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天汉

作品数:11 被引量:76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植物
  • 4篇物种
  • 3篇土壤
  • 2篇苔藓
  • 2篇苔藓植物
  • 2篇区系
  • 2篇区系特征
  • 2篇群落
  • 2篇种子植物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物种丰富度
  • 2篇物种组成
  • 2篇丰富度
  • 1篇盐分
  • 1篇优势度
  • 1篇优势树种
  • 1篇幼苗
  • 1篇真菌群落
  • 1篇植物区
  • 1篇植物区系

机构

  • 8篇北京林业大学
  • 3篇贵州师范大学
  • 3篇中国林业科学...
  • 2篇贵州省山地环...
  • 1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1篇张天汉
  • 8篇李景文
  • 3篇王智慧
  • 2篇冯益明
  • 2篇卢琦
  • 2篇张朝晖
  • 2篇代玉
  • 1篇夏延国
  • 1篇吴波
  • 1篇李俊清
  • 1篇赵秀海
  • 1篇于琳倩
  • 1篇曲来叶
  • 1篇贾晓红
  • 1篇崔盼杰
  • 1篇王文娟
  • 1篇郑昌龙

传媒

  • 3篇植物科学学报
  • 2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岩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放牧对不同径级胡杨根际土壤真菌群落代谢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
2019年
放牧是干旱区主要的人类干扰活动,对土壤微生物的结构和组成具有重要影响。分析放牧对干旱区胡杨绿洲土壤真菌群落功能性质的影响对认识干旱区元素循环和生态系统维持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在额济纳胡杨林绿洲,依据胡杨林放牧差异(牲畜的数量、放牧频率)选取3个放牧强度样地: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中度放牧(moderate grazing,MG)和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设置A(胸径:0~10 cm)、B(胸径:10~20 cm)、C(胸径:20~30 cm)、D(胸径:30~40 cm)和E(胸径:>40 cm) 5个胡杨径级,采用Biolog-FF微平板方法分析真菌群落代谢特征。结果表明:胡杨径级对其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解释率为7.8%;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弱(AWCD_(LG)>AWCD_(MG)>AWCD_(HG));轻度放牧情况下,胡杨径级对真菌群落代谢活性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在中度和重度放牧下,不同径级胡杨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放牧对不同径级胡杨具有不同影响,从而导致其根际真菌群落代谢活性的差异性响应;放牧和胡杨径级对胡杨根际真菌群落的总碳源利用率和各分类碳源利用率均不具有交互作用,但对功能多样性指数具有交互影响,表明各径级下,不同放牧强度没有改变真菌的整体代谢强度,但改变了真菌群落的组成结构;此外,放牧强度和径级大小主要是通过改变利用小分子碳源的真菌而影响真菌群落代谢特征的。
王文娟王健铭张天汉曲来叶李景文
关键词:放牧真菌群落径级
贵州思雅河河谷地区喀斯特峰丛石漠苔藓植物群落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样带调查取样法,初步分析贵州思雅河河谷地区的喀斯特石漠区4座受人类活动影响频繁的峰丛以及3个坡段(坡底、坡中、坡顶)上的苔藓植物群落,研究苔藓植物群落在不同峰丛及其不同坡段的分布规律。结果显示:(1)在研究区域内,苔藓植物群落组成有8科19属40种,而且苔藓植物群落分为19个类型,其中纯群落有14个,常见群落有穗枝赤齿藓群落、真藓群落和卷叶湿地藓群落。(2)由于强烈的人类活动造成的干燥、贫瘠的环境,该区域苔藓主要生活型只有矮丛集型和交织型。(3)在这种特殊生境下,苔藓植物群落的丰富性也随着人类干扰范围的增大而减小。(4)在每座峰丛的不同坡段中,穗枝赤齿藓群落有着最大的综合优势比。推测穗枝赤齿藓群落对治理此类人为造成的石漠化生境具有实际应用潜力。
张天汉王智慧张朝晖
关键词:群落生态
贵州关岭县喀斯特峰丛石漠区苔藓群落生态特征被引量:15
2014年
为了了解喀斯特峰丛石漠化区苔藓植物的种类和群落特征,本文选取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喀斯特峰丛石漠化区的三种典型生境(裸地、人工植被和自然植被),对苔藓植物进行样地调查,并利用种间相遇几率(PIE)、生态优势度、Shaanon-Wiener信息指数(衡量生态位宽度)和Morisita-Horn指数(衡量生态位重叠)来分析该区苔藓植物群落的组成、分布规律及生态特征。结果表明:(1)该区苔藓植物共有11科17属22种,真藓科为优势科,苔藓植物群落有19个类型。(2)苔藓群落PIE值与植被覆盖度呈正比,与岩石裸露率呈反比,自然植被生境的苔藓群落PIE值高于人工植被和裸地生境,但研究区苔藓群落PIE总体偏低,反映了喀斯特峰丛地区恶劣的生境条件。(3)研究区内卷叶湿地藓群落(Hyophiletum)、直蒴卷柏藓群落(Racopietum)和皱叶牛舌藓群落(Anomodetum)有着较高的生态优势度和生态位宽度,并且与其它苔藓群落的生态位重叠值很高。表明这三种苔藓群落对不同类型的峰丛石漠化生境都有着较好的适应能力,能够很好地与其它苔藓群落互利共生。
张天汉代玉王智慧张朝晖
关键词:生态优势度生态位
旅游干扰对额济纳旗胡杨林区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采用野外取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额济纳旗不同旅游干扰强度下的土壤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林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水分和电导率显著高于非干扰区,而养分条件却是非干扰区显著较高。在胡杨林干扰区,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土壤含水量和电导率均增加,而含水量在表层最低、电导率在表层最高,反映了该研究区土壤盐分的表聚现象;同时,土壤表层有机质、总碳和总氮均随干扰强度的增加而降低,在30 cm和50 cm土壤层则随着干扰强度增加而增加,这由表层植物凋落物和深层土壤根系共同决定;受游客踩踏影响,干扰区土壤沙粒含量随干扰强度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质地和土壤养分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在第一主成分得以反映且其贡献率达45. 2%,而土壤含水量、电导率等主要反映在第二和第三主成分,贡献率达37. 4%。说明旅游活动导致了土壤环境物理结构改变、土壤肥力降低、水盐动态变化对胡杨林生态系统产生显著负效应。
