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博
- 作品数:15 被引量:42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87
- 2019年
- 目的了解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临床应用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茯苓功效的提炼发展及开发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对茯苓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结果茯苓主要含三萜类和多糖类2种化合物,具有利尿、抗炎和保肝等药理作用。茯苓炮制相关研究较少,临床上主要用于慢性盆腔炎、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肿瘤、乳腺增生、多囊卵巢综合征、原发性痛经、盆腔炎、异位妊娠、药物流产、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冠心病12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结论茯苓功效广泛,与适宜的药物配伍,不论寒、温、风、湿诸疾,均能发挥其独特功效。
- 崔鹤蓉王睿林郭文博王鹏龙马涛李瑞生贾天柱何塞·路易斯·里奥斯张振秋雷海民
- 关键词:茯苓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 小檗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研究
- 2019年
- 目的结构拼合是获得先导化合物的有效途径,以此为指导合成一系列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并用Ⅳ型胶原酶和鸡胚尿囊膜(CAM)模型评价其活性和安全性。方法以小檗碱为母核,结合中药常见活性成分,运用"拼合原理",设计、合成小檗碱系列衍生物,并采用课题组前期建立的Ⅳ型胶原酶和CAM模型,快速评价小檗碱衍生物对Ⅳ型胶原酶的抑制作用和对新生胚胎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设计并合成了4个新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认,其中化合物CYQ-44、CYQ-48、CYQ-50对Ⅳ型胶原酶有剂量相关性抑制作用,且均高于阳性药盐酸四环素;与此同时,化合物CYQ-48、CYQ-对新生胚胎血管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合成了4个新型小檗碱衍生物,它们不仅对Ⅳ型胶原酶和新生血管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安全指数高,进一步表明以结构拼合为指导可高效、简便获得具有中医药特点的先导化合物。
- 黄雪梅张宏桂田学浩贾晓慧曹寅秋周菲张文曦郭文博蔡德生杨玉琴张昊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鸡胚尿囊膜
- 基于弱键诱导的小檗碱-黄酮苷类超分子“结构-构象-形态-活性”传导关系探讨中药配伍理论科学内涵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以2种不同的超分子,即黄芩苷-小檗碱(BA-BBR NG)和汉黄芩苷-小檗碱(WOG-BBR NF)为研究对象,利用弱键化学从“结构-构象-形态-活性”相关性探讨中药配伍“驱邪不伤正”的科学内涵。方法基于2个超分子葡萄糖醛酸基团构象(A式和N式)的不同,结合2D-NMR分析和最低能量构象研究,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FESEM)对超分子进行表征,从宏观和微观现象的不同探讨这种结构和构象的差异对超分子形态的影响;同时,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平板划线法、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物膜清除实验评价超分子活性的差异。结果BA-BBR NG形态随浓度变化,当浓度大于成胶浓度(>10mmol/L),其形态在电镜中观察到球形超分子逐步形成“珍珠链”状超分子,而WOG-BBR NF在各浓度下均为非交联的刚性纳米纤维;BA、WOG的最优构型分别为N式和A式,但当它们各自和BBR通过弱键作用力自组装后,最优构型则转变成了A式和N式;另外,体外抑菌研究表明2个超分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抑制作用与小檗碱相比明显不同,且超分子抑菌活性呈现“选择性”。结论中药超分子物质基础与单体成分相比具有独特性,单体成分结构和构象的不同,会导致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弱键诱导下形成不同的超分子形态,进而影响生物活性。
- 刘小靖李桐袁枝花皮雯敏郭文博王志家雷海民王鹏龙
- 关键词:黄芩苷汉黄芩苷小檗碱构象活性超分子
- 新型川芎嗪-香豆酸衍生物对拟脑缺血模型的形态保护作用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新型川芎嗪-香豆酸衍生物(T-CA)对拟脑缺血模型的形态保护作用。方法通过体外培养,使用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分化PC12细胞,预先给予一定浓度(60μmol·L^(-1))的新型川芎嗪-香豆酸衍生物保护后,加入氯化钴(CoCl_2,300μmol·L^(-1))损伤细胞。采用Giemsa染色、DAPI染色、吖啶橙(AO)及吖啶橙/溴化乙锭(AO/EB)染色等方法,观察T-CA对CoCl_2损伤PC12细胞模型的形态保护作用。同时观察T-CA对大脑中动脉缺血(MCAO)模型大鼠的存活情况及脑皮层神经细胞形态的影响。结果与损伤组相比,给药组可显著抑制CoCl_2损伤PC12细胞的凋亡,缓解其形态损伤并提高MCAO模型大鼠的存活率。结论新型川芎嗪-香豆酸衍生物T-CA对CoCl_2损伤PC12细胞模型具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可提高MCAO模型大鼠的存活率。
- 张欣钰郭文博王辉吴高荣薛南南陈萌房康李国梁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PC12细胞神经保护脑缺血
- 利用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研究空间位阻对五环三萜类羧基酰化反应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以甘草次酸和齐墩果酸为例探讨空间位阻对五环三萜类羧基酰化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甘草次酸与齐墩果酸两种羧基位(非角位和角位)空间位阻不同的母核;与四元环或五元环和氮原子在环内或环外存在差异的环戊胺、环己胺、哌啶、吡咯烷四种含氮结构通过酰化反应的结果来进行对比实验分析,以期探明影响酰化反应的原因。结果甘草次酸可以和4种含氮结构正常进行酰化化反应,得到4个未见报道新结构,而齐墩果酸与其只能生成"齐墩果酸-HOBt"中间体活化酯,无法得到最终目标物。结论本实验揭示三萜类羧基酰化主要与其自身母核的空间位阻有关,而含氮杂环对酰化反应影响较小,本实验对今后三萜类羧基开展类似的酰化反应具有借鉴意义。
- 郭文博杨丽吴迪韩耀天房康张文曦蔡德生黄雪梅贾晓慧周菲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三萜类化合物空间位阻羧基酰化反应
- 肠道菌群对中药成分的生物转化研究进展
- 中药绝大多数通过口服吸收而发挥作用,中药成分在进入胃肠道后不可避免地与胃液及肠道菌群发生关联,某些成分经相应细菌的代谢酶作用而发生代谢后被吸收。肠道菌群是完成中药成分生物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生物转化及肠道菌群,...
