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申

作品数:6 被引量:24H指数:4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毒品
  • 2篇戒毒
  • 1篇大学生
  • 1篇毒品滥用
  • 1篇新型毒品
  • 1篇营养
  • 1篇营养标签
  • 1篇知识态度
  • 1篇知识态度行为
  • 1篇知信行
  • 1篇少年
  • 1篇社区戒毒
  • 1篇社区康复
  • 1篇使用者
  • 1篇青少年
  • 1篇美沙酮
  • 1篇美沙酮维持
  • 1篇美沙酮维持治...
  • 1篇结核
  • 1篇戒毒所

机构

  • 5篇昆明医科大学
  • 1篇玉溪市红塔区...

作者

  • 5篇黄申
  • 2篇黄芩
  • 2篇刘伟
  • 2篇刘伟
  • 1篇马懿
  • 1篇杨绍华
  • 1篇韦焘
  • 1篇张玲
  • 1篇李宁
  • 1篇范小琳
  • 1篇朱敏
  • 1篇韦涛
  • 1篇王明月
  • 1篇沈凌
  • 1篇柏桦

传媒

  • 2篇中国艾滋病性...
  • 1篇卫生软科学
  • 1篇昆明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毒品防控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分析与挑战被引量:2
2020年
毒品滥用问题一直严重影响着家庭和谐、社会稳定以及可持续发展。世界毒品形势日趋复杂,合成毒品的使用逐渐增多,由此带来的毒品防控挑战更加严峻。联合国通过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2030)提出要加强对物质滥用的预防和治疗,包括毒品滥用和有害酒精使用,旨在减少暴力、冲突、犯罪和歧视,保证全民健康福祉。本文从世界卫生组织、CNKI、万方数据、PubMed等网站摘取相关资料和文献,对SDGs 2030提出的毒品滥用预防控制目标进行分析与解读,总结在实现SDGs 2030毒品预防控制目标过程中的挑战,以及中国实现毒品预防控制目标的积极对策,为我国进一步开展毒品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刘赫楠李宁顾蓉艳张玲朱旭斌黄申刘伟
关键词:毒品滥用
互联网背景下社戒社康模式中动态风险评估的思路与方法
2018年
社戒社康是指社区戒毒与社区康复。在我国,吸毒人员,尤其是阿片类吸毒人员,通常经过强制戒毒所戒毒后,回到社区继续戒毒,直到完全康复为止。
韦焘杨绍华杨东霖黄芩黄申朱旭斌普睿马懿刘伟
关键词: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美沙酮维持治疗
昆明市两所高校大学生对营养标签的KAP调查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探讨影响大学生对食品标签知识态度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取330名大学生进行大学生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面进行调查,比较医学生和非医学生食品营养标签的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差异。[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平均得分为(11.528±2.95),医学类专业得分高于非医学类专业(P<0.001),且随着年级增高营养知识得分也越高(P<0.001)。90.1%的人相信营养标签上所标识的营养成分含量,87.3%的学生认为食品标示营养标签有必要。87.6%的大学生购买食品时会阅读食品营养标签,62.7%的大学生有过因阅读营养标签而改变购买决策的经历。非医学专业学生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医学类学生的3.244倍,营养知识得分及格者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不及格者的2.151倍,信任营养标签者阅读营养标签的概率是不信任者的6.752倍。[结论]大学生营养知识较缺乏,专业、营养知识得分和对营养标签的信任度可影响大学生营养标签阅读行为。
黄申柏桦刘伟
关键词:大学生知识态度行为
2006-2015年曲靖市肺结核流行特征及生态学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对曲靖市2006-2015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及生态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生态学因素与结核发病的关系,并对曲靖市结核病的管理和防治提出对策和建议。分析曲靖市2006-2015年结核病流行病学特征及流行趋势。探讨生态...
黄申
关键词:肺结核
德宏州某戒毒所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知信行为对比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究德宏州戒毒所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差异,为戒毒所有效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戒毒所关押的中缅新型毒品使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02人,德宏州戒毒所中国籍50人,缅甸籍52人.年龄18~25岁,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中国籍得分较高;态度方面,“认为自己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有多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艾滋病行为方面,中、缅发生商业性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使用毒品后缅甸籍有1例发生过群体性行为;使用毒品后安全套使用频率,与固定性伴无差异(P〉O.05),非固定性伴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中、缅青少年新型毒品使用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有差异.戒毒所应根据两国籍青少年不同知识、态度、行为水平进行不同程度的健康教育活动.
范小琳韦涛沈凌朱敏黄芩黄申普睿王明月刘伟
关键词:新型毒品青少年艾滋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