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伟彬

作品数:3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1篇蛋白
  • 1篇电针
  • 1篇电针透刺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
  • 1篇凋亡
  • 1篇毒性
  • 1篇学习记忆
  • 1篇学习记忆能力
  • 1篇学习记忆作用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性痴呆
  • 1篇血管性痴呆小...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反应
  • 1篇原儿茶酸
  • 1篇针灸
  • 1篇针灸疗法

机构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作者

  • 3篇蔡伟彬
  • 2篇闫晓宁
  • 1篇张荣
  • 1篇杨柳
  • 1篇杨蕾
  • 1篇章时杰
  • 1篇罗恩丽
  • 1篇王奇
  • 1篇邢燕梅
  • 1篇郑娜
  • 1篇王超
  • 1篇陈惠芳
  • 1篇许庆庆
  • 1篇代汝伟
  • 1篇张一帆

传媒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药新药与临...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头穴电针对帕金森小鼠运动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观察头穴电针透刺对帕金森病(PD)小鼠运动功能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剂量为30 mg/kg)腹腔注射5 d复制PD小鼠模型,设置不同的电针治疗参数对PD小鼠进行治疗,观察其对PD小鼠行为学及酪氨酸羟化酶(TH)表达的影响,筛选电针治疗适合参数。将健康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美多巴,6.25 mg/kg)和电针组,复制PD小鼠模型(空白组除外),第6天开始美多巴和电针治疗,持续7 d。在造模第5天和电针治疗后第7天对各组小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转棒试验),评价小鼠的运动功能情况。处死小鼠后,分离大脑,测定脑组织线粒体内线粒体复合物Ⅰ~Ⅳ的活性、活性氧(ROS)水平、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含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观察头穴电针透刺对PD小鼠抗氧化应激能力的影响。【结果】电针组能显著改善PD小鼠的运动功能,提高线粒体复合物Ⅰ活性,降低脑组织线粒体ROS和MDA含量,并增强SOD活性,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头穴电针透刺可明显提高PD小鼠脑组织线粒体抗氧化应激能力,改善帕金森小鼠运动功能。
蔡伟彬杨柳闫晓宁余柱立杨蕾罗恩丽
关键词:线粒体氧化应激小鼠
毛冬青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观察毛冬青提取物(pubescent holly root extract,PHRE)对血管性痴呆(V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反复夹闭、再通双侧颈总动脉同时尾静脉放血的方法制备小鼠痴呆模型,随后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对照组(30 mg·kg^(-1)),毛冬青低、中、高剂量组(5,10,20 g·kg^(-1)),各组灌胃相应药物10 m L·kg^(-1),连续35 d,从第30天开始进行行为学检测,末次给药后收集大脑样本,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恐惧记忆时间明显缩短,大脑海马区神经元细胞病变严重,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降低,且主要分布于胞质。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小鼠的恐惧记忆时间明显延长,大脑海马区的组织病变情况改善,且海马区Bcl-2/Bax蛋白表达的比值显著增加。结论毛冬青提取物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神经细胞,从而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
闫晓宁邢燕梅余柱立蔡伟彬王超张荣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学习记忆能力细胞凋亡
原儿茶酸对β淀粉样蛋白_(1-42)诱导PC12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及机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PCA)在阿尔茨海默病(AD)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鉴定β淀粉样蛋白(Aβ_(1-42))纤维聚体,将Aβ_(1-42)作用于PC12细胞,并于不同时间点(0、3、6、9、12、24 h)观察细胞形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以确定造模条件,并用MTT法检测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毒性条件。采用预保护的给药方式,检测不同浓度的原儿茶酸对PC12细胞的干预作用。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自噬相关标记蛋白Beclin1的表达水平,以探究原儿茶酸的保护作用机制。【结果】显微镜下观察到12、24 h时,Aβ_1-42白色团块聚集基本稳定,无明显差异,MTT检测细胞损伤率均达40%,由此确定12 h和24 h均可做为AD的造模条件。原儿茶酸在200~800μmol/L浓度作用24 h的条件下,细胞活力显著上升(P〈0.01)。Western-blot结果显示:原儿茶酸可显著增加Beclin1的表达水平。【结论】原儿茶酸有助于改善Aβ_(1-42)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自噬水平有关。
代汝伟章时杰蔡伟彬陈惠芳郑娜许庆庆张一帆王奇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