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 马克思主义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发展脉络及其理论贡献被引量:6
- 2020年
- 空间正义作为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开始被学术界重视,空间正义理论源于马克思的经典著作,随着人文社会科学“空间转向”的兴起,空间正义研究的问题谱系出现重大转变。从马克思到列斐伏尔、哈维、福柯,学者开始以空间的思维重新审视城市的发展,对资本、权力和空间的互动开展了深入的探讨,为城市空间理论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然而,忽视空间价值性的研究,就极有可能走向空间决定论,因此要结合城市发展的现实,重视作为主体的“人”对城市空间正义理论展开重新思考。
- 袁超
- 关键词:权力空间
- 难民问题的伦理反思被引量:2
- 2018年
- 难民问题是全球化背景下人类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道德问题。难民问题是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等多方面发展的综合产物,其首先表现为一个人道主义问题,但同时又与政治密不可分,人道性和政治性带来了难民问题的复杂性。"自我"与"他者"问题是处理难民问题的关键所在,而"自我"与"他者"问题的核心是道德义务是否局限于共同体边界。难民问题的解决应当诉诸于一种基于责任原则的复杂路径,基于责任的援助义务为难民问题提供了伦理出路,难民在道德上没有过错,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实际层面,主导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发达国家都应承担起援助难民的义务和责任。
- 袁超袁超
- 关键词:人道性政治性
- 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
- 2016年
-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学肩负着提供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道德价值规范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构建是现代中国伦理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伦理学是一门价值性与事实性、规范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科学。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要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为基本定位;以伦理正义论为基本原则;以问题导向法、时空结构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道德本质、道德现实、道德建构为重要研究核心。
- 袁超
- 关键词:伦理学体系理论逻辑
- 共享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新理念被引量:2
- 2017年
- 共享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归旨,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同时作为一种分享意识和一种公共精神的共享更是人类道德的重要价值追求,其以共同善的价值追求为道德共识、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价值导向、以人的尊严发展为最终价值归属。作为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话语",共享是调节利益关系的关键所在,是对中国当下利益调节方式的理性反思和现实选择,也是现代性利益调节问题的中国表达,为中国的社会分配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尺度,同时也是构建"互让—共享"的道德调节和利益调节机制的核心价值。
- 袁超
- 关键词:共享
- 中国崛起的道德维度被引量:1
- 2017年
- 国家的崛起离不开道德价值体系的支撑,中国唯有占据了道德高地,建立以自身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国际道德体系,才能够实现经济影响力到政治影响力或者战略影响力的转变,最终实现全面性的崛起。中国实现道德性崛起必须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并结合中国崛起的时代性和特殊性,充分把握当代世界潮流的发展趋势,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国际道德原则主张进行创新和升级,提出自身的道德主张,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崛起之路。
- 袁超
- 关键词:道德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