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达

作品数:10 被引量:89H指数:6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社会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经济管理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金融
  • 3篇普惠
  • 3篇普惠金融
  • 2篇农村
  • 2篇农村金融
  • 2篇农民
  • 2篇资本
  • 2篇微型金融
  • 2篇微型金融机构
  • 2篇乡村
  • 2篇金融机构
  • 2篇贝叶斯
  • 1篇代际差异
  • 1篇贷款
  • 1篇担保
  • 1篇底线
  • 1篇新生代
  • 1篇信用
  • 1篇信用社
  • 1篇信用社改革

机构

  • 10篇西南大学

作者

  • 10篇刘达
  • 6篇温涛
  • 2篇李丽辉
  • 1篇王小华
  • 1篇刘义兵

传媒

  • 2篇统计与信息论...
  • 2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农村观察
  • 1篇江西财经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经济纵横
  • 1篇中国软科学
  • 1篇教师教育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乡村振兴视域下我国政策性农业担保的现实审思与完善策略被引量:3
2023年
政策性农业担保是新时期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完善乡村振兴战略金融支持体系中的重点任务。当前,我国政策性农业担保在提升金融包容性、扶持农业产业发展、帮助农村居民增收致富上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也暴露出反担保实质功能不强、考核监管体系不完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设计不合理、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滞后、保障措施不健全等一系列问题。因此,下一步应从以下五大方面完善政策性农业担保的制度设计: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设计,科技赋能推动农业担保技术革新;二是健全内部管理机制,强化风险识别和防控,规范“业务离农”现象;三是健全政府、银行、担保公司间相互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四是优化担保制度构建,加强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担保机构服务质量;五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优化组织协调机制。
刘达温涛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综述:理论及其应用
2018年
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是一门将贝叶斯统计方法与空间计量模型相结合产生的新兴研究方法学科。在回顾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以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的理论基础与实证应用的最新进展为主线,对贝叶斯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分类,并对每个类别的模型理论方法、模型应用及模型选择理论做出系统性总结和展望,旨在为理论工作者提供这种前沿模型的理论参考,为实证分析研究者提供利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李丽辉温涛刘达
关键词:贝叶斯统计空间计量模型
多元城镇化中新生代乡村教师“经济杠杆”激励效应研究被引量:12
2018年
基于调查数据,检验了乡村教师支持政策对其积极性的因果效应,并从地域来源属性、学科属性等异质性置于多城镇化视角下对上述效应加以分析,利用倾向值匹配法控制了选择性偏误后,研究结果发现:短期内直接经济杠杆助高了教师乡村任教的积极性,强度达8. 5%至47. 2%不等,但职称倾斜、荣誉奖励等间接经济杠杆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长期内直接经济杠杆吸引力有限,职称倾斜、培训机会等间接经济杠杆的因果效应显著,乡村教师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退出机制的自我构建行为。从异质性看,长期内在统计意义上仅对学科类、思品类和来自县镇与小城市的乡村教师成立,凸显出了政策的有效作用对象收窄。这些为后续配套政策优化与目标指向性的定位提供了决策依据。
韦吉飞刘达
关键词:经济杠杆乡村教师
农村金融扶贫:逻辑、实践与机制创新被引量:23
2019年
农村金融具有减贫增收功能,但这一功能受到金融门槛效应制约,需要通过政府与市场的有效结合,降低金融服务贫困人口的交易成本。文章基于中国健全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完善扶贫小额贷款模式、创新合作金融组织模式、建立农村产权制度体系、加强特惠性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实践探索,指出农村金融扶贫在顶层设计、供给主体金融需求、实践模式、制度保障、监督机制层面上存在的问题,并从法律体系、创新驱动、供求双方的协同发展、完善配套措施方面提出了农村金融扶贫的机制创新途径。
温涛刘达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扶贫普惠金融
新发展阶段商业化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以小额贷款公司为例被引量:2
2021年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未来经济不确定性增加,作为2020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仍然面临信用风险加剧、融资成本上升等众多不利因素交织的严峻挑战。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步入新发展阶段,要继续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力支持,尤其要关注中小企业和农村地区发展的金融需求。因此,急需提升我国商业化微型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健全普惠金融服务体系,塑造全面发展新优势,以普惠金融创新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本研究基于210家小额贷款公司的微观数据,利用OLS、WLS、Robust-WLS方法,分析金融深度、服务广度、支农强度、资源禀赋等因素对小额贷款公司运营能力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在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下,维持适度资本规模、降低融资成本、保障贷款质量有助于实现金融可持续发展;没有证据表明服务“三农”会降低金融机构经营效率,涉农贷款质量可能优于企业贷款。为此,应该建立健全社会绩效管理机制,加强金融服务创新相关政策扶持措施,实现微型金融普惠性功能完善与商业化可持续的战略协同。
刘达
关键词:微型金融普惠金融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性
