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振通

作品数:19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烟台市科学技术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7篇生物学

主题

  • 14篇石斑
  • 14篇石斑鱼
  • 14篇斑鱼
  • 9篇杂交
  • 7篇云纹石斑鱼
  • 7篇子代
  • 7篇鞍带石斑鱼
  • 6篇杂交子代
  • 5篇胚胎
  • 4篇胚胎发育
  • 4篇变态
  • 4篇变态发育
  • 3篇杂交后代
  • 3篇亲本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核型
  • 3篇核型分析
  • 3篇后代
  • 2篇星斑川鲽

机构

  • 16篇上海海洋大学
  • 15篇大连海洋大学
  • 15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黄海水产研究...

作者

  • 16篇李振通
  • 15篇田永胜
  • 7篇唐江
  • 1篇陈松林
  • 1篇李文龙
  • 1篇郭华
  • 1篇陈张帆
  • 1篇成美玲
  • 1篇段会敏

传媒

  • 5篇渔业科学进展
  • 4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水产学报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南方水产科学

年份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7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杂交种“云龙石斑鱼”与亲本的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对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及其亲本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和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3个群体的7个可数性状和20个可量性状进行统计与测定,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和方差分析法进行比较分析。卡方检验结果显示,3个石斑鱼群体之间可数性状差异不显著。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云龙石斑鱼与母本云纹石斑鱼的差异较小,与父本鞍带石斑鱼的差异较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6个反映形态特征信息的综合性指标,贡献率分别为24.585%、17.985%、10.410%、9.970%、6.542%和5.542%,累积贡献率为74.945%,3个群体之间在形态特征方面存在明显偏离,云龙石斑鱼有其独特的形态特征。通过判别分析筛选出对判别石斑鱼贡献率最大的4个形态特征,分别为X3 (吻长/头长)、X6 (体高/体长)、X8 (尾柄高/体长)与X14 (腹鳍基部至臀鳍基部前端/体长),以此拟合出能够判别以上3个群体的典型判别函数(F1=21.108X3+38.413X6-97.206X8+2.223X14-6.849,F2=-10.344X3+21.570X6+21.931X8+26.901X14-17.406)与分类判别函数(Y1=217.572X3+750.765X6+1425.499X8+413.410X14-336.464,Y2=318.678X3+ 839.713X6+1020.377X8+358.203X14-319.723与Y3=258.526X3+672.660X6+1334.033X8+311.962X14- 269.278),综合判别率为96.43%,认为由逐步判别分析法筛选出的4个形态性状对3个群体的初步鉴定是可行的。方差分析多重比较显示,除X11 (胸鳍基部至腹鳍基部长/体长)外,3个石斑鱼的形态差异均达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云龙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有14个形态性状达到极显著(P<0.01),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有12个形态性状达到差异极显著(P<0.01)。本研究结果为石斑鱼杂交种“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和鞍带石斑鱼的种质鉴别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学基础数据。
李振通成美玲田永胜田永胜马文辉唐江王晓梅翟介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
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性状及对比分析被引量:5
2019年
