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颖
- 作品数:10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可测压防返流的胃管
- 本申请公开了可测压防返流的胃管,其包括:管体、塑料尾端头、头端套座、内螺纹、硅胶连接带、第一密封垫圈、螺纹柱、握持头、导丝、第一气管、第一气囊、第二气管、第二气囊、排气口、封口盖、单向阀、过滤棉层、第一套囊、第二套囊、控...
- 洪侃郁志明万霞杨颖陆守荣郁洁芦嘉琪李晓玉
- 文献传递
- 间隙性连接蛋白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研究无锡地区人群中间隙性连接蛋白37 (connexin 37,CX 37)基因1019C/T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初次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1 126例,874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均采用基因测序技术对CX37基因1019多态性位点基因型进行检测,比较两组人群中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差异.结果 (1)两组人群中均存在CX 37基因1019C/T多态性,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2)原发性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升高(57.37%vs.42.05%,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CC+TC)在原发性高血压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0.46% vs.66.70%,P<0.01).与Tr纯合子相比,(CC+TC)基因型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OR=2.06,95% CI:1.68~2.52).对性别进行亚组分析显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人群中原发性高血压组C等位基因携带者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男性:79.19%vs.69.05%,P<0.01;女性:81.75% vs.64.40%,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原发性高血压患病风险明显高于TT型(男性:OR=1.71,95%CI:1.28~2.27;女性:OR=2.48,95% CI:1.85~3.31).结论 CX37 C等位基因可能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相关.
- 薄小萍郭素峡杨颖羊镇宇曹华明
- 关键词:高血压基因
- 优质护理干预在慢性肾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 2021年
- 探寻对于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科学、高效的护理措施。方法: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所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中随机抽选92例,分为两组,并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及优质护理,并在护理后评价护理效果相应指标。结果:优质组患者护理后SF-36评分、护理满意度白分率与常规组相比均明显更高,通过相应统计学分析方法计算结果显示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优质护理是慢性肾衰竭患者较为理想、适用的护理方式。
- 王璇杨颖
- 关键词:优质护理慢性肾衰竭生活质量满意度
- 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β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研究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ox-HDL)与IL-1β在老年CHD病人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CHD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128例CHD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包含心绞痛组67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61例,并以同期52例冠脉造影正常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ox-HDL、IL-1β的水平,并分析其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血清ox-HDL、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心绞痛组及对照组,心绞痛组血清ox-HDL、IL-1β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MI组的Gensini评分为(62.4±8.3)分,明显高于心绞痛组的(37.6±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CHD病人血清ox-HDL、IL-1β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679、0.692,P<0.001)。结论ox-HDL、IL-1β在老年CHD发病机制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郁洁洪侃王滨王卓杨颖张炳山郁志明
- 关键词:老年人冠心病氧化型高密度脂蛋白白细胞介素-1Β
- 个性化护理对改善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的应用
- 2021年
- 研究分析个性化护理对改善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84例,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个性化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护理能有效改善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值得推广。
- 杨颖王璇
- 关键词:个性化护理前列腺癌腹腔镜根治术心理状况
- 间隙性连接蛋白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巨噬细胞电流密度的影响
- 2017年
- 目的国内外关于间隙性连接蛋白37(Cx37)基因改变巨噬细胞内外的电流密度,使得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的研究甚少。文中旨在观察Cx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巨噬细胞电流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30只Wistar大鼠,Cx37+(保留Cx37基因)、Cx37-(沉默Cx37基因)各15只。采用高脂饮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根据标本采集部位分为4组:Cx37+斑块组、Cx37-斑块组(取自斑块)及Cx37+血液组、Cx37-血液组(取自血液),用RT-PCR检测Cx37+大鼠不同部位Cx37的表达;分离Cx37+、Cx37-大鼠血液中及斑块处单核巨噬细胞并培养,用全细胞记录法测定电流密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x37+大鼠斑块中单核巨噬细胞中Cx37的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血液[(1.1±0.02)vs(0.6±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Cx37+、Cx37-大鼠均行能谱CT检测鼠颈动脉斑块检测,验证了动物模型的成功建立。80、120、160 ms时,Cx37+斑块组电流密度[(0.61±0.06)、(0.67±0.07)、(0.91±0.03)A/cm^2]显著高于Cx37+血液组[(0.49±0.02)、(0.61±0.03)、(0.67±0.02)A/cm^2]、Cx37-斑块组[(0.48±0.02)、(0.60±0.02)、(0.64±0.02)A/cm^2]、Cx37-血液组[(0.49±0.02)、(0.59±0.02)、(0.64±0.02)A/cm^2];200、240、320 ms时亦显著高于Cx37+血液组、Cx37-斑块组、Cx37-血液组(P<0.05)。结论 Cx37对动脉粥样硬化中单核巨噬细胞斑块处电流密度的影响比外周血液更为显著,可促使巨噬细胞继续活化,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发展。
- 郭素峡尤华彦杨颖羊镇宇孟照辉肖践明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电流密度单核巨噬细胞
- 一种医疗内科用血糖试纸破碎设备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疗内科用血糖试纸破碎设备,包括设备外壳,所述设备外壳内分别转动安装有主动破碎辊与从动破碎辊,设备外壳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安装罩,安装罩远离设备外壳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输出轴与主动破...
