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祥
- 作品数:15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FRN-CSSI联合溯源示踪解析方法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FRN‑CSSI联合溯源示踪解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FRN示踪和CSSI溯源技术的样品采集;(2)FRN示踪和CSSI溯源技术的样品分析;(3)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的输沙速...
- 于寒青刘文祥
- 文献传递
- 基于核技术示踪的典型农业水保措施有效性评价方法
- 本发明针对典型农业系统坡耕地不同实施年限的水土保持措施,以环境放射性核素(中、长半衰期<Sup>137</Sup>Cs、<Sup>210</Sup>Pb<Sub>ex</Sub>,短半衰期<Sup>7</Sup>Be)为...
- 于寒青刘文祥陈晓焱王洪雨
- 草灌植被恢复提高坡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和碳、氮含量的有效性:退耕年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16年
- 【目的】退耕还林还草是防治我国西部土壤侵蚀、恢复土壤肥力的最重要措施。本研究选择陕北黄土高原的神木、吴旗典型丘陵退耕还林还草区,研究不同退耕年限草(苜蓿)灌(沙棘)植被提高0—10 cm表层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和各级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分布的有效性,旨在揭示退耕还林工程提高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性机理,为我国坡耕地土壤肥力提高措施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选择土壤类型和坡度一致的三个不同退耕年限的全坡地景观(包括坡上部、坡中部和坡下部),采集土壤样品,分析有机碳等指标。【结果】草灌植被提高土壤有机碳、速效氮和全氮储量及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的效应随退耕年限的增加而增加;种植5年的沙棘林坡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储量相对于退耕前分别提高了1.4、0.5、0.3倍,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地分别提高了6.6、2.4、1.5倍;种植5年苜蓿使坡耕地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储量分别提高了0.4、0.1、5.0倍,种植10年以上苜蓿地分别提高了0.7、0.3、5.2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耕地土壤总有机碳的效应分别是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的3.4和9.5倍;种植5年和10年以上的沙棘林提高坡地土壤全氮储量的效应分别比种植5年和10年以上苜蓿大9倍以上。坡耕地种植5年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5年沙棘林的19.2倍,种植10年以上的苜蓿提高土壤速效氮的效应是种植10年以上沙棘林的3.4倍。沙棘林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提高效应显著大于苜蓿,而苜蓿对土壤速效氮含量的增加效应显著大于沙棘林。沙棘和苜蓿在提高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的差异大小与退耕前坡地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水平有关,而土壤速效氮储量的差异与其根系的固氮功能差异密切相关,苜蓿根系固氮作
- 刘文祥李勇于寒青
- 关键词:退耕还林还草水稳性团聚体
- 基于多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流域氮磷污染物解析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流域氮磷污染物解析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联合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与单体化合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示踪辨析流域内表层和次表层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对泥沙沉积物的贡献,并利用氮氧、磷氧同位...
- 于寒青刘文祥陈晓光陆朝阳王洪雨薛婷婷
- 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次降雨土壤及碳氮养分流失对恢复措施的响应:基于^(7)Be示踪技术
- 2023年
- 为评价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恢复措施的有效性,以江西宁都典型马尾松退化林地为对象,设置7个处理:无恢复措施(CT)、鱼鳞坑+乔草(FG)、鱼鳞坑+乔灌(FS)、鱼鳞坑+乔灌草(FGS)、小水平沟+乔草(FGP)、小水平沟+乔灌(FSP)、小水平沟+乔灌草(FGSP),利用^(7)Be示踪技术评价了林下劣地次降雨事件土壤侵蚀及碳氮养分流失对不同恢复措施的响应。结果表明,试验4年后,各恢复措施土壤^(7)Be面积活度显著高于CT,面积活度残留率为-6.84%~-33.13%,土壤侵蚀速率(RBe)为4.43~24.04 t·hm^(-2)·event^(-1),各恢复措施减蚀效率为21.19%~85.49%,其中FGSP和FGS减蚀量最大(分别为85.49%和83.81%);与CT相比,各恢复措施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速效氮(AN)含量的增幅为25.10%~65.71%、9.79%~46.85%、-30.68%~1.29%;鱼鳞坑和小水平沟区组下,乔灌草复合植被措施(FGSP和FGS)可显著减少土壤碳氮养分流失,但两种工程措施无显著差异。简单相关和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土壤^(7)Be面积活度与SOC、TN、AN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RBe和植被盖度(VC)解释了SOC流失94.7%的变异,RBe、TN和VC共同解释了TN流失98.3%的变异,而RBe解释了AN流失85.6%的变异,说明SOC、TN、AN组分与^(7)Be同一物理运移,土壤碳氮养分流失受植被-土壤-水土过程耦合互作影响。综上,7 Be可有效评价不同恢复措施下林下侵蚀劣地短期土壤侵蚀及养分流失状况,实施恢复措施4年后,草灌乔复合植被措施相对于工程措施对降低土壤侵蚀及碳氮养分流失作用更显著。本研究结果为林下侵蚀劣地恢复和生态效益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
