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久芹

作品数:4 被引量:81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植物篱
  • 2篇减沙
  • 2篇红壤
  • 1篇植物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量
  • 1篇水保
  • 1篇水保效益
  • 1篇水力
  • 1篇水蚀
  • 1篇水蚀区
  • 1篇碳储量
  • 1篇土壤
  • 1篇土壤可蚀性
  • 1篇土壤种类
  • 1篇坡地
  • 1篇坡耕地
  • 1篇物量
  • 1篇香根草
  • 1篇模拟降雨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长江科学院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北京地拓科技...

作者

  • 4篇曹龙熹
  • 4篇梁音
  • 4篇袁久芹
  • 2篇陈玲
  • 1篇曹全意
  • 1篇郑粉莉
  • 1篇张平仓
  • 1篇史明昌
  • 1篇刘宪春
  • 1篇王移
  • 1篇祝亚云

传媒

  • 2篇土壤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 1篇中国水土保持...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雷竹生态系统植物固碳效益及其动态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雷竹是我国南方地区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一种新型竹种,具有较好的固碳增汇潜力。本文选取6种不同林龄的雷竹林地开展样方调查和采样分析,系统地探讨了雷竹林地生态系统中植物固碳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雷竹林地立竹密度和平均胸径在1~6年内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大,而6年以上林龄的立竹密度则呈下降趋势,平均胸径的增幅也趋缓。雷竹各器官的平均含碳率排序为竹杆(423g/kg)〉竹枝(412g/kg)〉竹叶(385g/kg)〉竹根(363g/kg)。竹林地上部分杆茎和枝叶是主要的植物储碳源,占储碳总量的70%以上,其中杆茎的碳储量最大且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趋势最为显著。竹林植物总固碳量在3~6年时段内的增加速度最快,其余时段增速较缓,10年以上林龄的雷竹植物固碳量趋于稳定。
王移梁音曹龙熹卢慧中袁久芹陈玲
关键词:雷竹碳储量生物量
红壤坡地香根草植物篱产流产沙过程模拟被引量:9
2014年
通过3种不同地类(香根草、普通草地、裸地)小区的人工降雨试验,分析对比红壤坡地香根草植物篱的水土保持效果,探讨香根草植物篱不同部位的防蚀机制。结果表明:1)香根草植物篱具有明显的减流减沙效益,相比裸地,香根草减流21%,产沙量只有裸地的18%;2)香根草植物篱的产流时间明显滞后,在降雨强度较大条件下的减流减沙效应更显著;3)减流效应主要依靠地下部分根系对土壤结构的改善,增加降水入渗,减少地表径流;4)减沙效应主要依靠地上部分庞大的生物量削弱雨滴动能,减轻对土壤颗粒的破坏。
袁久芹梁音曹龙熹
关键词:香根草植物篱
红壤坡耕地不同植物篱配置模式减流减沙效益对比被引量:32
2015年
植物篱作为坡耕地一种有效的水土保持生物措施,已有大量的研究。但对植物篱带内降雨产生的径流泥沙过程细化研究较少,有必要从微区尺度研究篱带范围内多种植物篱的减流减沙效益,并进行植物篱品种以及搭配模式的筛选。在模拟降雨条件下,本试验选取3种单一植物模式(黄花菜,香根草,百喜草),每种植物各设置3种篱带宽(1行,2行,3行),以及4种组合植物模式(1行黄花菜+2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2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2行黄花菜,1行百喜草+1行香根草)、1组对照,进行产流产沙过程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植物篱模式均不同程度地改善了土壤理化性质,减少了水土流失量;同类植物中,2行植物篱即可达到较好的水保效果;组合植物篱模式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单一植物篱模式。
袁久芹梁音曹龙熹卢慧中祝亚云陈玲
关键词:植物篱坡耕地模拟降雨水保效益
中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计算与宏观分布被引量:40
2013年
本研究收集、整理了全国31个省(市、区)1:50万的土壤类型图,经过扫描和数字化处理构建了全国1:50万土壤类型图形数据库,并基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整理出与之相对应的16493个土壤样品理化数据,同时结合实地采样、共享和查阅文献等途径,获取了最新的1065个样点的土壤理化性质数据。采用水力侵蚀区中K值的计算方法获取土种的K值。按土种的面积进行加权归并到土属的K值,再将土属K值链接到分省土壤类型图上,接边处理后形成全国水蚀区土壤可蚀性K值分布图。研究表明:全国水蚀区K值变化范围为0.0004—0.0828t·hm^2·h/(hm^2·MJ·mm),变异系数大,平均K值为0.033t·hm^2·h/(hm2·MJ·mm),呈现出由北向南逐渐减小的趋势。黄土区K值最大,紫色土和红壤区北部的K值居中,最小的分布在青藏高原北侧。该研究成果为我国土壤侵蚀预测与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基础数据。
梁音刘宪春曹龙熹郑粉莉张平仓史明昌曹全意袁久芹
关键词:土壤种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