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玮玮

作品数:5 被引量:121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天津市细胞遗传与分子调控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青蛤
  • 2篇鳗弧菌
  • 2篇弧菌
  • 1篇毒性
  • 1篇形态性状
  • 1篇性状
  • 1篇蓄积
  • 1篇溶菌酶
  • 1篇溶菌酶基因
  • 1篇软体部
  • 1篇酸酶
  • 1篇酸性磷酸酶
  • 1篇通径
  • 1篇通径分析
  • 1篇种群
  • 1篇磷酸酶
  • 1篇磷酸酶活性
  • 1篇酶活性
  • 1篇酶基因
  • 1篇活性

机构

  • 5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潘宝平
  • 5篇高玮玮
  • 3篇宋欣
  • 2篇吴琪
  • 2篇张丽岩
  • 2篇袁媛
  • 1篇罗凯娅
  • 1篇潘鹤婷
  • 1篇葛端阳

传媒

  • 5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蛤(Cyclina sinensis)贝壳形态性状对软体部重的影响分析被引量:71
2009年
随机抽取中国及日本海域的1龄青蛤(Cyclina sinensis)245个,分别测量其壳高、壳长、壳宽、韧带长、壳重及软体部重等形态学和生产性状,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决定系数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方法,讨论了贝壳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重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的壳高对软体部重相关系数r1y和直接影响通径系数Pi分别达到了0.953和0.938,统计检验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01)。此外,壳高对软体部重的决定系数R21为0.9080,多元回归分析亦显示出青蛤的壳高与软体部重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实验结论认为,壳高对青蛤的生产性状影响最大,可以作为青蛤种质选育的重要甄别性状。
高玮玮袁媛潘宝平吴琪
关键词:青蛤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Cd^(2+)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毒性及蓄积过程研究被引量:21
2010年
利用水生动物急性毒性实验方法,在6个浓度下Cd2+对青蛤的急性毒性进行测定,经回归分析后,得到Cd2+对青蛤96h半致死浓度为20.09mg/L,安全浓度为0.201mg/L。分别对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下Cd2+在青蛤体内不同组织的蓄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半致死浓度条件下,168h青蛤各组织Cd2+的含量依次为肌肉>内脏团>鳃;而在安全浓度下,其结果为内脏团>鳃>肌肉,内脏团对于Cd2+富集能力远高于肌肉。讨论了青蛤的养殖环境及产品检验等问题。
张丽岩宋欣高玮玮潘鹤婷潘宝平
关键词:青蛤半致死浓度
青蛤(Cyclina sinensis)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刺激下的表达被引量:14
2010年
利用构建的SMART cDNA文库和高通量测序方法,得到了青蛤溶菌酶相关基因的全长,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分析了c型溶菌酶基因在鳗弧菌刺激下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青蛤有c型溶菌酶和i型溶菌酶基因,分别编码155和182个氨基酸,c型溶菌酶信号肽为21个氨基酸并具有典型的LYZ1结构域,i型溶菌酶信号肽为19个氨基酸,其结构域为Destabilase domain结构,用于识别和切断谷氨酰胺-甲酰胺与赖氨酸ε-氨基之间的肽键。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在鳗弧菌刺激后6—24h,青蛤血细胞中c型溶菌酶的表达量出现明显上调的趋势,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c型溶菌酶基因在青蛤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的作用。
潘宝平宋欣罗凯娅葛端阳高玮玮
关键词:青蛤基因表达
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侵染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磷酸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7
2010年
对500个成体青蛤分别用鳗弧菌和生理盐水注射,在感染后3h、6h、12h、24h和36h分别取不同处理组的肝胰脏、鳃和闭壳肌组织,测定上述样品的碱性磷酸酶(ALP)及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分析鳗弧菌对青蛤体内免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鳗弧菌感染组的ALP与ACP活性从高到低依次为肝胰脏>鳃>闭壳肌,其中青蛤肝胰脏和鳃组织中ALP和ACP活性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并且在12h时达到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随后呈现下降趋势。而青蛤闭壳肌组织中侵染组ALP和ACP活性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鳗弧菌对青蛤的磷酸酶活性影响较大,对其免疫防御系统有明显的刺激作用。
宋欣张丽岩高玮玮潘宝平
关键词:青蛤鳗弧菌
黄、渤海地区青蛤(Cyclina sinensis)种群的ITS序列遗传变异与遗传结构分析被引量:8
2008年
利用核糖体RNA的转录间隔区(ITS1)序列分析方法,以日本青蛤种群为外群,初步讨论了黄、渤海地区6个野生青蛤种群遗传变异和遗传结构。采用AMOVA方法对获得的24种单倍型序列进行了遗传变异水平和等级剖分。结果表明,ITS序列核酸多态性参数Pi为0.01973,Eta值为0.04624。青蛤各种群内的遗传变异水平较高,约占总变异的37.8%。但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于不同组团(日本海与黄、渤海),其变异达到总量的61.36%。黄、渤海地区青蛤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11—0.14914之间,P检验没有出现显著差别,说明该地区青蛤种群没有出现遗传分化,并存在7种共享单倍型序列,种群间有一定的基因交流。日本种群与黄、渤海地区各种群的遗传距离在0.44803—0.54122之间,经P检验均出现了显著性差异,形成了明显的地理隔离及遗传分化格局。
袁媛高玮玮吴琪潘宝平
关键词:青蛤ITS序列AMOV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