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内镜
  • 3篇胰腺
  • 2篇胆管
  • 2篇胆管造影
  • 2篇胆总管
  • 2篇胰胆管
  • 2篇胰胆管造影
  • 2篇胰腺炎
  • 2篇造影
  • 2篇术后
  • 2篇逆行
  • 2篇逆行胰胆管
  • 2篇逆行胰胆管造...
  • 2篇染色
  • 2篇染色技术
  • 2篇腺炎
  • 2篇疗效
  • 2篇内镜逆行
  • 2篇内镜逆行胰胆...
  • 2篇结石

机构

  • 5篇解放军161...
  • 3篇江汉大学
  • 3篇解放军第16...
  • 3篇江汉大学附属...
  • 2篇解放军161...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惠州市第三人...

作者

  • 11篇文峰
  • 6篇黄继征
  • 6篇霞明
  • 5篇陈兰
  • 4篇肖丹
  • 4篇夏伶俐
  • 3篇余卫中
  • 3篇程建国
  • 3篇程建国
  • 3篇龚传明
  • 2篇贾业贵
  • 2篇朱杰伦
  • 1篇刘诗
  • 1篇钱伟
  • 1篇谷欣

传媒

  • 5篇西南国防医药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9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通过胆碱能及氮能神经调节结肠传输功能的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对大鼠结肠传输功能的影响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均手术埋管于结肠近端,并随机分为6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生理盐水+电针刺激组、阿托品组、阿托品+电针刺激组、L-NNA组、L-NNA+电针刺激组,每组8只。通过测定90min内每10min酚红排泄量以评估结肠传输状态。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参数设为100Hz,3mA。结果 (1)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能显著增加结肠传输功能,与生理盐水组相比,电针刺激组酚红排泄率增加34.5%;(2)阿托品及L-NNA均可减慢结肠传输功能,且可阻断高频电针刺激对结肠传输的促进作用。结论 高频电针刺激足三里有促进结肠传输功能的作用,这种作用可能通过胆碱能通路和氮能神经通路共同介导。
陈兰文峰钱伟刘诗
关键词:足三里结肠传输胆碱能神经氮能神经
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7
2011年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临床转归的影响,为临床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提供参考。方法 2008年8月至2010年8月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55例)予以加贝酯治疗,而治疗组(55例)给以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等临床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治疗组较对照组时间明显缩短(P<0.05);在并发症发生率、转为外科治疗率、死亡率方面,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也较对照组明显高(P<0.05)。结论生长抑素联合加贝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SAP疾病的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黄继征霞明龚传明程建国文峰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生长抑素加贝酯临床转归
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对诊断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价值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富士能智能分光染色内镜(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对胃黏膜肠上皮化生(GIM)的诊断价值。方法疑似GIM患者480例随机分为普通内镜组、乙酸染色组、美蓝染色组、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组各120例,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比较不同方法诊断肠上皮化生的差异。结果普通内镜组与乙酸染色组诊断GIM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蓝染色组与乙酸染色组的灵敏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组与美蓝染色组的特异度、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组的阳性似然比、优势比、Kappa值均明显高于美蓝染色组,阴性似然比则明显低于后者(P<0.05)。结论 FICE放大内镜联合乙酸染色可提高GIM定向活检准确率,显著降低漏诊率及误诊率,且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具有更高的临床诊断应用价值。
陈兰贾业贵肖丹余卫中夏伶俐程建国霞明黄继征朱杰伦文峰谷欣
关键词:放大内镜胃黏膜肠上皮化生
MTA1蛋白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蛋白表达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TA1蛋白的表达。结果:50例食管鳞癌组织中42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84%。而癌旁组织中10例MTA1蛋白阳性表达,阳性率为20%,差异有显著性(P<0.05);MTA1高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关(P>0.05)。结论:MTA1在食管鳞癌中高表达,与食管鳞癌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并有望成为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程建国霞明文峰黄继征
关键词:食管鳞癌
小切口EST联合球囊扩张术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小切口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最大结石直径≥1 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72例,随机分为联合组(n=86)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组(n=86),联合组在EST小切口(5 mm)基础上行EPBD治疗,EST组切口在10 mm左右。比较两组一次性结石取净率及术后并发症。结果结石一次性取净率联合组(95.3%)与对照组(96.5%)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急性胰腺炎发生率,联合组(11.6%)显著高于对照组(2.3%)(P<0.05),但胆管损伤及出血发生率,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EST联合EPBD治疗较大胆总管结石疗效确切,可减少胆管损伤和出血,但易并发胰腺炎,临床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
程建国霞明黄继征文峰朱杰伦
关键词: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球囊扩张术胆总管结石
胃间质瘤与异位胰腺的胃镜及超声内镜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对比胃间质瘤(GST)与胃异位胰腺(GHP)的胃镜及超声内镜(EUS)下特征,为其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82例GST与68例GHP的胃镜及EUS表现特征,包括病灶部位、表面、大小、形态、来源层次、超声特征、生长方式及边界等。结果 GST的发生部位以胃体(41.8%)、胃底(31.8%)为主,而GHP以胃窦为主(70.6%);GST表面多为光滑或伴有糜烂,而GHP表面多数为中央有脐样凹陷,并且30.9%出现凹陷内有胰液溢出。EUS下,GST主要来源于固有肌层(74.7%),其次为黏膜下层(17.6%);GHP主要来源于黏膜下层(47.1%),其次为黏膜层(17.6%)及固有肌层(14.7%);二者的生长方式均以肌壁内为主(50.5%,78.0%)。结论 GST好发于胃体和胃底,其表面光滑或伴有糜烂,多起源于固有肌层并向肌壁内或腔内生长;而GHP好发于胃窦,其表面有脐样凹陷,多起源于黏膜下层并向肌壁内生长,据此有助于对二者的鉴别诊断。
