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杰

作品数:11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休克
  • 4篇血管
  • 3篇脓毒
  • 3篇脓毒症
  • 3篇创伤
  • 2篇休克大鼠
  • 2篇血管反应
  • 2篇血管反应性
  • 2篇血性
  • 2篇失血
  • 2篇失血性
  • 2篇失血性休克
  • 2篇衰老
  • 2篇脓毒症大鼠
  • 2篇皮肤衰老
  • 2篇器官
  • 2篇器官功能
  • 2篇重症
  • 2篇临床重症
  • 2篇裸鼠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11篇张杰
  • 8篇刘良明
  • 8篇李涛
  • 6篇吴跃
  • 6篇朱娱
  • 5篇田昆仑
  • 4篇彭小勇
  • 3篇杨征
  • 3篇陈雅
  • 3篇徐果
  • 2篇杨光明
  • 2篇徐竞
  • 2篇孟德胜

传媒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危重病急...
  • 1篇中国药理学会...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休克血管低反应性钙失敏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
严重创伤、失血、休克,特别是后期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可出现明显的血管低反应性,这种血管低反应性是引起难治性休克,导致MODS,制约严重战(创)伤休克等临床重症治疗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在国家"973"课题...
刘良明李涛杨光明徐竞张杰
关键词:休克临床重症血管反应性钙敏感性RHO激酶
抗皱眼霜抗皮肤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抗皱眼霜抗皮肤衰老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裸鼠颈部注射D-半乳糖,并结合长波长和短波长照射裸鼠皮肤,建造裸鼠亚急性衰老及光老化模型,检测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丙二...
陈雅孟德胜徐果杨征张杰
关键词:抗皮肤衰老
文献传递
休克血管低反应性钙失敏机制及防治措施研究
2015年
严重创伤、失血、休克,特别是后期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可出现明显的血管低反应性,这种血管低反应性是引起难治性休克,导致MODS,制约严重战(创)伤休克等临床重症治疗的关键问题.近年来在国家“973”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资助下,研究发现了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新机制-钙失敏机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药物和措施:(1)针对以往血管低反应性发生机制存在的问题,同时基于肌肉收缩效率取决于力/钙比率的基本概念,提出并证明了休克后血管低反应性发生的钙失敏机制;(2)进一步研究发现RhoA-Rho激酶和PKC通路是休克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钙敏感性调节的主要通路及潜在的治疗靶点.(3)针对Rho激酶和PKC两个潜在靶点发现药物激活或诱导Rho激酶和PKC表达可显著改善休克的血管反应性和钙敏感性,发挥抗休克作用.为休克等临床重症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刘良明李涛杨光明徐竞张杰
关键词:休克临床重症血管反应性钙敏感性RHO激酶
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对裸鼠皮肤黑色素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对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抑制皮肤黑色素的作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紫外线照射裸鼠皮肤,建造光老化动物模型,将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涂抹于裸鼠的背部干扰皮肤亚急性衰老模型的建立,利用组织切片对裸鼠皮肤组织中的黑色素进行观察,分析比较。结果:在进行光照实验时,涂抹与不涂抹供试品的裸鼠,其皮肤组织切片中的黑色素细胞相对密度有显著差异。结论: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具有抑制裸鼠皮肤黑色素的作用。
陈雅杨征张杰徐果
关键词:裸鼠皮肤黑色素
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大鼠血管通透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线粒体靶向抗氧化肽SS-31对脓毒症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40只12周龄SD大鼠(雌雄各半,体质量约220 g)分成5组(n=8):假手术组(只开腹,不结扎盲肠和穿孔)、脓毒症组(盲肠结扎穿孔术制作脓毒症模型)、常规治疗组(conventional treatment,CT组,脓毒症模型12 h后,股静脉输注LR)、SS-31早期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盲肠结扎穿孔前30 min尾静脉给予SS-31 3 mg/kg)和SS-31晚期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在盲肠结扎穿孔12 h后从股静脉输注LR联合SS-31)。通过荧光蛋白透过率的方法测定大鼠肺脏和肾脏的血管通透性,伊文思蓝染色透过率检测大鼠肠道通透性;离体取原代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LPS刺激(LPS组)及SS-31预处理(SS-31预处理组)后对内皮细胞的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s-1,ZO-1)的表达和细胞跨膜电阻(trans electric resistance,TER),以及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影响,以无血清的基础培养基培养24 h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大鼠肺脏、肾脏血管以及肠道组织的通透性明显增加,线粒体功能降低(P <0. 