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国斌

作品数:8 被引量:75H指数:4
供职机构:宾夕法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互联
  • 5篇互联网
  • 3篇网站
  • 3篇记忆
  • 3篇传记
  • 2篇叙事
  • 2篇网络
  • 2篇消逝
  • 2篇媒介
  • 1篇新媒体
  • 1篇新媒体事件
  • 1篇型构
  • 1篇社会结构
  • 1篇生命
  • 1篇生命轨迹
  • 1篇市场经济
  • 1篇主义
  • 1篇追忆
  • 1篇自传
  • 1篇阈限

机构

  • 8篇宾夕法尼亚大...
  • 4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8篇杨国斌
  • 4篇吴世文
  • 1篇周海燕

传媒

  • 3篇国际新闻界
  • 2篇传媒观察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 1篇中国网络传播...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19
  • 3篇2018
  • 1篇201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互联网记忆、媒介传记与网站历史
2018年
作为互联网最早发展起来的应用之一,网站并不是经久不变的技术形态。在中国,网站的消逝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从统计数字看,中国网站大量消失的现象出现在2010年6月,网站减少到279万个,比2009年底减少13.7%。到2010年12月,网站数降到191万个(比2009年减少40.8%),这一数字在2011年6月继续降至183万个(比2010年底减少4.2%)。可见,消逝的网站不在少数。
吴世文杨国斌
关键词:互联网网站
互联网中的个体叙事、社会结构与集体认同被引量:7
2022年
近来,互联网上的个体叙事因其社会影响而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学术界也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其中,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如何在这类叙事中交会的问题,以及外在的社会秩序、集体认同与个体的内在思想和信念如何互动的过程。为此,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纳伯格传播学院杨国斌教授和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周海燕教授,就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杨国斌周海燕
关键词:个体叙事社会结构
互联网历史的中国传统和中国风格被引量:2
2022年
首届互联网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22年11月初在乌镇举行。这是中国互联网历史研究的盛会。《传媒观察》及时开辟专栏,推出相关研究,善莫大焉。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紧密相连。中国于1994年接通国际互联网,适逢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走向深化的关键时期。互联网的发展受益于经济改革,又为市场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互联网的发展也和经济改革一样,是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杨国斌
关键词:国际互联网市场经济
“重点看评论”:叙事阈限、叙事惯习与网络化叙事被引量:2
2023年
各种新的网络叙事形态为当代数字文化与叙事研究等领域提出了新议题。本文以网络评论为例,借鉴较新的叙事学研究成果,对互联网时代的叙事实践和形态作初步探讨。研究发现,网络评论具有“非此非彼、模棱两可”的阈限叙事特征。网络化叙事的阈限性主要体现在互动性、非线性和开放性三方面。在网络化叙事中,网络平台的可供性是“想象的可供性”,网民按照自己的习惯以及对平台可供性的期待,进行网络化叙事的共创,这种能动性来自他们的“叙事惯习”。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时代,网络化叙事的逻辑依然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具有重要的建构作用。同时,网络化叙事的其他研究面向如智能工具叙事还有待学者和读者继续发掘。
杨国斌王维
关键词:网络评论
“我是网民”:网络自传、生命故事与互联网历史被引量:20
2019年
网络自传是网民以自传的方式呈现的个体网络历史,是互联网口述历史和互联网记忆的一种,亦是研究互联网历史的路径之一。本文基于224份网络自传,考察网络自传呈现的互联网记忆的主题及历史线索。研究发现:网络自传不仅再现了互联网发展的进程与网民个人的成长历史,以及网民的生活变迁与转向的历史,还折射着家庭史与社会变迁的过程。因此,网络自传具有公共书写的意义,可用来洞察个人与社会使用互联网的历史。网络自传既是互联网历史和记忆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内容,也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研究方法。
吴世文杨国斌
追忆消逝的网站:互联网记忆、媒介传记与网站历史
2018年
互联网历史研究与消逝的网站和报纸可以被用来了解过去一样,网站也是我们了解过去的媒介。网站历史讲述了网络、媒介、以及文化或政治相关历史的故事。由于网站以数字形态存在,而且数据量庞大,因此,不少研究者关注如何保存网站以作为研究网站历史的档案。对于早期或已消逝的网站,有论者提出应当注重从媒介考古学的角度发掘与保存实物,从而在物理上延续网站。
吴世文杨国斌
关键词:生命轨迹麦克卢汉
追忆消逝的网站:互联网记忆、媒介传记与网站历史被引量:28
2018年
消逝的网站及其记忆是媒介研究和互联网历史研究尚未开掘的话题,为理解互联网社会史提供了新视角。本文首次关注该话题,通过分析250余篇/节网友回忆277个消逝的网站的文章,探讨网友记忆什么网站,为何记忆,以何种方式记忆等问题。研究发现,消逝的网站在网友记忆中是有生命的,而不仅仅是媒体或技术平台。网友在记忆中为消逝的网站立传,也以自传式记忆的方式回忆网络生活、友谊与青春。网友在回忆中追忆变迁的时代,怀念中国互联网的"黄金时代",并表达对当下互联网发展的批判与期待。这些发现说明,在中国关于互联网的技术想象,并非是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建立在个体实践经验之上的、对现实有批判、对未来有希望的乌托邦现实主义。
吴世文杨国斌
关键词:集体记忆
引言 英雄的民族主义粉丝被引量:22
2016年
作为一次新型的网络民族主义行动,"帝吧出征"具有自我表演的特征,其目标消费群体与其说是海峡对岸的台湾民众和媒体,不如说是出征参与者本人以及大陆的媒体和网民。在一个祛魅的商业化和个人主义时代,"帝吧出征"为青年网民提供了集体英雄主义的想象。同时,作为新媒体事件的"帝吧出征",与国家政治保持着微妙的关系,并隐隐透露出一种令人担忧的帝国心态。
杨国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