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颖
- 作品数:1 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
- 2016年
-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患者疼痛程度及皮肤红斑情况,以期为选择最适合的注射部位以减轻患者疼痛、减少不良反应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治疗的风湿病患者1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需皮下注射依那西普,注射部位为左右上臂的外侧区域、腹部左右侧及左右大腿中部前侧,注射剂量为25 mg/次。比较上述6个部位注射时患者的疼痛程度及红斑发生情况。结果患者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数字疼痛分级法(numeric pain intensity scale,NPIS)评分分别为(2.94±2.34)、(2.91±2.20)、(1.86士1.89)、(1.90±1.99)、(4.13±2.69)、(4.05士2.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上臂、右上臂、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分别为8.20%、8.20%、4.10%、4.10%、14.75%、1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腿中部、右大腿中部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左上臂、右上臂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左上臂、右上臂注射NPIS评分及注射部位皮肤红斑发生率均高于腹部左侧、腹部右侧注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并减少皮肤红斑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张聪颖刘雪梅张雪宋爱民
- 关键词:依那西普皮下注射疼痛红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