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关键问题和治理对策被引量:6
2022年
农村信用社发展事关中国特色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改革发展历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是新时期实现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农信社面临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持续下降、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政策性支农目标与商业化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难以化解、金融服务创新速度不适应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等关键问题。为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促进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应优化农村金融供给制度,引导农信社对农村金融服务的薄弱环节和重点区域予以支持;坚持农信社服务“三农”的目标定位,稳步推进商业化改革,完善平台服务功能;建立健全农信社风险管理机制,全面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着力化解市场变化导致的信贷风险增量;加大农信社金融服务的创新力度,强化金融科技赋能,优化人力资本结构和服务模式。
刘达温涛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
基于贝叶斯SDM模型的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收敛性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区域间贫富差距也日渐加大,在此背景下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是否收敛进行检验并探究其影响原因十分必要。基于一个包括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投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根据中国31个省市的1987—2013年数据,利用SDM模型和贝叶斯MCMC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城镇居民收入的收敛性问题,结果发现:中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且在1987—2008年为发散、在2008—2013年以及1987—2013年为存在β收敛的变化趋势;物质资本对中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β收敛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对其具有反向促进作用,增加物质资本投入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二者的不匹配可能是导致中国收入增长差距的原因。
李丽辉温涛刘达
关键词:资本投入
“双重底线”视角下微型金融机构经营效率的国际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7年
微型金融机构的双重使命与其暗含的内在冲突性决定了传统效率测度方法难以对其实际经营效果进行全面综合的反映。对此,本文采用499家国际国内微型金融机构数据,基于"双重底线"视角分别构建了财务效率和社会效率(社会深度、社会广度和综合社会效率)指标,并运用DEA-Spearman分析法测度了微型金融机构财务和社会效率间冲突程度,最后采用Tobit回归对其效率的影响因素进一步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微型金融机构在其发展过程中难以同时兼顾财务效率与社会效率,通常情况下都会为了保证其财务的可持续性而不得不牺牲社会服务效率,进而出现"使命漂移"现象,最终降低了金融的普惠性,这一现象在中国表现尤为突出;此外,中国的微型金融机构正步入财务导向的发展模式,如资产规模、人均贷款规模、自主经营效率等因素能够显著促进微型金融机构的财务效率,相反,对其多维度的社会服务效率提高却呈现出了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温涛刘达王小华
关键词:微型金融机构普惠金融
人力资本异质性、代际差异与农民工市民化被引量:17
2018年
基于微观调查数据,以受限截尾模型为基础,采用集束化估计方法,深入刻画不同类型人力资本对农民工市民化程度的影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正规教育,技能培训对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效应占据明显的优势地位。与个体行为、资源可及性及民生保障等层面市民化相比,心理情感受到正规教育的作用强度更大。在代际差异上,技能培训的作用均高于正规教育,但对第一代农民工市民化的作用效应更明显。据此,提出有策略分类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构建文化课堂工程等政策建议。
刘达韦吉飞李晓阳
关键词:农民工市民化人力资本代际差异城镇化
中国共产党百年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与经验被引量:13
2021年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为视角,重点探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的探索和实践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实践中国特色的农民教育政策,不断引领农民走向美好生活的发展历程及其基本经验。党领导下农民教育政策的演进历程具体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即政治解放与争取获得民主权利阶段(1921-1949年)、社会解放与投身新中国全面建设阶段(1949-1978年)、劳动解放与农村生产力活力释放阶段(1978-2012年)和个性解放与美好生活建设阶段(2012年至今)。回望历史,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政策始终坚持党对农民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以人民为中心"的农民教育根本立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农民教育根本原则、"服务农民全面发展"的农民教育根本目的和"农民作为成人学习者"的农民教育基本规律,其本质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解放思想引领中国农民实现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过程。当前,农民教育应更加关注农民的文化精神成长与内生发展动力激发,通过高质量的农民教育推动形成农民内生性发展文化,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不竭动力。
刘义兵朱胜晖刘达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农民主体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