- 陆朝阳王洪雨薛婷婷刘文祥陈晓光于寒青
- 关键词:南方红壤区
- Matlab和神经网络法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的拟合比较被引量:6
- 2019年
- 以山东荣成地区棕壤、风沙土为对象,测定分析土壤剖面不同层次的容重、质地、有机质含量、水势和含水量等状况;运用Matlab软件和神经网络法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van-Genuchten(简称VG)模型进行拟合,将2种拟合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土壤不同土层含水量均随着水吸力的增加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基本平稳"的变化趋势;由于受到土壤颗粒组成、容重等物理因素和有机质含量差异的影响,棕壤和风沙土不同土层的饱和含水量和残留含水量差异较大,其中棕壤60~70 cm和风沙土10~20 cm的土壤残留含水量最大;Matlab软件拟合的残差平方和比神经网络预测方法低几个数量级,说明采用Matlab对水分特征曲线VG模型拟合精度高,拟合效果较好。
- 郭豪刘文祥王超然黄智刚
- 关键词:土壤水分特征曲线MATLAB神经网络预测
- 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不同时空尺度动态排放清单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流域农业农村面源污染不同时空尺度动态排放清单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利用硝酸根氮氧同位素、磷氧同位素示踪技术定量水体可溶性氮磷污染物来源贡献与负荷,联合环境放射性核素与单体化合物稳定性碳同位素联合示踪技术定量泥沙...
- 于寒青刘文祥陈晓焱陆朝阳王洪雨薛婷婷陈晓光
- 一种林下侵蚀劣地土壤增碳和生物多样性菌剂调控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林下侵蚀劣地土壤增碳和生物多样性菌剂调控方法,通过在植物根系添加菌根真菌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具体步骤如下:筛选养分吸收能力强的物种获取菌根真菌。针对侵蚀劣地土壤固碳和提高为生物活性,菌根施用可...
- 于寒青李勇刘文祥陈晓光
- 黄土区退耕草地合理放牧可减少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侵蚀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在退耕草地实施合理放牧,有助于减少土壤CO_2排放、减缓土壤侵蚀。为验证此假设,本研究选择黄土高原渭北旱原坡地,建立退耕草地放牧、退耕草地不放牧和传统农业耕作三种处理的对比试验小区,定量研究了退耕草地合理放牧相对于退耕草地在减少土壤CO_2排放和土壤侵蚀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为探寻在我国西部退耕还草区实施畜牧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建立的退耕草地放牧、退耕草地不放牧和传统农业耕作3种处理的试验小区,利用LI-8100碳通量自动测量仪原位监测植物生长期(4 8月)和放牧前后土壤CO_2排放速率的变化,同时利用时域反射仪(TDR)测定表层0—10 cm土壤含水量,用地温表测定土壤表层2 cm和5 cm的温度。利用环境放射性核素7Be示踪技术监测较大降雨事件引起的土壤侵蚀速率,同时取样测定侵蚀区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较不同处理小区侵蚀导致的土壤有机碳流失量。【结果】观测期间,3种处理CO_2平均排放速率大小顺序为退耕草地[3.69±0.39μmol/(m^2·s)]>退耕草地放牧[3.00±0.44μmol/(m^2·s)]>传统农耕地[1.99±0.22μmol/(m^2·s)],坡耕地退耕还草后土壤CO_2排放增加了85%,而合理放牧使退耕草地土壤CO_2排放量减少了19%。放牧后退耕草地土壤CO_2排放速率平均减少了11%,减少值在2%41%之间。观测期内,退耕草地放牧后土壤侵蚀速率比农耕地和退耕草地分别减少了93%和77%。坡耕地退耕还草后土壤CO_2排放增加主要由于草被植物引起土壤有机碳储量增加和土壤侵蚀强度减小,放牧后退耕草地土壤CO_2排放减少主要与动物踩踏引起土壤容重明显增加及草类植被地上部分向土壤中输入的有机碳的减少有关。水分、温度影响因子无法解释3种处理间土壤CO_2排放差异。【结论】合理放牧不仅能显著减少退耕草地土壤CO_2排放,而且可�
- 张肖林李勇于寒青刘文祥
- 关键词:退耕草地合理放牧土壤侵蚀
- 基于多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流域氮磷污染物解析方法与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同位素联合示踪的流域氮磷污染物解析方法与系统。所述方法包括:联合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与单体化合物稳定性碳同位素示踪辨析流域内表层和次表层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对泥沙沉积物的贡献,并利用氮氧、磷氧同位...
- 于寒青刘文祥陈晓光陆朝阳王洪雨薛婷婷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