邓如军张天汉石多仁高安岭范建伟宋嫒霞李春燕李景文
关键词:旅游干扰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质
中国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种子植物物种组成及其区系特征被引量:12
2017年
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海拔变化幅度大,极端干旱、低温且大风,特殊环境条件导致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有别于其他戈壁区。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该区种子植物组成与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北部戈壁区种子植物组成贫乏,调查中共记录种子植物17科50属69种,以灌木、半灌木及多年生草本为主;(2)该区含属、种数较多的科有:藜科、菊科、柽柳科、禾本科、豆科等,科内物种组成简单,优势物种主要有:红砂(Reaumuria songarica(Pall.)Maxim.)、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J.F.Gmel.)Reveal et Holmgren)、合头藜(Sympegma regelii Bunge)、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 Turcz.)、膜果麻黄(Ephedra przewalskii Stapf)、松叶猪毛菜(Salsola laricifolia Turcz.ex Litv.)等;(3)种子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为复杂,其中科的分布区类型以世界分布型占绝对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以北温带分布及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类型为重要成分;中国特有、戈壁区特有植物在植被组成中多为建群种或优势种;(4)与其他荒漠区相比,该区北温带分布及其变型,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及其变型的比例达65%以上,显著高于黑戈壁地区、临近的库姆塔格沙漠及整个西北荒漠区。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具有一定特殊性与过渡性特征。
钟悦鸣王健铭张天汉李景文冯益明卢琦
关键词:种子植物区系物种多样性青藏高原
库姆塔格沙漠不同区域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研究被引量:9
2016年
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西北荒漠地区较典型的沙漠之一,本文基于实地调查并结合遥感资料,对该地区植被的物种组成及种子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库姆塔格沙漠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9科91属143种;该地区植物物种贫乏、生活型简单,主要以灌木、一年生及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2)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的植物组成受水分、高温以及土壤盐分等因子影响,形成了3个主要的种子植物分布区(阿奇克谷地、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西湖湿地),且各区的物种组成差异显著。(3)从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的物种组成与生活型组成来看,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区域植物生活型比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丰富;因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环境复杂,在3个区域中其物种相对丰富,科、属、种的种类较多;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的属、种相似度较高;3个区域的植物属、种总体上相似度较低。(4)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区系表征科主要为藜科(Chenopodiaceae)、菊科(Compositae)、麻黄科(Ephedraceae)等;3个主要植物分布区科的分布型均以世界分布为主,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和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具体表现为:阿奇克谷地和西湖湿地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地中海区、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主,阿尔金山山前洪积扇戈壁植物属的分布型以北温带分布为主。(5)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种子植物以旱生种所占比例较高,物种类型具有明显的残遗性;由于环境条件特殊,形成了库姆塔格沙漠地区特有的植物类群和区系特征。本研究结果为库姆塔格沙漠地区植物组成及区系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张天汉王健铭夏延国郑昌龙李景文贾晓红吴波
