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修强

作品数:6 被引量:52H指数:4
供职机构: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地球化学勘查与海洋地质调查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海岸
  • 3篇海岸线
  • 3篇岸线
  • 2篇冲淤
  • 1篇遥感解译
  • 1篇生态
  • 1篇生态环境
  • 1篇水下地形
  • 1篇重金
  • 1篇重金属
  • 1篇重金属来源
  • 1篇历史时空
  • 1篇旅游
  • 1篇旅游生态
  • 1篇南黄海
  • 1篇环境风险
  • 1篇环境评价
  • 1篇黄河
  • 1篇海岸演变
  • 1篇海域

机构

  • 4篇南京大学
  • 2篇江苏省有色金...
  • 1篇江苏第二师范...

作者

  • 6篇彭修强
  • 2篇项立辉
  • 1篇夏非
  • 1篇贾培宏
  • 1篇张永战
  • 1篇闫玉茹
  • 1篇张晓飞
  • 1篇王敏京
  • 1篇孙祝友
  • 1篇徐伟
  • 1篇张鹏程
  • 1篇郭娜
  • 1篇刘强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海洋科学
  • 1篇南京大学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环境保护科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盐城滨海港区防波堤建设对水下地形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利用双频测深仪和声学多普勒流速仪对滨海港区附近海域进行了区域测深和定点全潮水文观测,通过与以往调查研究资料的对比,分析了防波堤建成前后海底冲淤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近20年以来水下岸坡为侵蚀最剧烈的区域,海底平原则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受自然侵蚀的影响,水下岸坡继续向岸内移,目前最强侵蚀区已内移至–8~–12 m水深的水下岸坡;近年来自然侵蚀明显减弱,年均侵蚀速率约为前10年的1/4;受防波堤挡流效应的影响,口门南侧已由往复流转变为旋转流;目前已出现三大淤积区域,其中以口门处淤积最严重,最大淤积厚达3.5 m,已造成口门处水深不足–10 m;防波堤对周边海域直接影响范围约13.4 km^2,最远可达废黄河口。分析认为,防波堤建设是引起港区海底冲淤格局发生变化的主因。该研究为防波堤的后续维护及滨海港区30万t级航道工程论证提供了基础资料。
刘强闫玉茹项立辉张晓飞彭修强
关键词:防波堤冲淤变化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历史时空演化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属淤泥质海岸类型,是我国海岸侵蚀严重的地区之一.本文根据地形图、海图、历史地图、遥感影像及历史文献等资料,应用GIS/RS技术及数理统计原理,对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空间演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研究历史时期以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岸线的整体演变特征.自春秋以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经历了春秋至北宋的相对稳定,北宋后快速向海推进,再向陆侵蚀内移并逐渐趋于稳定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黄河南徙与北归的控制.1989年以来,中山河口至扁担河口岸段是主要侵蚀区,不同部位蚀退速率有差异,北部蚀退速率小于南部,中山河口以北、夸套河口以南则以淤积为主,这种差异主要受沿岸地形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徐伟彭修强贾培宏王敏京
南黄海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来源解析及风险评价被引量:23
2015年
基于2012年夏季对南黄海南部海域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表层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分布特征;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揭示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及各元素之间的相关性;应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污染及风险分析.结果表明:Cd、Pb的含量均符合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标准,Zn、Cu、Cr在绝大部分站位也都低于国标规定的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在个别站位处达到二类或三类沉积物标准;除Cr、Cd、Mn外,其余各重金属与Al2O3、平均粒径之间有显著的相关性,表明它们均以自然来源为主,并受到沉积物粒度的控制,遵循"元素的粒度控制律";Cr、Cd、Mn与Al2O3的相关系数较小,表明其可能受到人为污染源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将7种重金属元素辨识为2个主成分,PC1(Zn、Cu、Pb、Fe、Mn)为自然源因子,PC2(Cr、Cd)为工农业源因子;其中,Cr、Cd在PC1和PC2上均具有一定的正载荷,受自然地质背景和人类活动的共同控制.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Zn、Cu、Cd、Pb整体均处于清洁级别,而Cr则处于轻微污染水平,污染程度排序依次为Cr>Pb>Cd>Zn>Cu;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元素潜在生态危害等级排序依次为Cd>Pb>Cu>Cr>Zn,Cr、Zn、Cu和Pb均为低生态危害等级,Cd以低中等生态危害等级为主,局部出现较重生态危害等级,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为低度.
彭修强项立辉郭娜孙祝友张鹏程
关键词:南黄海重金属来源
基于GIS和RS的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演变研究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接的特殊地带,具有丰富的资源禀赋与优越的自然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栖息地,也是现代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前沿基地。海岸带区域岸线变迁及水下地形的冲淤演变,将会直接改变潮间带的滩涂资源量和海...
彭修强
关键词:海岸演变冲淤演变海岸线
文献传递
基于AHP和模糊数学的滨海城市旅游生态环境评价——以青岛市为例被引量:6
2012年
在分析青岛市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选取生物多样性、旅游资源丰富度等共27个因子,构建区域旅游生态环境的评价体系,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和AHP法对各层指标进行权重计算,最后建立生态因数模型对青岛市所辖12个区市的旅游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岛市所辖区市可划分为四级旅游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程度类型区;在诸多评价因子中,以区域经济环境对旅游生态环境的贡献值最大,其次为生态环境各项因子。
彭修强
关键词:旅游生态环境AHP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线动态演变分析被引量:9
2014年
以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海岸1989、1995、2006和2010年4期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运用一般高潮线法,对各期影像分类处理后提取海岸线,分析了研究区海岸线21年间动态演变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1)北翼灌河口—中山河口岸段在1989-2010年21年间整体表现为蚀淤交替,淤积岸段逐渐向南迁移,主要集中分布于普港和新滩港岸段,平均淤积速率最大达39.82 m/a(2006-2010);中部岬角中山河口—扁担河口岸段在研究期间平均蚀退速率为13.79 m/a,其中南段侵蚀强度最高,可达23.23 m/a,为整个研究区海岸侵蚀最快的岸段,北段次之,中段最低,随时间推进,总体侵蚀渐缓;南翼扁担河口—夸套河口岸段21年间平均蚀退速率达17.30 m/a,夸套河口以南则呈现快速淤积-缓慢淤积-蚀淤基本平衡的过渡态势。(2)近20多年来,废黄河三角洲海岸由于受到海岸轮廓形态、动力作用(波浪、潮流、沿岸流与重力等)及人类活动(保滩护岸工程、盐田与围垦工程及港口工程等)的影响,各岸段呈现出不同的侵蚀-淤积特点。
彭修强夏非张永战
关键词:海岸线遥感解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