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法检测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探讨 目的 研究分析荧光定量PCR法及显色培养加鉴定法应用于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产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37周孕妇187例,采集生殖道-直肠分泌物,分别采用荧光... 王林 王维 黄嫄 任莉关键词:B族链球菌 荧光定量PCR 围产期 Leptin信号通路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7年 肥胖患者体内高浓度的瘦素(Leptin)与其乳腺癌高发病率、恶性程度以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Leptin与乳腺癌细胞上的瘦素受体(OB recepter,OBR)结合可激活多条信号通路,促进癌细胞增殖,抑制其凋亡,诱导血管生成,进而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深入研究乳腺癌中的Leptin信号通路,不仅对乳腺癌的诊断有指示作用,亦可为乳腺癌患者提供有效的生物治疗靶点。本文就Leptin影响乳腺癌发生发展的主要信号通路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王林 王维 赵曼 黄嫄关键词:肥胖 瘦素 乳腺癌 血管形成 MALDI-TOF-MS在耐碳青霉烯肠杆菌多黏菌素B快速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构建一种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多黏菌素B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为临床抗生素的选择和精准调整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对分离自西安市第一医院2023年3月至2024年3月的108株CRE菌株信息进行筛选,以肉汤稀释法为参比方法,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MALDI-TOF-MS)进行多黏菌素B快速药敏测定。结果108株CRE分离株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48.14%),其次是产气肠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占13.89%)。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65.74%),其次尿液(18.52%)和血液(8.33%)。临床科室分布以神经外科为主(48.15%),其次为重症医学科(18.52%)和呼吸内科(14.81%)。CRE分离株对大部分药物呈现高度耐药,对常见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复合药物耐药率分别超过70%,80%,50%和75%。与肉汤稀释法相比,MALDI-TOF-MS法测定CRE对多黏菌素B药敏结果的分类一致率(CA)为98.1%,重大误差(ME)为1.85%,未出现非常重大误差(VME),均在可允许范围之内。结论本院分离的CRE对多种抗菌药物广泛耐药,基于MALDI-TOF-MS的快速药敏试验方法准确可靠,可用来评价CRE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性,便于临床及时调整泛耐药细菌治疗方案。 王林 刘赛 王维关键词:MALDI-TOF-MS 多黏菌素B 药敏试验 肉汤稀释法 瘦素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分泌白介素8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免疫荧光法检测MCF-7细胞Leptin受体(Ob-R)的表达;前期实验分为PBS组和Leptin组,显微镜检查Leptin对MCF-7细胞形态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eptin对MCF-7细胞EMT相关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Leptin对MCF-7细胞关键分子IL-8及下游信号通路分子p-Akt表达的影响。为探讨关键分子IL-8在Leptin所介导的MCF-7细胞EMT过程中的作用,后续实验分为PBS组、Leptin组、Leptin+anti-IL-8组、Leptin+IgG组,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IL-8封闭后Leptin对MCF-7细胞EMT相关蛋白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检测到MCF-7细胞中有Leptin受体(Ob-R)的表达;经Leptin刺激后,MCF-7细胞上皮标志分子E-cadherin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14±0.04,较PBS组的0.84±0.06显著下降,间质标志分子Vimentin蛋白表达量为1.04±0.14,较PBS组的0.12±0.02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MCF-7细胞镜下形态发生上皮间质转化;Leptin作用MCF-7细胞后,肿瘤相关炎症因子IL-8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0±0.07,较PBS组的0.14±0.03显著升高,促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分子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1±0.07,较PBS组的0.11±0.03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总Akt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91±0.04,与PBS组的0.89±0.0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相对于Leptin+IgG组,Leptin+anti-IL-8组上皮相关分子E-cadherin相对荧光表达量由29.73±1.51降低为6.29±0.54,间质相关分子Vimentin相对荧光表达量由3.90±0.39升高为23.38±0.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eptin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分泌IL-8进而促进乳腺癌MCF-7细胞EMT过程。 王林 樊清清 段雯婷 王维关键词:瘦素 乳腺癌 MCF-7细胞 白介素8 上皮间质转化 实验室检查对儿童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评价血常规血培养等常见实验室检测项目在儿童布氏杆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市儿童医院2016—2019年间39例布氏杆菌感染患儿(病例组)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常规检验项目结果,所有患儿均取得布鲁氏杆菌血培养阳性和血清抗体阳性证据。将病例组的各项实验室检查结果与39例儿保科正常儿童(正常组)体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临床主要以发热或膝、髋关节疼痛收入院,部分患儿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患儿血培养布氏杆菌阳性率为100%(39/39),报警时间集中于2~3 d,其中7例患儿同时行骨髓培养,布氏杆菌阳性率为43%(3/7);与正常组儿童比较,儿童布氏杆菌感染者常伴有贫血、血小板计数(PLT)减低、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升高、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布氏杆菌感染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相似,易出现漏诊或误诊。血培养在该病阳性率高,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由于该菌生长缓慢,培养耗时较长,可与抗体凝集试验联合送检,提高该病检出率的同时缩短检测时间。血常规、CRP、NLR、血沉检测可辅助诊断布氏杆菌病。 王维 王林关键词:儿童 布鲁氏杆菌病 2018~2020年西安地区儿童食源性腹泻病病原菌分布特征和耐药性及鼠伤寒沙门菌聚类分析 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研究西安地区儿童食源性腹泻病流行病学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儿童食源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8月~2020年8月门诊及住院食源性腹泻病患儿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分离的致病菌行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scopy,MALDI-TOF MS)鉴定聚类分析、血清学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合临床病例对阳性结果患儿的年龄分布、患病季节性差异、病原菌血清学分布、耐药情况及同源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源性腹泻病患儿送检粪标本1435例,致病菌阳性标本117例,阳性分离率8.15%,其中检出较多的是沙门菌,占90.60%(106/117),鼠伤寒沙门菌50.43%(59/117),肠炎沙门菌27.35%(32/117);食源性腹泻病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两个年龄段,其中2岁以下婴幼儿致病菌检出率5.92%(29/490),3~6岁学龄前期儿童致病菌检出率高达12.35%(61/494)。