互层,非均质性较强;(2)油源一部分来源于凉高山组的油气通过裂缝运移,另一部分来源于大断层沟通凉高山组甚至大安寨段油气,断层与裂缝叠加发育极大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3)50 Hz分频相干计算结果显示,沙一底共发育41条断层,以公1井大断层为主,将研究区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在公1井大断层的南部发育临近断层的次一级断层或小断层,与主断层在平面上形成斜交组合;(4)基于结构梯度张量的裂缝因子区域内进行定性预测裂缝发育特征显示,在公1井大断层附近裂缝发育外,高产井处的裂缝发育特征更加明显。
唐思琪董少峰李顺陈果张敏知范存辉
关键词:油藏川中沙溪庙组
川北仪陇—平昌地区雷口坡组顶部古岩溶的识别及其与储层的关系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区雷口坡组是一套中三叠统的海相碳酸盐岩.发育一至五段共五个地层段,雷五段已被全部剥蚀.顶部以雷四3亚段与上覆的须家河组接触。雷口坡组残厚800~950m.雷四3亚段顶部十几米至一百来米的范围内经历了广泛的溶蚀作用,主要受到表生期岩溶作用,形成了岩溶角砾岩、溶沟、硅化、膏模孔、溶孔、溶洞以及溶缝等,产生大量的溶蚀空间,但也有较多溶蚀空间被上覆须一段下落的泥质物充填或半充填。在成像测井上,岩溶角砾岩表现为明暗相间、大小混杂的棱角状斑块,未充填溶洞呈暗色高导特征,裂缝则呈连续的暗色条带。发育垂直渗流、水平潜流以及深部缓流这样三个岩溶带.垂直渗流带的储层发育总体好于水平潜流带,深部缓流带相对较差,古地貌地势较高之处溶蚀作用更强,储层更为发育。给出了研究区雷四^3亚段储能系数分布图,A21—A19井区、A22—A23井区以及A160井区的储能系数都大于0.6.是比较有利的储集区带。
李浩王兴志胡杨朱童李顺杨雪飞
关键词:雷口坡组岩溶储层储层特征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四川盆地南部钻揭茅口组的井数众多,但时间跨度大、资料品质差,可用的取芯资料少,难以满足沉积微相研究的需要。论文以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为例,通过仅有的10口井的岩芯观察和薄片分析发现,茅二段A、B、C亚段均存在一套层位稳定的薄层至块状的浅灰—灰色亮晶生屑灰岩构成的生屑滩,并具有多个向上变浅和变粗序列的薄滩体垂向上频繁叠置、单滩体厚度一般较小(小于3 m)、少见同生期暴露等典型特征;伽马测井响应上,该套多旋回叠置的薄滩体呈现总体高背景下的低值的综合响应,因而难以利用测录井资料准确识别和统计颗粒滩的厚度。进一步分析发现,碳酸盐岩台地内部的非暴露浅滩发育时期,颗粒滩发育于微地貌高地、并具有相对更大的沉积速率,因而颗粒滩发育期形成的等时地质体厚度可近似反演沉积期微地貌的相对高低,并在分析等时地质体厚度或沉积微地貌与风化壳岩溶储层发育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区内高能生屑滩主要在泸州—江津、自贡—大足以及青神—资中一线呈带状分布,受控于泸州古隆起雏形和乐山—龙女寺继承性古隆起。结果表明沉积期微地貌恢复对于钻探程度高、资料品质差的盆地老区的沉积微相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储层预测和深化老层的开发潜力研究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肖笛谭秀成山述娇彭浩陈虹宇万伟超熊鹰李顺
关键词:碳酸盐岩台地沉积微相茅口组中二叠统
国有企业员工培训有效性提升研究
2018年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对员工的综合实力有比较高的要求,而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推动企业盈利和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环节。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在国有企业员工培训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目的是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
李顺
关键词:有效性
川中龙岗-营山地区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被引量:7
2013年
四川盆地中部龙岗—营山地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雷四3亚段储层发育较好,在颗粒型白云岩中显示丰富的油气,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对研究区30余口钻井岩心、薄片的宏观及微观观察,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较详细的研究,探讨了成岩作用与储集空间演化的关系。研究发现区内雷四3亚段储层成岩演化过程复杂,各种成岩作用发育,储层质量的好坏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压实压溶作用、多期胶结作用以及多期充填作用导致粒间孔、晶间孔大幅度减少;混合水白云石化作用、表生期和埋藏期溶蚀作用以及构造破裂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形成了大量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溶蚀缝,成为现今该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
