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亮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丁酯
  • 1篇东北虎
  • 1篇毒性
  • 1篇毒性研究
  • 1篇摇蚊
  • 1篇摇蚊幼虫
  • 1篇稀释液
  • 1篇烯草酮
  • 1篇笼养
  • 1篇氯氰菊酯
  • 1篇精液
  • 1篇精液冷冻
  • 1篇精子
  • 1篇菊酯
  • 1篇冷冻损伤
  • 1篇冷冻稀释液
  • 1篇急性毒性
  • 1篇急性毒性研究
  • 1篇交配
  • 1篇狗獾

机构

  • 3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黑龙江东北虎...

作者

  • 3篇王亮
  • 2篇刘玉堂
  • 1篇刘曼红
  • 1篇王镇江
  • 1篇马国庆
  • 1篇刘丹
  • 1篇许玲霞
  • 1篇王克
  • 1篇孙杨
  • 1篇李永成
  • 1篇马英杰

传媒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医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幼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2014年
[目的]评价农药对水生生物的毒理效应。[方法]采用静水法研究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Chironomus sinicus)幼虫的急性毒性效应。分别设定不同浓度梯度进行急性暴露试验,于48 h时测定摇蚊幼虫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在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处理摇蚊幼虫12 h后,不同浓度间的存活率无显著差异,在48 h时随着农药浓度的增加,存活率下降。烯草酮、氯氰菊酯和2-4D丁酯对中华摇蚊幼虫48 h的LC50分别为1.842、0.150和1.999 mg/L,氯氰菊酯对中华摇蚊幼虫的毒性最高,其次为烯草酮,2-4D丁酯毒性最低。烯草酮对中华摇蚊幼虫组织SOD含量有明显影响,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2-4D丁酯对组织SOD含量有明显影响,但未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而氯氰菊酯对组织SOD含量则无明显影响。[结论]该研究为水体污染监测和水环境中农药的残留提供理论依据。
王镇江刘曼红方润东王克王亮
关键词:急性毒性烯草酮氯氰菊酯
东北虎精液冷冻及精子超微结构损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通过对东北虎林园的东北虎进行电刺激采精的方法取得精液,分别使用葡萄糖和果糖两种稀释液对其进行超低温液氮冷冻,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比较冻融前、后精子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果糖冷冻稀释液相比,葡萄糖稀释液保存的精子损伤程度更大,冻融后精子活率仅达13.83%,而果糖稀释液为58.85%;冷冻对精子的膜和线粒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伤:精子在冻融过程中,质膜易发生膨胀或断裂、顶体可能出现囊泡化或溃散,而质膜和顶体丢失的现象较少;线粒体相互嵌合式连接出现断裂,有的线粒体丢失。上述结果证实,果糖稀释液更适于东北虎精子的保存,虎精子冷冻损伤主要发生在精子膜和线粒体。
王亮刘洋刘丹马国庆刘玉堂
关键词:东北虎精子冷冻稀释液超微结构冷冻损伤
笼养狗獾东北亚种繁殖规律被引量:6
2015年
2013年3~10月,使用红外监控设备对哈尔滨市松北区某狗獾养殖场的24只笼养东北亚种狗獾(Meles meles amurensis)的繁殖行为进行全天候观察记录。狗獾3月末至5月初交配,翌年3月末至4月初产仔,妊娠期长达11~12个月。以往国内文献报道狗獾交配时间主要分布于7~8月,这种交配时间的变化表明其延迟着床的时间可能也存在较大变化。对交配期内全天各时段交配频次的观察发现,交配可在全天任一时间段发生,昼、夜差异不大。交配时长10~110 min,多数交配的时长为60~80 min。观察还发现,狗獾交配期内交配频次和时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
王亮李永成张藐马英杰许玲霞孙杨刘玉堂
关键词:繁殖规律交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