文峰陈兰
关键词:胃间质瘤胃异位胰腺胃镜超声内镜
ERCP诊治胆总管结石128例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其相关技术在治疗胆总管结石中的作用。方法对12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检查和治疗,主要包括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后网篮取石、网篮机械碎石后网篮或/和球囊取出结石碎片、球囊取石并球囊清理胆道;内镜下鼻胆管引流(ENBD)或塑料支架置入引流等治疗。对诊断和治疗情况及并发症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28例患者ERCP检查发现结石显影120例,敏感性为93.8%,较腹部超声(BUS)检出率(80.5%)明显增高(P<0.05)。插管成功率96.1%,一次性取石干净89例;68例次行EST后取石网篮取石,26例行网篮碎石后取石,22例行EST后取石球囊取石,7例先行ENBD后择期取石。取石后行ENBD 14例次,行塑料支架植入引流术2例。平均住院(5.8±1.1)d,术后患者腹痛症状消失,经复查结石均取尽。ERCP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19例(15.4%),其中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4例,并发急性胰腺炎2例,电解质紊乱2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内科保守疗法治愈。随访发现结石复发1例,未发现死亡病例。结论 ERCP及其相关技术是胆总管结石安全、微创、经济的治疗方法。
黄继征霞明龚传明程建国文峰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鼻胆管引流疗效
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硫唑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入选180例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硫唑嘌呤组、英夫利昔组及联合治疗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硫唑嘌呤、英夫利昔单抗及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比较3组的疾病缓解率、黏膜愈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ALB(血清白蛋白)、TLB(血清总蛋白)、WBC(白细胞)、CRP(C反应蛋白)及ESR(血沉)水平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第6 w时,3组疾病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10、18及26 w时,联合治疗组的疾病缓解率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第26 w时,硫唑嘌呤组黏膜愈合率为16.67%(10/60),英夫利昔组为28.33%(17/60),联合治疗组为51.67%(31/60),联合治疗组黏膜愈合率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26 w后,3组的ALB、TLB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WBC、CRP及ES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上述指标改善幅度显著大于其他两组(P<0.05);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硫唑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可以显著提高中重度克罗恩病患者的疾病缓解率和内镜下黏膜愈合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是克罗恩病较好的治疗方案。
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关键词:克罗恩病英夫利昔单抗硫唑嘌呤疗效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胰腺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5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并发胰腺炎(PEP)的危险因素,为PEP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 896例ERCP患者,分为PEP组(n=285)及无PEP组(n=1 161),对比分析两组各相关危险因素,涉及患者因素、操作因素及术者因素。结果患者因素中女性、年龄(小于60岁)、胰腺炎病史、无胆总管结石、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者易并发PEP(P<0.05);而有无胆红素增高、胆总管直径过小(小于0.4 cm)、有无壶腹部憩室、合并糖尿病、高血压与PEP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操作因素中胰腺显影、胰管括约肌切开术、胆道括约肌气囊扩张术患者在PEP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无PEP组(P<0.05);而治疗性或诊断性ERCP、Odd i括约肌测压术、胆道括约肌切开术患者在两组中所占比例无显著差异。术者操作例数少、操作时间长、插管困难或失败与PEP的发生相关(P<0.05);而ERCP操作失败与PEP无关(P>0.05)。结论年龄小于60岁的女性,且有胰腺炎病史和疑有Odd i括约肌功能障碍、胰腺显影差、术者熟练性差、插管困难等是PEP的主要危险因素。
黄继征霞明龚传明程建国文峰
关键词: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胰腺炎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68例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其防治提供参考。方法以电凝电切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68例为观察组,同期经电凝电切治疗但未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结直肠息肉患者1986例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临床特征、息肉特征、预后及迟发性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出血发生在电凝电切术后2 h^28 d不等,其中大便中带血16例,便鲜血52例;一次便血量≤50 ml者26例,50~100 ml者18例,101~200 ml者6例,>200 ml者2例。68例中,单发息肉26例,多发42例;术后出血息肉最大直径≥10 mm的48例,<10 mm的20例;有蒂息肉8例,亚蒂息肉13例,无蒂及平坦型息肉47例;术后病理类型:炎性增生性息肉16例,腺瘤52例。均经肠镜下成功止血。年龄≥60岁、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长期口服抗凝药、长期透析、多发息肉、息肉≥1 cm、无蒂息肉、腺瘤性息肉为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息肉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后迟发性出血患者以高龄及合并高血压者为主,可发生于术后2 h^4 w内,多为息肉较大的无蒂或扁平型息肉,病理类型多为腺瘤。内镜下止血是治疗迟发性出血的重要方法。
陈兰文峰余卫中夏伶俐肖丹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电凝电切迟发性出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