致病菌于夏季(7~9月份)检出率最高13.16%(55/418),其季节性分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970,P<0.05);儿童分离的沙门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普遍敏感,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的耐药率均<25.00%,喹诺酮类中环丙沙星多数表现为中介,比例高达91.55%,儿童常用氨苄西林(88.15%)及复方新诺明(71.36%)耐药率较高;采用质谱聚类分析59株鼠伤寒沙门菌同源情况,发现该院患儿食源性腹泻病分离的鼠伤寒沙门菌主要为两大簇(Ⅰ型和Ⅱ型)及3个亚小簇(Ⅰa,Ⅰb,Ⅱa)。结论儿童食源性腹泻病的主要致病菌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夏季3~6岁学龄前期儿童病原菌分离率较高。沙门菌对三、四代头孢菌素敏感率均较高,可针对儿童食源性腹泻病行降阶梯治疗。聚类分析显示该地区的鼠伤寒沙门菌的同源性较低,亲缘关系相对分散。临床及感控部门应高度警惕儿童 王维 王林关键词:儿童腹泻 耐药性 同源性 两种方法检测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荧光定量PCR法及显色培养加鉴定法应用于围产期妇女B族链球菌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产科门诊及住院收治的35~37周孕妇187例,采集生殖道-直肠分泌物,分别采用荧光定... 王林 王维 任莉 郝旭关键词:B族链球菌 荧光定量PCR 围产期 文献传递 GeneXpert检测系统分析儿童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基因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耐药情况,借助GeneXpert检测系统分析碳青霉烯酶基因携带特点,了解其分子流行病学分布,为各科室CRE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honet 5.6软件筛选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CRE菌株,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细菌,以Vitek 2-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联合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GeneXpert检测系统检测碳青霉烯酶基因KPC、NDM、VIM、IMP-1、OXA-48。结果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共检出CRE菌株109株,排名前3位的是肺炎克雷伯菌57株(52.29%)、大肠埃希菌20株(18.35%)、产酸克雷伯菌8株(7.34%)。标本来源主要为尿液(35.78%)、下呼吸道标本(29.36%)、脓液(16.51%)。临床科室分布主要集中在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康复科及血液科。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率在80.00%以上,对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小于40.00%。GeneXpert检测系统检测结果显示,携带碳青霉烯酶菌株共90株,耐药基因检出率分别为KPC(52.29%)、NDM(47.70%)、IMP-1(7.30%),未发现VIM和OXA-48耐药基因。患儿预后与细菌耐药基因检出数量种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CRE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大部分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的下呼吸道标本,对抗菌药物高度耐药,检出耐药基因以KPC和NDM为主。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药形势严峻,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及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预防院内传播流行。 王维 王林关键词:儿童 耐药性 BMP9对共培养体系中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2021年 目的采用体外细胞共培养技术模拟骨微环境,探讨骨形态发生蛋白9(BMP9)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骨髓基质细胞HS-5与MDA-MB-231细胞在Transwell共培养体系中分别加入磷酸盐缓冲液(对照组)和重组BMP9蛋白(100 ng/mL)(实验组),培养2 d后,细胞划痕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明胶酶谱法分别检测MDA-MB-23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蛋白表达及相对活性的改变;采用Western blot检测HS-5和MDA-MB-231两种细胞中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MDA-MB-231细胞中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和细胞信号通路P-Akt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共培养体系中加入BMP9后,划痕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平均愈合率分别为(84.28±2.54)%、(44.49±4.86)%;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实验组MDA-MB-231细胞穿膜细胞数分别为481±22、121±11,BMP9对共培养体系中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侵袭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实验组MDA-MB-231细胞MMP9、MMP2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10±0.01、0.11±0.03,较对照组的0.79±0.03、0.82±0.05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MP9、MMP2相对活性分别为0.14±0.03、0.12±0.02,较对照组的0.90±0.07、1.04±0.14均明显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DA-MB-231细胞中CXCR4受体蛋白及其配体SDF-1的蛋白表达分别为0.08±0.01、0.06±0.02,与对照组的0.07±0.01、0.05±0.01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kt蛋白表达(0.09±0.01)较对照组(0.48±0.07)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HS-5细胞中SDF-1蛋白表达(0.14±0.01)较对照组(0.42±0.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模拟骨微环境的共培养体系中,BMP9可能通过SDF-1/CXCR4-PI3K信号通路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迁移和� 王林 段雯婷 王维关键词:乳腺癌 迁移 骨存储生长因子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015年 骨存储生长因子又称骨源性生长因子,是大量存在于骨中的一系列生长因子。这些生长因子由存在于骨中的细胞分泌,正常情况下维持稳态,发生骨转移时,一方面癌细胞分泌骨存储生长因子,另一方面癌细胞影响骨中其他细胞分泌骨存储生长因子,都会造成骨存储生长因子分泌量失衡。其中一些骨存储生长因子失衡,如转化生长因子-β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分泌量增加,其可加速溶骨性损害。近年来,随着对肿瘤转移微环境研究的加深,骨存储生长因子成为研究热点,为了加深对这些生长因子作用机制的了解,本文就目前骨存储生长因子与肿瘤骨转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王维 王林关键词:肿瘤 骨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