关键词:物种组成区系特征库姆塔格沙漠
胡杨叶片解剖特征及其可塑性对土壤条件响应被引量:9
2016年
表型可塑性对极端干旱区植物个体适应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选择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内不同土壤条件下胡杨个体,对其叶片解剖结构与土壤因子关系进行分析,阐明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解剖结构及其可塑性规律。结果表明:除主脉木质部与维管束面积比外,异质性的土壤条件下胡杨叶片各解剖结构均存在明显的趋异适应;土壤水、盐条件影响了以上表皮细胞为代表的表皮组织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影响了以主脉维管束为代表的输导组织以及栅栏组织的生长;生境环境异质性是胡杨叶片解剖结构可塑性的根本原因,解剖结构可塑性使得胡杨在不同环境、同一环境不同结构形成适应性差异,不同土壤条件下叶片主脉木质部、主脉维管束的可塑性较大,是胡杨适应异质性土壤条件的主要结构。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可塑性对胡杨适应干旱环境具有重要生态作用。
董芳宇王文娟崔盼杰王健铭张天汉李景文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土壤盐分土壤肥力
黔滇石漠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水土保持作用被引量:1
2015年
研究了贵州省泥凼石林、万峰林和云南省乃古石林苔藓植物的物种多样性,并对研究区苔藓植物在水土保持中的作用做了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3个石漠区中,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S泥凼石林(0.203 5)>S乃古石林(0.048 1)>S万峰林(-0.252 0);苔藓植物的生活型:万峰林(7种)>泥凼石林(6种)>乃古石林(5种),其中3个石漠区的共有生活型是:矮丛集型、高丛集型、交织型和平铺型;对3个石漠区2种优势苔藓植物的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影响苔藓植物水土保持的因素是:"饱和吸水量、成土量">"苔藓种类">"石漠区">"苔藓种类"与"饱和吸水量、成土量"的交互作用>"石漠区"与"苔藓种类"的交互作用;灰白青藓的水土保持作用均明显高于小牛舌藓,且2种苔藓的水土保持作用在各石漠区也是依次降低的:万峰林>泥凼石林>乃古石林;万峰林苔藓植物5项指标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其他2个石漠区。说明苔藓植物对黔滇石漠区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代玉张天汉王智慧张朝晖
关键词:苔藓物种丰富度方差分析
中国黑戈壁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水热解释被引量:12
2016年
我国黑戈壁地区自然环境恶劣,植物多样性格局受到极端干旱气候的影响而形成了特殊的分布格局。为了揭示黑戈壁地区极端气候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的影响,通过对5000 km样线内174个样方中的植物进行调查,结合气候数据,研究影响中国黑戈壁地区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的气候因素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与气候关系的差异。结果表明,水热动态假说对物种丰富度格局的解释率为62.3%,未解释部分为37.7%,说明其能够很好的解释黑戈壁地区的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能量对物种丰富格局的单独解释率仅为3.5%,水分的单独解释率为16.4%,两者共同解释率为42.4%,水分和能量共同决定的水资源可利用性主导着物种丰富度格局;不同生活型植物对气候因子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水热综合作用对草本植物丰富度格局的解释率为65.4%,但对灌木仅有37.9%,表明水热动态假说不适用于解释灌木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格局,植物对气候的适应特性及种间相互作用对物种丰富度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
王健铭钟悦鸣张天汉李景文冯益明卢琦
关键词:物种丰富度
不同土壤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对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幼苗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目前胡杨更新困难,种群处于退化阶段,而与其生态位高度重叠的多枝柽柳却在扩张。为探讨多枝柽柳对胡杨生长的影响,本研究设置了3个水平的水分、盐分梯度,对胡杨进行了单种和混种的盆栽控制实验,通过测定胡杨幼苗的生长和存活状况,分析不同水、盐梯度下多枝柽柳如何影响胡杨生长。结果表明:(1)多枝柽柳伴生降低当年生胡杨幼苗的存活率,随着水分条件改善,胡杨存活率提高,而盐分对存活率没有显著的影响。(2)水分、盐分和伴生模式几个因子对胡杨的生长特征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各水盐条件下,多枝柽柳会不同程度降低胡杨幼苗的株高、主根长和地上地下生物量,而根冠比增大。混种条件下,胡杨幼苗对水盐的响应更为敏感。(3)相对竞争强度对水盐环境有明显的响应(P<0.05),随水分条件改善,地上、地下相对竞争强度降低。多枝柽柳对胡杨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机制是通过快速消耗土壤的水分,从而导致胡杨幼苗水分亏缺。土壤水分条件是胡杨和多枝柽柳幼苗共存的关键因素,在水分供给不足的情况下,对水分偏好的差异导致胡杨无法通过实生苗进行有效的更新从而加剧胡杨种群的衰退,而多枝柽柳更为耐旱的特性使其逐步占据河岸的生境。我们的研究结果强调了两个树种对环境因子的适应性差异决定了河岸带植被发育过程中植物-土壤的相互作用导致胡杨在演替过程中表现出的衰退现象。
雷善清王文娟王雨辰陈利俊吴鑫磊邓宗文张天汉杜志强李景文
关键词:多枝柽柳种间关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