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向军

作品数:6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高湖面
  • 1篇第四纪
  • 1篇冬夏季
  • 1篇雅鲁藏布江流...
  • 1篇英文
  • 1篇土壤
  • 1篇平差
  • 1篇平面控制网
  • 1篇气候环境
  • 1篇全新世
  • 1篇黏土
  • 1篇晚第四纪
  • 1篇网平差
  • 1篇夏季
  • 1篇流域
  • 1篇控制网
  • 1篇湖泊
  • 1篇环境意义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上海大学
  • 1篇上海市农业科...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临沂大学

作者

  • 6篇刘向军
  • 2篇陈发虎
  • 1篇赖忠平
  • 1篇凌智永
  • 1篇门殿英
  • 1篇吴铎
  • 1篇李国强
  • 1篇王明祥
  • 1篇靳建辉
  • 1篇马海州
  • 1篇夏敦胜
  • 1篇胡雪峰
  • 1篇于禄鹏
  • 1篇仝彩荣
  • 1篇张伟杰

传媒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盐湖研究
  • 1篇矿山测量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4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西藏西部湖泊高湖面年代研究
湖泊湖面水位的波动反映了过去流域内水量收支的变化,是流域内有效湿度变化的直接反映.青藏高原许多湖泊四周都发育有一系列环湖分布的古湖岸沉积物,指示过去某些时段内湖泊扩大,水位上升.这些高湖面出现年代的精确测定对于认识青藏高...
刘向军
MIS 3以来雅鲁藏布江流域风成沉积及环境意义被引量:7
2019年
雅江流域风成沉积广泛发育,其气候指示意义及年代的界定尚不够清晰。从雅江全流域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了不同区域风成沉积的发育机制及模式,同时对风成沉积年代数据归一化处理,并与全球气候对比研究。结果表明:①流域内风成沉积有盛行风场发育模式和局地风场发育模式,不同模式对环境的指示意义不同。②雅江流域风成沉积多堆积于末次盛冰期(LGM)以后,且主要发育于晚冰期(15 ka BP)以来的不同时段,冰川退缩地表裸露,丰富的冲洪积碎屑物源可能是风成沉积发育的主控因素;更早时段的风成沉积因LGM后气候转暖、冰川消融所致的侵蚀搬运作用而未能保存。③LGM以来风成沉积过程受区域及全球古气候环境共同控制,波动变化剧烈;其对30°N夏季太阳辐射、印度季风及西风变化信号的指示有所差异,但对YD等全球气候冷事件有较好记录,其沉积过程与高原面上其他区域既存在对全球古气候响应的同步性,又有其区域独特性。④流域内风成沉积的强烈堆积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并非简单对应关系,呈现出较复杂的响应模式。说明高山河谷环境的风成沉积除受大区域气候影响,还受许多局地环境因素控制,古气候环境的指示意义复杂。
凌智永凌智永靳建辉吴铎刘向军陈发虎
关键词:风成沉积古气候环境MIS3
老挝某钾盐矿区GPS D级平面控制网的布测被引量:1
2008年
基于老挝某钾盐矿区GPS测量,对GPS D级平面控制网网形设计、外业数据观测、基线向量解算与可靠性检验、控制网平差及精度分析等进行了总结介绍。结果表明:该GPS D级平面控制网平均边长约为5km,网的最弱边相对中误差为1/628020,精度优于1/80000的规范要求;平面最弱点点位中误差Mx=1.524mm,My=1.843mm,Mxy=±50.6mm,均小于规范规定的±100mm。分析可知,GPS D级平面控制网精度良好,成果可靠,完全满足相应规范要求,可以做为矿区以后的工程建设技术依据。
仝彩荣马海州王明祥刘向军
关键词:GPS基线向量解算网平差
黄土高原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特征研究
2018年
黄土高原第四纪黄土之下,埋藏着更加古老的新近纪红黏土。以黄土高原甘肃西峰剖面和灵台剖面为例,采集了两个剖面第四纪黄土和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典型样品,比较了各自风化强度和磁性特征的差异。结果表明,新近纪红黏土样品的风化强度与第四纪古土壤较为接近,远强于第四纪黄土;但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显著减弱,在西峰剖面平均只有古土壤的1/5、黄土的1/2;在灵台剖面平均亦不到古土壤的1/2,并小于黄土。两剖面黄土、古土壤与新近纪红黏土磁化率与有机质和活性铁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有机质含量与铁活化程度对磁性矿物的含量有显著影响。因此,新近纪红黏土磁性的减弱,可能由于沉积年代久,有机质含量减少,氧化铁矿物老化,磁赤铁矿转化成赤铁矿;也有可能与地下水活动,导致磁性矿物的溶蚀有关。有关机理仍需作进一步研究。
安柏年胡雪峰张培枫刘向军李俊郑亚利门殿英张伟杰
关键词:黄土高原古土壤磁化率
晚第四纪青海湖高湖面研究被引量:13
2018年
中国西北地区众多封闭湖泊湖岸堤的光释光(OSL)测年结果表明,"大湖"存在于深海氧同位素第5阶段(MIS 5)或者更早,而不是MIS 3阶段。由于高湖面测年结果的变化,我们对中国西北以及青藏高原地区湖泊对晚第四纪冰期-间冰期旋回气候变化响应的认识也随之改变。本研究对青海湖周边的湖岸堤、湖相沉积物、冲积和风成沉积物进行光释光测年,重建了青海湖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高湖面演化历史,得到以下结论:1)最高湖面(拔湖26~66 m)出现在MIS 5时期;2) MIS 3c时期湖面高出现在约13~17 m,但是在MIS 3a阶段湖面下降至接近于中全新世湖面高度;3)全新世最高湖面出现在距今约5.1 ka,湖面至少高出现在9.1 m,之后在约2 ka前再一次出现高湖面,高出现在湖面约8 m。青海湖高湖面的拔湖高度从MIS 5a到MIS 3时期,再到全新世是依次降低的,使得早期的湖岸堤没有被后期高湖面破坏而较好的保存了下来。
刘向军赖忠平David B. Madsen李国强于禄鹏黄昶陈发虎
关键词:青藏高原高湖面OSL测年
冬夏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对青海湖全新世环境变化的影响初探(英文)
2018年
青海湖是国内最大的内陆湖泊,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因其处在东亚夏季风、印度季风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区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成为古环境变化研究的热点地区。有关青海湖的形成演化、环境变化和水文变化的研究也存在多种观点。本研究再分析了青海湖已报道的古环境指标和气候模式模拟的夏季、冬季温度和降水变化,力图更加全面地理解青海湖全新世以来的古环境变化。研究发现早全新世11~8 ka夏季降水量和表面蒸发量较大,冬季降水稀少,湖泊水位只有十余米深,使得青海湖周边风沙活动频繁。并且,早全新世的气候不稳定,经历了频繁和较大幅度的波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出现在8~6 ka,古环境指标指示这一时期为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湖盆内植被以森林草原为主,湖泊水位不断上升。青海湖地区的夏季降水自6 ka开始减少,然而冬季降水增加,同时夏季温度和蒸发量减少,使得湖区植被组成由森林草原向高山草甸转变,湖区大范围形成古土壤。湖区古环境条件在晚全新世距今1.5 ka开始恶化,冬季和夏季降水同时减少,湖泊水位下降,风沙活动再次加强。
刘向军
关键词:全新世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