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轶楠

作品数:16 被引量:87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9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4篇引文
  • 3篇专利引文
  • 3篇科学计量学
  • 3篇计量学
  • 2篇引文分析
  • 2篇神经科
  • 2篇神经科学
  • 2篇专利引文分析
  • 2篇ESI
  • 1篇档案
  • 1篇档案工作
  • 1篇信使
  • 1篇信使核糖核酸
  • 1篇信息服务
  • 1篇信息挖掘
  • 1篇学科
  • 1篇学科分类
  • 1篇研究方法
  • 1篇医学教育
  • 1篇医学科技创新

机构

  • 16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文...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16篇孙轶楠
  • 12篇唐小利
  • 7篇杜建
  • 1篇李晓瑛
  • 1篇门佩璇
  • 1篇张静
  • 1篇张静
  • 1篇张玢
  • 1篇黄萃
  • 1篇杜建

传媒

  • 4篇中华医学图书...
  • 1篇世界科技研究...
  • 1篇科学学与科学...
  • 1篇中国科学基金
  • 1篇情报理论与实...
  • 1篇北京档案
  • 1篇中国工程科学
  • 1篇数字图书馆论...
  • 1篇科学观察
  • 1篇医学信息学杂...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资源...

年份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科学论文和专利信息的基因测序技术领域创新态势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了解基因测序技术的国际创新态势,以促进我国精准医学以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方法:以科学论文和专利信息作为基础数据,构建创新态势研究分析框架,从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两方面对基因测序技术的国际研发态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基因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主题主要集中在肿瘤诊疗、植物基因组测序、HIV病毒和胃肠道菌群的鉴别等方面,单细胞基因组扩增新技术(MALBAC)极大的推动了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结论:我国基因测序技术的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已处于较为领先的水平。
孙轶楠杜建唐小利
关键词:基因测序科技论文信息挖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医学科技创新资助政策演变及其启示被引量:1
2024年
医学科技创新是造福人民生命健康的源头。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为代表的医学科技创新资助政策经近一个世纪的演变与发展,形成了复杂多元、体系完备且模式特征明显的资助政策与机制,有效推进了美国生命健康领域的创新研究。文章从历史视角梳理、归纳和分析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医学科技创新资助政策实践及演变特征,探讨如何完善和规范我国医学科技资助体系的公众参与、同行评审机制以及资助体系设置等,为我国政府建立良好医学科技创新生态提供有益借鉴。
李永洁孙轶楠唐小利
关键词:医学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
基于科学引文数据库的医学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研究的基本情况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1986年1月至2023年6月科学引文数据库中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进行文献分析,创建主题词共现网络,绘制主题聚类图谱和论文所属国家间合作网络图谱。结果共检索到论文988篇,2017年之后发文数量显著增加。美国发文量排名第一,共发表386篇论文,占比39.1%,中国共发表134篇论文,占比13.6%。高频主题词及其频次分别为机器学习152次、深度学习62次、自然语言处理技术32次和虚拟现实18次。结论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研究数量不断增长,我国在发文量方面有待加强,目前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和虚拟现实为人工智能在医学教育领域中应用的主要研究热点。
张永明陈艳佳郭威钟梅孙轶楠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教育可视化分析
从科学—技术交叉处识别创新前沿:方法与实证被引量:17
2019年
构建一套基于科学—技术交叉模型的创新前沿识别方法体系方法,从科学与技术交叉处内容挖掘的角度描绘全球创新前沿图谱及其交叉结构。采用基于专利的ESI高被引论文共被引聚类、基于论文的OECD三方专利耦合聚类两条路径表征创新前沿。以临床医学领域为例做了实证研究。基于科学与技术交叉模型识别创新前沿具有可行性,也适应了大科学时代和新科技革命进程中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的总体趋势。
杜建孙轶楠李永洁郭倩影唐小利
关键词:专利引文分析实证研究
基于文献知识发现的传染病继发疾病挖掘分析研究
2024年
目的/意义挖掘公开发表的文献大数据,揭示传染病相关继发知识,助推继发感染监测平台研发建设,提升我国感染性疾病的预警防控水平。方法/过程首次采用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方法,以病毒性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结核感染3种常见传染病为例,从大规模生物医学文献数据中挖掘并分析其继发疾病。结果/结论从超过3 680万篇PubMed文献中发掘出3种传染病的继发疾病,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该方法在系统、全面地揭示传染病相关继发知识方面具有有效性,且为继发疾病的预警监测和尽早干预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文献证据支持。
李晓瑛门佩璇李永洁黄雅兰孙轶楠唐小利
关键词:知识发现传染病继发感染
人冠状病毒全球专利技术态势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冠状病毒主要分为α-冠状病毒、β-冠状病毒、γ-冠状病毒和δ-冠状病毒4个类型,其中对人类致病的冠状病毒主要集中在β-冠状病毒属。本文以7类人感染冠状病毒为对象,以专利文献作为基本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引文分析、知识图谱等方法从数量趋势、地理分布、竞争格局、技术内容、科学与技术关联等角度对全球人感染冠状病毒专利技术的国际研发创新态势进行综合定量分析,为该技术领域的科研和决策制定提供参考。
孙轶楠张玢杨雪梅唐小利
关键词: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
变革性研究的科学计量学特征与早期识别方法被引量:26
2019年
变革性研究是指挑战或颠覆原有研究范式,能够创造新范式或新领域的研究。通过数据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揭示变革性研究在可能首先遭遇负面引用(或自引),后期被专利引用初现变革潜力,随后被科学领域的一篇重要综述引用,从技术回归科学,开始受到科学界的认同,继而在科学界自己学科以外的其他多个学科领域产生影响。本文提出这类孕育重大创新突破的延迟承认类文献可能遵循"同学科科学共同体内争论式扩散——从科学向技术交叉扩散——从技术再次反馈到科学,并在不同学科间扩散"的发展路径。与热点跟风式成果相比,重大创新成果往往遭遇延迟承认,这是重大科技创新的基本规律。以生命科学领域为例,综合运用延迟承认指数和专利引文中的非专利文献(NPL)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一个识别中低被引论文(under-cited)中可能孕育潜在突破论文的思路。
杜建孙轶楠张阳唐小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的应对思考被引量:10
2020年
本文梳理归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所面临的角色定位、信息舆情、信息需求以及法律与政策环境4个挑战,并简述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实践现状,从环境、资源、技术以及人员4个方面提出提升图书馆应急信息服务的可行性策略,以期为图书馆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与现代化治理体系提供参考。
李永洁孙轶楠唐小利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图书馆
21世纪以来我国科研档案工作发展进程——基于全景回溯研究方法
2024年
自21世纪以来,科技创新战略不断深化,科研档案工作的重要性也随之逐步提高。论文以科研档案工作相关政策文本、期刊论文为数据基础,采用全景回溯研究方法,从多个维度解析科研档案工作发展进程,发现其呈现一定的特点,最后从科研档案工作的发展主题变迁等方面进行预测和展望,以期为科研档案工作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更具体的借鉴与参考。
胡萍孙轶楠张静
关键词:科研档案工作情景描述
基于科学技术交叉的神经科学领域内新兴技术识别
神经科学研究孕育众多颠覆性技术,是当前国际科技前沿的热点领域.神经技术是科学发展和人类生存的需要,识别神经科学新兴技术,抢占国际竞争的技术制高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获取近五年神经科学领域的...
李永洁杜建孙轶楠朱坚唐小利
关键词:神经科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