吴仕玖曾德铭王兴志李顺陈虎王岩
关键词:成岩作用储层储集空间雷口坡组
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成因被引量:27
2018年
近年来,四川盆地川西北地区有多口井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钻获高产气流,展现出该层系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但有关该盆地中二叠统白云岩储层的成因机理则众说纷纭,一直未达成共识。为此,基于川中地区栖霞组、茅口组岩心及薄片等岩相学特征,以及碳、氧、锶同位素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了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渗空间类型及储渗相特征研究,分析了白云岩储层的成因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认为:(1)茅口组、栖霞组石灰岩地层经历了构造控制热液活动,发育萤石、鞍状白云石、天青石的热液矿物组合和膨胀角砾结构;(2)较之于宿主石灰岩,细—中晶云岩和鞍状白云石均呈现出δ18O负偏移、87Sr/86Sr正偏移;(3)中二叠统形成由热液溶孔、热液白云岩晶间孔、热液溶洞、热液扩溶缝等4种储渗空间构成的热液白云岩储渗体。结论认为:(1)热液白云岩储集相发育和分布受深大断裂的控制,呈"透镜状"分布在具"下凹"地震反射特征的区域;(2)中二叠统热液白云岩储集相与下伏烃源岩和上覆封堵层的有机组合可构成有利的天然气勘探目标。
蒋裕强谷一凡李开鸿李开鸿李顺罗明生
关键词:四川盆地中部中二叠世栖霞组茅口组热液白云岩
构造作用约束下的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分析
2023年
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中二叠统茅口组一直是四川盆地天然气的主力产层之一,近年来以白云岩储层为目标,掀起了新的勘探高潮。然而,在储层成因的认识上,目前还缺乏针对各类储集空间的形成机制的系统研究,制约了下一步的滚动勘探。为此,以阐明川中龙女寺地区茅口组二段白云岩储层特征及成因为主要目标,依据地表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解释等资料,从构造作用约束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储层形成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①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细—中晶白云岩,由滩相颗粒灰岩经白云石化形成;②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热液冲击破裂孔洞和非选择性溶蚀孔洞,构造裂缝和溶缝作为次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在热液运移和提高储层渗流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③海西期峨眉地裂运动和勉略洋北向俯冲所控制的基底断裂活动诱发了中二叠世晚期川北台盆的形成,并控制了台盆边缘滩相颗粒灰岩的分布;④在较高的古地温梯度、残余的海源流体和随断裂运移的热液流体所提供的丰富的镁离子的作用下,滩相颗粒灰岩被广泛白云石化;⑤海西期的断裂—裂缝—热液活动以及印支期的断裂—裂缝活动控制了区内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各类储集空间的形成;⑥构造作用是川中地区茅口组白云岩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机制,下一步滚动勘探应当重视断裂集中分布区域。
方进张连进郑斌嵩李顺刘芳兰梁新玉彭军
关键词:白云岩储层储层特征储层成因
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介形类古生态分析
松科1井是全球在陆地上实施的第一口陆相白垩系科学钻探井,分为北孔和南孔,其中南孔获取了完整的松辽盆地泉头组上部至嫩江组下部地层,产丰富的介形类化石。本文主要基于松科1井南孔介形类的古生态分析,重建当时的湖泊环境。泉头组介...
席党鹏李顺荆夏黄清华王焯司伟民万晓樵
关键词:介形类古生态古环境松科1井松辽盆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