- 杨颖
- 文献传递
- 姜黄素协同米托蒽醌对小鼠TC-1肿瘤细胞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的诱导作用及其作为肿瘤疫苗的潜力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诱导小鼠宫颈癌相关肿瘤细胞TC-1发生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mmunogenic cell death,ICD)的药物优化策略,并揭示其作为肿瘤疫苗的潜力,为诱导肿瘤细胞ICD这一新策略在肿瘤免疫干预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用不同浓度(2、10、20、35、50μmol/L)的米托蒽醌(mitoxantrone,MTX)和不同浓度(2、10、20、35、50μmol/L)的姜黄素(curcumin,Cur)处理TC-1细胞,在不同时间点显微镜下观察细胞死亡情况及形态特征;检测细胞上清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以定量反映TC-1细胞整体死亡情况;检测细胞上清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protein B1,HMGB1)浓度以考察TC-1细胞发生ICD的免疫介质释放。将50μmol/L Cur与3μmol/L MTX联合左侧皮下免疫C57BL/6J小鼠,1个月后右侧皮下接种正常的TC-1细胞进行免疫挑战,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肿瘤组织中分泌IFNγ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水平和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水平。结果MTX和Cur以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TC-1细胞发生死亡;50μmol/L Cur与3μmol/L MTX联合处理TC-1细胞24 h是诱导ICD的较优条件;TC-1细胞在Cur联合MTX诱导下促进了免疫原性死亡介质ATP及HMGB1的释放;Cur联合MTX诱导TC-1细胞发生免疫原性死亡后作为疫苗免疫接种能激发小鼠产生抗肿瘤细胞免疫,并显著抑制TC-1移植肿瘤的生长。结论Cur联合MTX能够有效诱导TC-1肿瘤细胞发生ICD,为基于ICD诱导的肿瘤疫苗等免疫治疗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杨颖杨英胡永茂胡永茂马雁冰
- 关键词:姜黄素米托蒽醌宫颈癌
- 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序列修饰对流感病毒溶瘤能力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修饰对流感病毒溶瘤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流感病毒反向遗传操作体系,将含PB2、PB1、PA、HA、NP、NA、M和NS的质粒PHW200(八质粒)及经RGD修饰的八质粒分别共转染293T细胞,拯救出野生型和重组RGD流感病毒。采用胶体金法试纸条进行鉴定,血凝试验检测病毒效价,PCR法检测病毒传代稳定性,噬斑试验检测病毒滴度。用拯救的两种流感病毒感染不同细胞(B16-F10、A549、TC-1、CT26、4T1和Vero细胞),检测细胞活力和细胞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率。用B16-F10细胞注射小鼠,建立小鼠黑色素瘤模型后,分别注射两种流感病毒及PBS,隔1 d给药1次,共5次,肿瘤细胞接种后19 d,测量肿瘤大小;肿瘤细胞接种后25 d,统计小鼠存活数量。结果野生型和重组RGD流感病毒经胶体金法试纸条鉴定均为阳性,血凝效价分别为1∶2^(8)和1∶2^(9),传代稳定性良好,病毒滴度分别为3×10^(7)和1.8×10^(7) PFU/mL。两种流感病毒感染后B16-F10和A549细胞活力均大幅降低,其他细胞活力变化较小;与相应野生型流感病毒组比较,重组RGD流感病毒组B16-F10细胞中LDH释放率明显升高(P<0.05),A549细胞略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细胞均较低。与PBS组比较,两种流感病毒组小鼠肿瘤大小明显减小(P<0.001),小鼠存活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RGD修饰的流感病毒对B16-F10具有较好的亲嗜性,且溶瘤能力增强。本研究为溶瘤流感病毒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杨英龙琼杨颖杨颖李多李多
- 关键词:流感病毒黑色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