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
- 作品数:13 被引量:82H指数:5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后循环缺血眩晕的临床价值研究被引量:8
- 2019年
- 目的:分析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在后循环缺血眩晕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后循环缺血眩晕患者中,随机抽取150例,将其进行奇偶排序,75例奇数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75例偶数患者作为对照组,仅接受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以及血流速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情况均低于对照组,VA左、VA右、BA血流速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循环缺血眩晕采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进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眩晕等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促进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杨牧程相杰韩娟乔林赏袁磊朱星阳
- 关键词:舒血宁注射液
-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Hcy、NSE变化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血清Hcy及NSE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ACI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n=45)应用依达拉奉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评价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测定血清Hcy、NSE水平。结果观察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Hcy、NS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辅助依达拉奉治疗ACI能够显著改善神经功能缺损并下调血清Hcy、NSE,改善临床预后。
- 杨牧
-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
- 替罗非班对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型脑梗死患者取栓后纤溶系统及临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脑梗死血栓抽吸后的效果及对纤溶系统、神经炎症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0-02-10-2021-10-20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30例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均经血栓抽吸治疗,经简单随机化分组,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对照组给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次,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75mg/次,1次/d),观察组给予替罗非班〔静脉推注10μg/kg,再进行静脉滴注36h,0.15μg/(kg·min),而后改为常规抗血小板药物,用法用量同对照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治疗效果、纤溶系统〔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维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血浆纤溶酶原(PLG)〕、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神经功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缺血修饰蛋白(IMA)、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炎症因子〔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计量资料以x-±s表示,差异行单因素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差异行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双尾)。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5.38%(62/65)高于对照组83.08%(5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3,P=0.024;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FDP(19.86±3.50)mg/L、t-PA(1.83±0.82)U/mL水平,高于对照组(13.06±2.57)mg/L、(1.56±0.27)U/mL,PAI-1(5.18±1.79)IU/mL、PLG(37.51±3.54)%水平,低于对照组(9.37±2.23)IU/mL、(48.41±3.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626、11.813、2.522、16.732,均P<0.001;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血清ET-1(64.63±4.33)ng/L、vWF(101.92±8.57)%、MPAR(40.56±11.38)%、NSE(9.70±2.24)μg/L、IMA(76.18±9.72)U/L、GFAP(16.12±5.26)pg/mL水平,低�
- 杨牧鹿滨麒程相杰
- 关键词:替罗非班纤溶系统
-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28
- 2022年
-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PCI患者为APCI组,另选择72例非急性进展性脑梗死(NPCI)患者为NPCI组,同时选择72例体检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第1、3、7、14天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前白蛋白(PA)水平;健康对照组受试者于体检当日、APCI组和NPCI组患者于入院次日使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入院第1、3、7、14天,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入院第1、3、7、14天,APCI组患者血清IL-6、IL-18、TNF-α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血清PA水平显著低于NPCI组(P<0.05)。3组受试者血浆FIB水平及TT、APTT、P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I组和N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T、APTT、PT显著短于健康对照组(P<0.05);APCI组患者血浆FIB水平显著高于NPCI组,TT、APTT、PT显著短于NPCI组(P<0.05)。结论AP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表达及凝血功能异常,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血液凝血功能检查有助于对APCI的诊断及患者病情评估。
- 程相杰宋彦赵晓玲徐连营张誓伟高方杨牧郑珂珂
- 关键词: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炎症因子凝血功能
- 评价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与分析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接收的8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排序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接受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40例接受阿司匹林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314,P=0.038;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7.792,P=0.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6.59±2.31),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为(82.43±14.74),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采用阿替普酶治疗效果确切,改善预后,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推广。
- 杨牧程相杰韩娟乔林赏袁磊朱星阳
- 关键词: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阿司匹林