为了对云纹石斑鱼与鞍带石斑鱼的杂交种云龙石斑鱼生长特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对工厂化养殖条件下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珍珠龙胆石斑鱼的生长特性进行了对比。通过云龙石斑鱼家系与云纹石斑鱼家系建立和培育,对不同家系的受精率、正常发育率和畸形率进行统计;分别对45~245日龄的云龙石斑鱼与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性状进行了测量;分别对云龙石斑鱼与珍珠龙胆石斑鱼在生长时间跨度为2~13月龄的生长性状进行测量,并于13月龄时统计成活率(苗种为2016年繁育);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多重比较分析对测定的生长性状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利用Excel软件拟合云龙石斑鱼、云纹石斑鱼的生长曲线。结果显示,杂交种云龙石斑鱼受精率平均为55.5%±26.7%,正常发育率平均为33.9%±23.6%,畸形率平均为8.3%±0.9%。至245日龄时云龙石斑鱼体长、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22.5±1.7) cm、(316.7±57.3) g,云纹石斑鱼的体长与体质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6.8±1.3) cm、(123.2±30.2) g,云龙石斑鱼比云纹石斑鱼生长快,云龙石斑鱼的体长为云纹石斑鱼的1.3倍,体质量为云纹石斑鱼的2.6倍。云龙石斑鱼在45~245日龄阶段的生长曲线为W=0.039 2L^(2.891 2)(R^2=0.986 9),云纹石斑鱼生长曲线为W=0.025 5L^(3.021 6) (R^2=0.990 8),在本阶段云龙石斑鱼为异速生长型,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型。经过12个月的对比养殖,云龙石斑鱼成活率为97.2%,珍珠龙胆石斑鱼的成活率为93.2%~94.5%,云龙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35.3±4.1) cm、(700.0±247.2) g,珍珠龙胆石斑鱼全长与体质量平均值分别为(28.6±3.5) cm、(550.0±224.8) g,云龙石斑鱼体质量是珍珠龙胆石斑鱼的1.3倍,全长为1.2倍。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杂交组合,杂交后代云龙石斑鱼具有生长快、畸形率低、成活率高的杂交优势,为杂种优�
李振通李振通田永胜成美玲唐江庞尊方李文升刘江春王晓梅翟介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生长性状
星斑川鲽雌核发育二倍体、单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及杂交胚胎发育的比较被引量:3
2017年
通过紫外线(UV)对冷冻的鲈(Lateolabrax japonicus)精子进行灭活,利用冷休克和压力休克方法诱导星斑川鲽(Platichthys stellatus)雌核发育二倍体,同时利用灭活鲈精子制备单倍体胚胎,未灭活鲈精子受精制备杂交胚胎,星斑川鲽精子受精制备正常发育胚胎。对以上几种胚胎发育时序、发育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卵裂期单倍体、杂交二倍体和雌核发育二倍体胚胎发育速度与普通二倍体胚胎没有明显差异,从低囊胚期开始各实验组胚胎发育速度均慢于普通二倍体胚胎;杂交胚胎在胚体形成期基本死亡,单倍体胚胎在尾芽期停止发育死亡,均不能正常孵出。雌核发育二倍体与普通二倍体具有相似的发育时序,普通二倍体100 h 10 min孵化出膜,而雌核发育二倍体104 h 50 min孵化出膜。雌核发育胚体畸形率(53.59±0.36)%,孵化率(0.11±0.01)%;普通二倍体胚体畸形率(35.11±6.19)%,孵化率(58.01±5.30)%;与普通二倍体相比,雌核发育二倍体胚体畸形率高,孵化率低,但孵化鱼苗能够正常发育,获得了雌核发育群体。本研究为星斑川鲽雌核发育提供了技术方法,同时为单倍体、杂交和雌核发育胚胎的发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细胞生物学证据。
段会敏田永胜李文龙李振通陈张帆唐江成美玲郭华孙宗哲陈松林
关键词:星斑川鲽雌核发育单倍体胚胎发育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后代染色体核型分析
本文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子代(俗称云龙斑)的染色体的制备方法和核型进行研究。采用6μg/g(鱼体重)植物血球凝集素(PH...
成美玲田永胜吴玉萍李振通张晶晶王丽娜李文升马文辉王晓梅翟介明李波
关键词:染色体制备核型分析
文献传递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杂交后代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本研究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杂交后代利用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及秋水仙素通过活体注射法制作染色体标本。选用头肾和鳃组织制作细胞悬浊液,并对冷滴片和热滴片法进行比较,结合空气干燥法制作染色体分裂相玻片,经吉姆萨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筛选清晰完整的分裂相。杂交子代(俗称云龙斑)选取75个分裂相,统计染色体数目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云龙斑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其中,19对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2对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3对为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其染色体臂数(NF)为58,核型公式为2n=48,4sm+6st+38t。杂交后代云龙斑与父母本染色体数目相同,都为2n=48,但云龙斑染色体与其父母本组型不同,在遗传过程中发生了复杂的染色体重新配对和变异。本研究为杂交后代"云龙斑"的种质鉴定、亲缘关系分析、杂交育种等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根据。
