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宁

作品数:4 被引量:34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南京军区医学科技创新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多发
  • 2篇多发性
  • 2篇多发性骨髓瘤
  • 2篇肾损
  • 2篇骨髓
  • 2篇骨髓瘤
  • 1篇蛋白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多发性骨髓瘤...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早期肾损害
  • 1篇早期肾脏损害
  • 1篇肾损害
  • 1篇肾损伤
  • 1篇肾脏损害
  • 1篇随访
  • 1篇随访研究
  • 1篇尿蛋白

机构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刘海宁
  • 3篇于亚平
  • 3篇安志明
  • 3篇翟勇平
  • 3篇宋萍
  • 2篇周小钢
  • 2篇李锋
  • 2篇杨小燕
  • 1篇梅建刚
  • 1篇刘诗静
  • 1篇邵靓婧
  • 1篇王利平
  • 1篇史平
  • 1篇周晓
  • 1篇周小刚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低分子尿蛋白在评估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3年
本研究旨在评估低分子尿蛋白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早期肾脏损害的临床诊断意义。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5月初诊的278例MM患者临床资料,按肾脏损害分为3组:肾小球损害组(血肌酐Scr≥2mg/dl)143例;肾小管损害组(Scr<2 mg/dl,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binding protein,RBP)≥0.5 mg/L,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胺酶(N-acetyl-β-D-aminoglucoamidase,NAG)≥17.8 U/g.cr)114例;无肾小球和肾小管损害的正常组21例。对3组间性别、年龄、分型、分期、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尿RBP及尿NAG等临床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进一步分析所有患者尿RBP、尿NAG与血尿素氮(BUN)、血Scr、血胱抑素-C(Cys-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24 h尿轻链的相关性;并分析61例行肾脏活检患者的肾小管间质病变评分与低分子尿蛋白的相关性,使用ROC曲线比较尿RBP和尿NAG对MM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效果。结果表明,肾小球损害组尿RBP显著高于肾小管损害组,而尿NAG显著低于肾小管损害组,两组尿RBP和尿NAG显著高于正常组;尿RBP与血Scr、血BUN、血Cys-C、24 h尿蛋白呈正相关,与Ccr呈负相关,而尿NAG与24 h尿蛋白、Ccr呈正相关,与血Cys-C呈负相关;肾小管间质病变与尿RBP显著相关,与尿NAG相关性较弱。结论:尿RBP与肾小管损害有明显的相关性,与尿NAG相比能更好地反映肾损伤的程度,并且特异性更高。
刘诗静翟勇平于亚平刘海宁李锋宋萍周小刚安志明邵靓婧杨小燕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脏损害
(R)-EPOCH方案治疗39例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长期随访研究被引量:20
2014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R)-EPOCH方案治疗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2004年2月至2009年4月39例采用(R)-EPOCH方案治疗的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纳入本研究。患者中位年龄52岁(16-85岁),Ann-Arbor分期为Ⅰ期/Ⅱ期24例,为Ⅲ期/Ⅳ期15例,其中Ann-Arbor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接受4-6个疗程(R)-EPOCH方案,Ⅲ/Ⅳ期患者接受6-8个疗程(R)-EPOCH方案治疗,对于伴巨大肿块的患者化疗后再行局部放射治疗。结果表明,39例患者共接受209个疗程化疗,中位疗程数为6个(2-8个)。全部均可以评价疗效,39例患者中28例(71.8%)完全缓解,6例(15.4%)部分缓解,总有效率达87.2%。中位随访时间57.7个月,1年、3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81.8%、70.9%、58.8%。化疗期间的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副反应,其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9.2%,Ⅲ-Ⅳ度贫血的发生率为14.4%,其他不良反应轻微或少见,无化疗相关死亡。截止最终随访时间,无继发性肿瘤的发生。结论:(R)-EPOCH方案对初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性好。
杨小燕翟勇平刘海宁于亚平李锋宋萍周小钢安志明王利平
关键词: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BMSCs外泌体通过mTOR/TFEB调控ALP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后病理生理过程十分复杂,其中错误折叠蛋白质以及损伤细胞器的积累是导致神经元死亡的重要原因,而自噬溶酶体通路(...
刘海宁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ALPMTOR
本周氏蛋白催化作用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肾损伤的关系被引量:5
2012年
本研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尿中本周氏蛋白(Bence Jones protein,BJP)酰胺酶催化作用与肾小管细胞毒性作用的关系,进一步了解BJP对MM肾损伤的毒性机制。测定13例MM患者尿BJP的酰胺酶动力学参数米氏常数(Km)和催化常数(kcat);以不同浓度BJP与猪肾小管上皮细胞(LLC-PK1)共同培养24 h后,用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的BJP浓度与LLC-PK1细胞共同培养后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表明,临床出现肾损伤的MM患者尿中BJP较未出现肾损伤MM患者尿中BJP更易对LLC-PK1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且BJP的kcat值越高,对LLC-PK1细胞毒性作用越强。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BJP能够诱导LLC-PK1细胞发生凋亡及坏死,毒性作用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结论:BJP能够对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直接毒性作用,并随BJP浓度的增高而增强;BJP酰胺酶催化作用强度与其毒性作用呈正相关,其可能是MM患者发生肾损伤的机制之一。
周晓翟勇平梅建刚安志明周小钢史平于亚平刘海宁宋萍
关键词:本周氏蛋白多发性骨髓瘤肾损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