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秦雨

作品数:5 被引量:25H指数:4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面上项目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地图
  • 1篇地理信息
  • 1篇地理信息系统
  • 1篇地图集
  • 1篇地图可视化
  • 1篇多样性
  • 1篇信息系统
  • 1篇雪山
  • 1篇玉龙雪山
  • 1篇质谱
  • 1篇融合技术
  • 1篇设计实践
  • 1篇生态影响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时空变化分析
  • 1篇市售
  • 1篇水果
  • 1篇水果蔬菜
  • 1篇突变检验
  • 1篇农药

机构

  • 4篇武汉大学
  • 3篇云南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云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作者

  • 5篇秦雨
  • 3篇黄晓霞
  • 2篇张勇
  • 2篇任福
  • 2篇和克俭
  • 2篇庞小平
  • 1篇赵羲
  • 1篇江源
  • 1篇陈辉
  • 1篇庞国芳
  • 1篇丁佼
  • 1篇范春林
  • 1篇莫旭昱

传媒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科学院院...
  • 1篇热带地理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测绘地理信息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玉龙雪山南坡林线附近的地面温度场特征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选取玉龙雪山南坡林线附近区域为研究区,用转化糖方法测定高山地段不同景观部位的效应温度,通过Kriging插值得到研究区域的温度场格局,以此为基础探讨山地景观尺度的地面温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海拔梯度的影响,仍是控制研究区地面温度特征的主导因素,但温度变化并不完全遵循山地温度的垂直递减规律;②林灌草3类植被分布区域的地面温度差异显著,林地的效应温度总体高于草甸和灌丛的温度,但草甸区域的坡面温差大于林灌分布区;③研究区域在草甸内的温度随着海拔增加而递减,但在森林分布区的温度变化规律则完全相反.因而山地地面温度的影响除了考虑海拔的作用外,还需综合考虑下垫面和坡向的差异.
黄晓霞和克俭秦雨
关键词:林线海拔玉龙雪山
地图集认知功能设计实践——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为例被引量:3
2021年
地图可视化设计常包含地图认知功能设计、信息传输功效设计、地图视觉效果设计。其中地图认知功能设计是地图集的设计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环节。在此环节中,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形态分析、数据处理与转化、制图模型的建立等过程,形成制图数据以及地图集的内容体系结构。本文以《中国市售水果蔬菜农药残留水平地图集》的设计为例,展示了地图集的地图认知功能设计过程。这个过程体现了地图信息论、地图模型论和地图空间认知论的思想,蕴含了地图的思想美、科学美、技术美和功能美。
秦雨秦雨庞小平赵羲
关键词:专题地图地图可视化
广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根据广西的生物多样性特征,以及因公路网络对景观结构的改变而造成的对生物多样性的潜在影响,文章主要通过公路阻隔效应指数(Ⅰ)及公路对生物多样性影响指数(B),运用GIS技术,以5km×5km的像元为单元格计算各指数的数值,从而确定广西公路建设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区域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桂北山区、桂西南岩溶山区和广西边缘山区是生物多样性最易受到公路建设影响的区域,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敏感而特殊,需要特别注意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黄晓霞江源丁佼和克俭张勇秦雨
关键词:公路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GIS
南北盘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基于南北盘江流域1958~2010年的20个气象台站长期观测的降水数据,采用R/S分析法、五点二次平滑法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对区域降水时空特征进行变化趋势分析以及突变检验,结果表明:(1)1953年来南北盘江流域年降雨量以25.97 mm/10a的速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雨季和旱季的变化趋势明显不同,湿季降雨量减少对流域降雨量的减少有决定性影响,流域未来的降雨量仍将保持减少趋势;(2)2002年流域降雨量发生显著突变,此后几年里降雨量年际变化幅度增加;(3)1953年来年降雨量在流域内呈现出自东北向西南减少的格局,降雨量减少速率以北部和中部为最大。
莫旭昱张勇秦雨黄晓霞
关键词:降水量变化R/S分析突变检验
高分辨质谱-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三元融合技术绘制中国农药残留地图被引量:5
2018年
如何获得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并将其直观、实时地展现在地图上,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农药残留分析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经过10多年的深入研究,在建立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MS)485种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LC-Q-TOF/MS)525种农药精确质谱库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非靶向、高通量GC-Q-TOF/MS和LC-Q-TOF/MS联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适用于1 200种残留农药检测。这使得农药残留检测效率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为获得准确可靠的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奠定了基础。文章将海量农药残留检测结果数据与互联网和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研究建立了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该系统由两部分构成:(1)在线制图系统。与Web-GIS技术相结合,并应用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创新性地以专题地图的形式,综合使用形象直观的地图、统计图表、报表等表达方式,多形式、多视角、多层次地呈现我国农药残留现状;(2)纸质地图。采用系统的思想集成表达了农药残留的空间分布、农药种类、农产品类型、残留量、毒性、超标情况等多种维度的信息。目前,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已经应用于2012—2015年采集于全国31省会/直辖市284县区638个采样点的22 278批水果和蔬菜样品的高分辨质谱农药残留筛查结果中。结果表明,基于三元融合技术构建的农药残留可视化系统,可以直观、实时展现海量农药残留数据,实现了农药残留结果的地图可视化,并将成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控的强有力的工具。这项研究将为"十三五"国家战略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实现"农药零增长"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技术和科学数据的支撑。
庞国芳庞小平任福范春林秦雨陈辉
关键词:高分辨质谱农药残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