成美玲田永胜吴玉萍李振通张晶晶李振通李文升马文辉王晓梅翟介明李波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核型分析
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变态发育和生长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为了深入研究鞍带石斑鱼(Epinephelus lanceolatus)(♀)×蓝身大斑石斑鱼(E.tukula)(♂)杂交F1代的变态发育及生长特征,本研究对杂交组和纯种鞍带石斑鱼胚胎发育时间、受精率、畸形率、孵化率和仔稚幼鱼生长性状(全长、体长、体高、肛前距),以及杂交组卵黄囊和油球吸收过程,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和收缩,口径和眼裂的变化等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描述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水温28℃条件下,杂交组和鞍带石斑鱼受精卵分别经21h24min和21h32min完成胚胎发育;杂交F1代受精率、畸形率和孵化率分别是89.09%±0.08%、35.16%±5.05%和62.59%±10.70%,与纯种鞍带石斑鱼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卵黄囊、第二背鳍棘、腹鳍棘、鳞片、体色等形态变化,将其胚后变态发育分为前期仔鱼(孵化后0~6d)、后期仔鱼(孵化后7~34d)、稚鱼期(孵化后35~46d)和幼鱼期(孵化后47~86d),前期仔鱼生长较缓慢,后期仔鱼到幼鱼期生长逐渐加快,86d时杂交组和对照组体长分别达(60.80±0.50)mm和(51.80±0.47)mm,杂交组生长速度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胚胎发育时期卵黄囊消耗量为29.45%,油球消耗量为20.75%,卵黄囊在孵化后1d消耗最快,达58.70%。油球在孵化后3d消耗最快,达32.08%,孵化后第5d仔鱼卵黄囊和油球基本吸收完毕。第二背鳍棘、腹鳍棘在孵化后29d达到最长,分别是(8.15±0.02)mm和(5.80±0.10)mm,至47d完全退化,变态发育完成。第一天仔鱼眼径为(0.16±0.01)mm,至86d眼径增大22倍,第四天口裂长为(0.09±0.02)mm,至86d增大99倍。结果表明,鞍带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F1代胚胎和仔稚幼鱼发育正常,而且杂交F1代与母本相比具有较显著的生长优势,本研究为两种石斑鱼杂交苗种培育、发育研究和品种改良提供了丰富的数据。
成美玲田永胜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振通马文辉庞尊方刘成磊孙芳芳翟介明
关键词:鞍带石斑鱼杂交子代仔稚幼鱼变态发育生长性状
棕点石斑鱼(♀)与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核型分析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研究棕点石斑鱼(Epinephelus tukula,♀)与蓝身大斑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杂交F1代(下称"金虎斑")的染色体核型。【方法】采用头肾-PHA注射法制备金虎斑染色体,并分析其核型。【结果与结论】金虎斑二倍体染色体数为48,包括23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是2n=48=2sm+46t,染色体臂数(NF)为50。与其他石斑鱼核型相比,金虎斑染色体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根据染色体臂数,金虎斑属于特化类群。
吴玉萍田永胜李振通张晶晶李振通王林娜李子奇陈帅牛艺彭翟介明
关键词:杂交子代核型染色体
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本的性状差异
2021年