- 郭文博刘一蔓周菲蔡德生张文曦贾晓慧黄雪梅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肠道菌群生物转化中药成分
- 中药——天然生物活性寡肽之库被引量:3
- 2019年
- 寡肽作为生物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组成简单、安全指数高,但受限于寡肽药物设计理论和发现途径远远小于其他结构类型药物,使得新型生物活性寡肽的获得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中药作为天然的寡肽库,含有大量的活性寡肽。其中中药寡肽具有神经保护、保肝、抗肿瘤、抗凝血、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生物活性。重点对近10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中药中发现的活性寡肽的序列、生物活性进行综述,并探索活性寡肽与中药分类之间的关联,初步提示补虚、活血化瘀等类中药作为天然寡肽源头成果多、易成功,为活性寡肽新药的开发提供方向和思路。
- 郭文博徐冰刘一蔓周菲蔡德生黄雪梅贾晓慧张文曦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中药神经保护保肝抗肿瘤抗凝血增强免疫力
- 基于“配伍-拼合”理论中药新药发现模式的构建与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药物研发在近几十年来虽然取得了许多技术进步,但是其研发过程依然缓慢、昂贵且风险高。日前,我国已把新药研究列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专项,建立一套高效低耗的药物研发模式迫在眉睫。“配伍-拼合”系指将中药复方的配伍原则和化药设计中的结构拼合原理相结合,从经典药对中选择有效成分进行拼合,有机组合不同的药物单元,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进而发现可开发为临床新药的先导化合物,基于“配伍-拼合”的研究思路,国内外学者完成了诸多实践。本观察组以“配伍-拼合”理论为指导,长期致力于中药先导化合物的发现与开发研究,以临床经典方药中有效成分为先导,结合现代药学评价手段,筛选出多个高效、低毒、靶向中药先导化合物。基于此,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雷海民教授原创性地提出基于“配伍-拼合”理论的中药新药发现模式,以期为现代新药研发创制提供新的思路。
- 崔鹤蓉李磊郭文博徐冰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新药研发配伍拼合中药新药先导化合物
- 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G2细胞体外抑制作用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讨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体外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MTT法考察药物对肝癌细胞Hep G2、宫颈癌细胞He La、结肠癌细胞HT-29、心肌细胞H9C2、犬肾上皮细胞MDCK和血管内皮细胞HY926的细胞毒性,利用细胞染色法观察不同浓度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形态的影响,流式细胞术评价该化合物诱导Hep G2细胞的凋亡。结果 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具有较好的抑制Hep G2细胞增殖活性作用,其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为8.28μmol/L,明显强于甘草次酸的活性(IC50>50μmol/L)。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及其合成原料甘草次酸、3-甲氧基肉桂酸对非肿瘤细胞MDCK、HY926、H9C2细胞毒性较弱(IC50>24μmol/L)。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浓度在12.5μmol/L时,对MDCK、HY926、H9C2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7.05%、16.08%、4.66%,与对Hep G2细胞的抑制效果相比差异明显。不同浓度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对Hep G2细胞Giemsa染色、H33342染色的细胞形态有明显差异。随着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浓度的升高,早期凋亡率逐渐增加,而晚期凋亡率无明显变化,提示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可以有效地诱导细胞早期凋亡,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 3-O-(3-甲氧基肉桂酰)-甘草次酸酯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对Hep G2细胞抑制效果最好,对非癌细胞MDCK、HY926、H9C2没有明显抑制效果,该作用主要通过诱导Hep G2细胞凋亡,且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
- 闫萌萌郭文博褚福浩徐冰王伟贾晓慧韩耀天张宇忠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甘草次酸HEPG2细胞细胞凋亡
- Ⅳ型胶原酶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建立Ⅳ型胶原酶筛选模型,并运用此模型对中药活性成分进行评价。方法利用Ⅳ型胶原酶特异性水解明胶释放的末端氨基与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发生显色,吸光度值可以衡量Ⅳ型胶原酶含量,优化Ⅳ型胶原酶浓度、琥珀酰凝胶浓度、显色剂用量及时间参数。结果确定了Ⅳ型胶原酶筛选模型的条件:5.0×10^(-5) g/L酶溶液、20 g/L琥珀酰凝胶溶液、60μl 0.05%TNBS、显色30 min,阳性药盐酸四环素在1.0 g/L下对该酶的抑制率是19.39%,并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成功建立该筛选模型。应用该模型筛选发现,阿魏酸和川芎嗪具有明显的抑制Ⅳ型胶原酶活性,而水杨酸和小檗碱则具有促进作用。结论Ⅳ型胶原酶的筛选模型成功建立并应用到中药活性成分筛选中,为快速评价中药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
- 薛南南曹寅秋房康陈萌张欣钰王辉吴高荣贾晓慧郭文博王鹏龙雷海民
- 关键词:中药活性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