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滢

作品数:2 被引量:9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基因组结构
  • 2篇海蜇
  • 2篇CDNA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整体原位杂交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无性繁殖
  • 1篇克隆
  • 1篇CDNA克隆
  • 1篇ESCULE...
  • 1篇FRIZZL...

机构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作者

  • 2篇陈四清
  • 2篇周春娅
  • 2篇庄志猛
  • 2篇朱玲
  • 2篇潘滢
  • 1篇杨傲傲
  • 1篇潘滢
  • 1篇谢明松

传媒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海洋与湖沼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3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Wnt5基因:cDNA克隆、基因组结构与表达被引量:9
2013年
采用转录组454 GS FLX测序和RACE技术,首次解析了海蜇Wnt5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结果表明,Re-Wnt5基因的cDNA全长1647bp,其中编码区长1059bp,编码了353个氨基酸的多肽;Re-Wnt5基因组含有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SMART分析表明,Re-Wnt5具有Wnt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一个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2个N-糖基化位点和24个保守的参与二硫键形成的半胱氨酸。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Re-Wnt5基因与来自刺胞动物、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的Wnt5、脊椎动物的Wnt5a和Wnt5b具有高度相似性,Wnt5a和Wnt5b两个进化分支发生在脊索动物文昌鱼之后。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Re-Wnt5基因在海蜇四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横裂体阶段的表达量最高,分别是螅状体、碟状体和水母体表达量的12.38、9.99和13.01倍。
周春娅朱玲潘滢谢明松杨傲傲陈四清庄志猛
关键词:海蜇CDNA基因组结构实时荧光定量PCR
海蜇Frizzled1基因的克隆及在无性繁殖中的表达
2018年
采用RACE技术解析了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Frizzled1基因的cDNA和基因组结构:Re-Fzd1基因的全长cDNA为2387 bp,其中编码区为1761bp,编码586个氨基酸的多肽。SMART分析表明,Re-Fzd1基因具备Fzd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一个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一个位于N-末端富含10个保守半胱氨酸残基的半胱氨酸富集域(CRD),一个含有7个跨膜片段的跨膜结构域,以及一个含有5个重要的磷酸化位点的C端尾巴。多序列比对表明,Re-Fzd1基因与刺胞动物贝螅(Hydra echinata)、水螅(Hydra vulgaris)、半球美螅水母(Clytia hemisphaerica)和海葵(Nematostella vectensis)Fzd1具有高度相似性,与来自脊椎动物人(Homo sapiens)、鼠(Mus musculus)、爪蟾(Xenopus laevis)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Fzd1、Fzd2和Fzd7家族基因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基于N-J法,将人、鼠、爪蟾、斑马鱼和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所有Fzd家族基因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果蝇外,所有Fzd家族成员聚类成4个类群,11个亚家族,海蜇Re-Fzd1基因首先与刺胞动物门的Fzd1聚类在一起,然后与脊椎动物Fzd1、Fzd2和Fzd7三个家族聚成一个类群,表明脊椎动物Fzd1、Fzd2和Fzd7家族可能与刺胞动物门的Fzd1起源于同一个共同祖先。Re-Fzd1基因组序列中不含有内含子。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Re-Fzd1基因在海蜇无性繁殖的4个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表达量最高的横裂体阶段是表达量最低的稚水母阶段的3.67倍。整体原位杂交显示,在海蜇横裂体时期,Re-Fzd1原位表达在触手、基座及发生横裂的部位。这些结果都表明,Re-Fzd1不但参与了海蜇的早期发育过程,还调控了海蜇无性繁殖的发生。
潘滢潘滢朱玲陈四清周春娅
关键词:海蜇FRIZZLEDCDNA基因组结构整体原位杂交无性繁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