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君

作品数:5 被引量:44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理
  • 2篇药理学
  • 2篇网络
  • 2篇网络药理学
  • 1篇心绞痛
  • 1篇医案
  • 1篇用药规律
  • 1篇治疗痛风
  • 1篇肾衰
  • 1篇肾衰竭
  • 1篇痛风
  • 1篇中药
  • 1篇左归丸
  • 1篇威灵仙
  • 1篇稳定性
  • 1篇乌梅
  • 1篇乌梅丸
  • 1篇灵仙
  • 1篇慢性肾衰
  • 1篇慢性肾衰竭

机构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作者

  • 4篇陈君
  • 3篇黄胜男
  • 3篇张颖
  • 1篇李玉秀
  • 1篇谢相智
  • 1篇王如然
  • 1篇胡元会
  • 1篇许国磊
  • 1篇石白
  • 1篇吴欣芳
  • 1篇冯艳华
  • 1篇王静茹

传媒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的网络药理学分析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左归丸治疗骨质疏松的潜在药效机制。方法: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收集左归丸中各中药的归经信息,TCMSP、BATMAN-TCM数据库中查找中药活性成分和靶标,Drugbank、DisGeNET数据库中查找骨质疏松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分析中药-归经网络、靶标-疾病网络,利用DAVID对靶标-疾病网络中最大连通片子模块节点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左归丸所含中药主要归肾、肝经,其潜在活性化合物73个、51个靶标与骨质疏松相关,靶标-疾病网络中3个关键子模块主要生物学功能涉及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beta)、雌激素(Estrogen)、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and protein kinase B,PI3K-Akt)等16个信号通路,影响骨代谢平衡。结论:左归丸“补肾壮骨”法治疗骨质疏松,可能通过调控骨代谢平衡中成骨、破骨分化多个生物学过程发挥治疗作用。
黄胜男张颖王如然冯艳华黄浩然陈君
关键词:左归丸骨质疏松网络药理学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被引量:18
2020年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威灵仙治疗痛风的药理机制。方法:从Genecards、DisGeNET数据库中获取痛风的潜在靶点;从BATMAN-TCM数据库查找威灵仙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进行映射,Cytoscape软件构建成分-靶点网络,分析网络拓扑参数(自由度和介数);将预测靶点导入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威灵仙治疗痛风信号通路。结果:预测得到威灵仙治疗痛风的24个有效成分和44个相关靶点,其中核心靶点是白细胞介素10(IL-10)、KCNQ1、维生素D受体(VDR)等,主要生物学过程包括一氧化氮生物合成正向调节、核因子κB(NF-κB)转录因子活性正向调节、炎症反应、免疫反应等,主要作用于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信号通路等。结论:初步探讨了威灵仙治疗痛风的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发现其可能通过影响免疫调节、炎症反应等发挥治疗作用。
黄胜男胡元会张颖陈君
关键词:网络药理学威灵仙痛风
乌梅丸加减治疗稳定性劳力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将78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4周,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西雅图心绞痛量表积分来评定乌梅丸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改善心电图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乌梅丸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谢相智许国磊吴欣芳陈君
关键词:乌梅丸稳定性心绞痛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陈君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陈君主任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纳入陈君主任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南区门诊处方597首,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2.1软件数据挖掘分析模块对处方中的中药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计算使用频率,并进行中药属性(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597张处方涉及134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茯苓(592次),使用频率为99.16%(592/597),使用频次>110次的中药有24味;四气以平性中药最多,其余依次为寒、温、微温、微寒,未使用大寒、大热、热性中药;五味以甘味药最多,其余依次为苦、酸、辛、淡;归经以入肾经中药最多,其余依次为肝、肺、脾、心。复杂网络分析获得核心方药组成为茯苓、炒白术、生黄芪、五味子、制何首乌、山药、覆盆子、山茱萸、车前草、车前子、生龙骨、生牡蛎、大黄。对597张处方中使用频次排名前40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可聚为3组。第1组:茯苓、炒白术、山药、生黄芪、生龙骨、生牡蛎、制何首乌、山茱萸、大黄、覆盆子、车前草、车前子、五味子。第2组:枸杞子、生薏苡仁、菟丝子、续断、牛膝、桑螵蛸、首乌藤、白鲜皮、生地黄、防风。第3组:伏龙肝、丹参、鸡内金、半枝莲、沙苑子、火麻仁、桔梗、葛根、冬瓜皮、炒芡实、连翘、鱼腥草、金樱子、白茅根、墨旱莲、小蓟、蒲黄炭。结论:陈君主任治疗慢性肾衰竭以健脾益气、补肾固精、利水渗湿、解毒泄浊为法,选药以平甘药居多,归经以入肾经中药居多。核心方药组成为茯苓、炒白术、生黄芪、五味子、制何首乌、山药、覆盆子、山茱萸、车前草、车前子、生龙骨、生牡蛎、大黄。常用对药:五味子、覆盆子,车前草、车前子,生龙骨、生牡蛎,芡实、金樱子。
张颖黄胜男母淑娟李玉秀石白王静茹陈君
关键词:慢性肾衰竭用药规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