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兴军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人类学
  • 1篇人类学考察
  • 1篇生态
  • 1篇生态保护
  • 1篇生态保护区
  • 1篇土家族
  • 1篇文化
  • 1篇民族
  • 1篇民族传统
  • 1篇民族传统文化
  • 1篇婚俗
  • 1篇传统婚俗
  • 1篇传统文化

机构

  • 3篇中南民族大学

作者

  • 3篇李兴军
  • 2篇李然

传媒

  • 1篇湖北民族学院...
  • 1篇长江师范学院...
  • 1篇大理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理念与实践研究——基于云南省环州大村的人类学考察被引量:5
2017年
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模式在云南提出并得到了较好实践,它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核心,以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整体性保护为目的。依据生态人类学"文化生态"理论和云南省民族传统文化政策保护规定,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更加注重生态性,缩小规模、突显文化同质性,尽量避免与其他民族文化出现保护上的交叉,是一种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的小规模保护策略。建设理念、政策规范性、村民主体意识及加强民族村寨社区建设是保护区建设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在全球化背景下和现代化进程中,该模式有利于促进文化与生态、社会、经济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
李然李兴军
鄂西南土家族传统婚俗变迁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1949年以来,鄂西南土家族传婚俗在外来文化的传播和介入下,发生了急剧的变迁。以"舍米湖村"为代表的鄂西南土家族传统婚俗在婚恋、仪式以及通婚范围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一变迁多为鄂西南土家族人自然选择和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结果。鄂西南土家族变迁的具体原因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土家族人民逐渐意识到近亲婚姻的弊端,国家制定了一系列的妇女权益保障措施,外出打工者的增多及电视、网络、媒体、报刊、电话的普及等。因之,对变迁背景下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应持辩证的态度,审时度势,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
李兴军
关键词:土家族婚俗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探索与实践——以云南省武定县环州大村为例
2017年
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是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及其传统村落保护的一种有效模式,环州大村是云南省在贫困山区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的典型个案。根据调查,贫困山区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往往面临村貌受损,环境卫生脏、乱、差,人口老龄化严重,村落生计方式简单等困难。在贫困山区建立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尊重群众意愿是成功的基础,改善生计途径是成功的前提,完善实施方案,明确建设思路、任务和目标是成功的保证,坚持"村民主导、专家引导、政府领导"的组织原则是成功的关键。
李然李兴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