【目的】研究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亲代的性状差异。【方法】测量3种石斑鱼群体的20个可量性状,得到19个性状比例参数,并用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结果】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杂交子代与母本亲缘关系更近,欧氏距离为0.071。主成分分析得到6个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36.9%、15.7%、12.2%、7.4%、6.5%、5.5%,总贡献率达84.1%;前3个主成分的三维散点图显示,杂交子代表型性状与母本青石斑鱼重叠更多;由8个贡献率大的比例参数拟合出3个石斑鱼群体的典型判别函数和分类判别函数,综合判别率为97.59%。【结论】青石斑鱼(♀)×蓝身大斑石斑鱼(♂)杂交子代与母本青石斑鱼亲缘关系更近。眼径/体长、头长/体长、尾柄长/体长、尾柄高/体长、背鳍前端基部至胸鳍基部长/体长、胸鳍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腹鳍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背鳍前端基部至尾鳍基部长/体长等8个比例性状可达到判别3个石斑鱼类群的目的。
王心怡田永胜李振通李子奇李振通黎琳琳段鹏飞王林娜刘阳李文升王清滨李波
关键词:青石斑鱼杂交子代性状差异
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分析及品质评价被引量:28
2018年
对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肌肉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和品质评价,为其种质营养学鉴定及配合饲料的研制提供基础数据资料。采用常规方法,依据国家标准,对3种石斑鱼肌肉中的水分、蛋白、粗脂肪、灰分含量以及氨基酸、脂肪酸和10种矿物元素的组成与含量进行了测定和评价。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石斑鱼肌肉中粗蛋白含量分别为19.6%、18.4%和19.4%;3种石斑鱼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指数、鲜味氨基酸总量分别为(15.54%、14.72%、15.99%)、(6.86%、6.41%、7.04%)、(75.19、74.93、77.96)和(5.57%、5.3%、5.73%)。3种石斑鱼肌肉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2%、10.1%和4.5%,脂肪酸种类丰富,并且含有大量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其比例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3种石斑鱼肌肉中矿物元素种类丰富,5种常量元素K、Ca、Na、Mg、P和5种微量元素Fe、Mn、Cu、Zn、Se均有检出,其中杂交"云龙斑"的Na、K、Cu含量略高,另外几种矿物元素含量居于父母本之间。研究表明,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及杂交"云龙斑"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适宜,人体必需氨基酸含量较高,是优质的蛋白源,同时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且矿物元素种类齐全,是具有较高食用价值的优良海水养殖品种。其中杂交"云龙斑"在一些营养指标中明显高于其父母本,显现出一定的杂交优势。
王林娜田永胜唐江唐江成美玲李振通毛东亮林好蔚翟介明
关键词:云纹石斑鱼鞍带石斑鱼肌肉营养成分
星斑川鲽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被引量:1
2020年
为研究星斑川鲽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首先,于室温条件下采用玻璃化液五步平衡法处理星斑川鲽的尾芽期胚胎30 min,比较分析分别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和海藻糖的4种不同玻璃化液(PMG3G、PMG3F、PMG3S、PMG3T)的毒性,发现含有海藻糖的玻璃化液(PMG3T)对尾芽期胚胎的毒性最小,胚胎的成活率与孵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75.00%±5.43%和50.00%±4.53%(P<0.05)。其次,分析玻璃化液PMG3T对星斑川鲽囊胚期至出膜前期7个时期的胚胎的毒性,发现尾芽期胚胎和心跳期胚胎经处理后成活率较高,分别为69.33%±6.43%和72.67%±3.94%(P<0.05),但心跳期胚胎的孵化率较高,为65.33%±3.91%(P<0.05),尾芽期胚胎次之,说明心跳期胚胎对PMG3T的耐受能力相对于尾芽期胚胎更好,更适宜进行胚胎的玻璃化冷冻保存实验。最后,采用玻璃化液PMG3T对心跳期胚胎进行–196℃冷冻实验,发现所处理的60粒胚胎中有7粒成活,可漂浮水面,继续培养后可见进一步发育,但未孵化出膜。另外,将100 mL未受精卵(未经玻璃化液处理)置于–20℃,分别在冷冻5~70 min时取出10 mL复温并进行授精,结果显示,冷冻5 min的卵的受精率为89.83%±6.51%(P>0.05),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受精率越来越低,冷冻70 min时受精率为3.71%±1.27%,畸形率越来越高,在冷冻70 min时达到100%。本研究筛选出比较适宜的玻璃化液、低温耐受性较高的胚胎发育时期,为星斑川鲽胚胎低温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和种质的长期保存和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
李振通李振通田永胜成美玲唐江
关键词:星斑川鲽胚胎玻璃化冷冻保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