- 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液流变学、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组与中药联合组各45例。丁苯酞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中药联合组采用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NO)、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内皮素-1(ET-1)],氧化应激指标[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清凝集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氧磷酯酶-1(PON-1)],神经功能(NIHSS评分)、运动功能(FMA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后,中药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丁苯酞组(<0.05);中药联合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清vWF、ET-1、MDA、sLOX-1水平低于丁苯酞组,血清VEGF、NO、SOD、PON-1水平高于丁苯酞组(<0.05);中药联合组NIHSS、ADL评分低于丁苯酞组,FMA评分高于丁苯酞组(<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血流动力学,恢复血管内皮功能,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 杨牧鹿滨麒程相杰陶录岭
- 关键词:脑梗死恢复期补阳还五汤丁苯酞软胶囊神经功能
- 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纳洛酮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探究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纳洛酮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的效果及对血管内皮功能、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10月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8例PCIV患者,男68例,女40例,年龄(55.96±2.86)岁,年龄范围为45~65岁。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单药治疗组(n=53)与联合治疗组(n=55),单药治疗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纳洛酮治疗。治疗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症状评分[欧洲眩晕评价量表(EEV)、眩晕障碍量表(DHI)]、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管阻力指数(RI)、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期血流峰流速(Vs)]、血管内皮功能相关指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髓样细胞触发受体样转录因子1(sTLT-1)]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联合治疗组治疗有效率[96.4%(53/55)]高于单药治疗组[83.0%(4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EEV[(6.26±1.05)分]、DHI评分[(12.59±2.05)分]均低于单药治疗组[(7.83±1.18)分,(15.64±2.71)分],椎动脉RI(0.62±0.08)与基底动脉RI(0.60±0.09)均低于单药治疗组(0.68±0.10、0.67±0.12),椎动脉Vm[(33.64±3.63)cm/s]、基底动脉Vm[(39.62±4.05)cm/s]、椎动脉Vs[(42.50±4.81)cm/s]及基底动脉Vs[(41.25±4.82)cm/s]均高于单药治疗组[(30.58±2.98)cm/s、(36.85±3.76)cm/s、(38.96±4.28)cm/s、(37.80±5.12)cm/s],vWF[(80.36±6.14)%]、内皮素-1[(45.61±5.70)mmoL/L]、sTLT-1[(426.39±48.60)pg/ml]均低于单药治疗组[(84.52±4.58)%、(50.34±4.96)mmoL/L、(459.98±50.24)pg/ml],CGRP[(50.25±4.73)ng/L]高于单药治疗组[(46.92±5.01)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联合纳洛酮治疗PCIV治疗效果确切,可改善血管内皮功
- 张依璐郑珂珂郭东方杨牧张誓伟
- 关键词:甲磺酸倍他司汀纳洛酮后循环缺血性眩晕血管内皮功能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阿替普酶溶栓后发生HT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阿替普酶(rt-PA)溶栓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院2018年1月—2022年2月收治的接受rt-PA溶栓治疗的AIS患者38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rt-PA溶栓后是否发生HT分为HT组(65例)和非HT组(322例)。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合并症等)、溶栓前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脂酶(Lp-PLA2)、脂联素(APN)水平及溶栓时间。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单因素显示2组间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血小板计数、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溶栓前口服抗凝药物、发病至溶栓时间及溶栓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Lp-PLA2、APN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IHSS评分>11.11分、有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13.08 mg/L、APN≤3.66 mg/L、Lp-PLA2>40.95 ng/mL是AIS患者rt-PA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OR>1,P<0.05);ROC曲线显示,AUC为0.910(95%CI:0.879~0.943),敏感度为81.54%,特异度为82.92%。结论:NIHSS评分、房颤病史、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及溶栓前血清hs-CRP、APN、Lp-PLA2水平均可影响AIS患者rt-PA溶栓后HT发生,临床应综合分析考虑相关因素,检测血清hs-CRP、APN、Lp-PLA2水平,进行风险判断,指导方案制定,降低HT发生风险。
- 杨牧鹿滨麒韩娟朱星阳
- 关键词:出血转化
- microRNA-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microRNA-24(miR-24)表达与急性脑梗死进展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51例,根据有无脑梗死进展(PCI)分为进展组64例和对照组8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正常组。收集3组的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和常见脑血管病危险因素(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心房纤颤史等),比较3组的miR-24表达、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颅内动脉狭窄、空腹血糖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等情况。结果进展组与对照组比较,患者的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病史、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展组空腹血糖、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及颅内动脉狭窄率高于对照组,miR-24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miR-24低表达、Hhcy、入院后血压降低、空腹血糖升高是急性脑梗死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R-24能抑制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条件下的凋亡,急性脑梗死miR-24低表达患者的病情进展风险大。
- 袁磊杨牧王晓丽
- 关键词:脑梗死神经细胞凋亡
- 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80例后循环缺血ACI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应用氯吡格雷片治疗,B组加用阿加曲班治疗。比较两组mRS预后,评价NIHSS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B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A组(P<0.05);治疗后B组NIHSS评分和血清IL-6、TNF-α、hs-CRP水平显著低于A组,BI显著高于A组(P<0.05);A、B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加曲班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后循环缺血ACI疗效确切,并可减轻炎症因子水平。
- 杨牧
- 关键词:后循环缺血阿加曲班氯吡格雷炎症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