01);采用常规治疗(LR联合头孢呋辛钠和多巴胺同时输注)尽管可以降低脓毒症大鼠的通透性和减轻线粒体功能损害,但与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SS-31治疗可明显降低脓毒症大鼠肺脏、肾脏血管以及肠道组织的通透性和增加线粒体功能,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其中SS-31早期治疗效果比晚期治疗效果更好。(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ZO-1表达明显降低,细胞结构排列紊乱,TER明显降低,ROS含量增加; SS-31预处理可使ZO-1表达增加,细胞间连接紧密,TER明显增加,ROS含量明显降低。结论 SS-31对脓毒症大鼠的血管通透性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线粒体氧化应激有关。
朱娱吴跃张杰田昆仑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脓毒症大鼠通透性
4-苯基丁酸对大鼠脓毒症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苯基丁酸(PBA)对大鼠脓毒症的保护作用。方法 160只SD大鼠,雌雄各半,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常规治疗组、PBA(5mg/kg)早期治疗组和PBA(5mg/kg)晚期治疗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复制脓毒症模型;常规治疗组在CLP 12h后输注乳酸林格氏液;PBA早期治疗组在CLP手术完成后立即尾静脉给予PBA;PBA晚期治疗组在CLP 12h后股静脉输注PBA。观察各组对脓毒症大鼠组织灌注、器官功能以及存活时间、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脓毒症后,大鼠的肾脏和肠道功能明显受损;常规治疗可部分恢复肾脏和肠道功能;PBA早期和晚期治疗均可显著改善肾脏和肠道功能,体现在肾脏和肠道功能的指标,包括尿素氮、血肌酐、β2微球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D乳酸和内毒素均显著降低;同时PBA治疗明显增加肾脏和肠道的血流量,增加器官灌注,延长动物的存活时间,提高存活率。其中PBA早期治疗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6.32h,72h存活率为25%;PBA晚期治疗组的平均存活时间为13.11h,72h存活率为31%。结论 PBA对大鼠脓毒症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朱娱吴跃田昆仑彭小勇张杰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创伤脓毒症
内皮细胞微粒在休克复苏后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其与氧化应激的关系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观察内皮微粒(EMP)在调节休克复苏大鼠血管渗漏中的作用及其与活性氧(ROS)的关系。方法利用休克复苏大鼠模型和缺氧复氧肺静脉内皮细胞,观察EMP含量与血管通透性变化的关系,ROS含量变化及对EMP含量和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休克复苏大鼠肺血管和缺氧复氧内皮细胞通透性显著升高(P=0.021),血浆EMP含量(P=0.009)和培养基中的EMP含量(P=0.003)显著升高;抑制EMP可显著降低休克复苏大鼠血管通透性(P=0.044);缺氧复氧内皮细胞来源EMP显著升高正常大鼠血管通透性(P=0.028)。休克复苏大鼠静脉血管中ROS含量显著升高(P=0.007),ROS抑制剂可显著降低休克复苏大鼠血浆中的EMP含量(P=0.015)和血管通透性(P=0.046);在细胞水平,缺氧复氧可显著升高内皮细胞中ROS、EMP含量(P=0.002)和单层内皮通透性(P=0.014);ROS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缺氧复氧细胞EMP的产生(P=0.009)和通透性升高(P=0.023);ROS激动剂显著升高内皮细胞通透性(P=0.019),而EMP抑制剂明显拮抗这种作用(P=0.024)。结论EMP在休克复苏血管渗漏中发挥重要作用,ROS可影响血浆EMP的含量变化。
张杰朱娱吴跃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休克复苏血管渗漏内皮微粒氧化应激
新型血红蛋白代用品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功能的保护作用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血红蛋白代用品,产品代号YQ,对非控失血性休克大鼠重要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1 00只SD大鼠[雌雄各半,12周龄,体质量(220±20) g]随机分为(n=20):0. 5%YQ组、2%YQ组、5%YQ组、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 Ringer,LR)对照组和全血组。采用切断脾动脉分支方法构建非控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不同浓度YQ在不同复苏阶段(复苏血压维持50、70、80 mmHg,复苏后1、2h等)对重要脏器(肝、肾)血流量、组织氧分压、器官功能及血气的影响。结果在不同复苏阶段,与LR对照组比较:①3个YQ浓度均可增加大鼠的PaO_2和SaO_2。复苏2 h后2%YQ[(98.8±15. 9) mmHg]和5%YQ组[(98.6±14. 1) mmHg]对PaO_2的作用明显优于LR对照组[(68.6±5.6)mmHg](P <0.01);2%YQ[(92.1±2.5)mmHg]和5%YQ组[(93.6±2.4) mmHg]对SaO_2的作用明显优于LR对照组[(70. 6±8.5) mmHg](P <0.01),接近全血[(94. 3±3. 3) mmHg]。②3个YQ浓度均可增加经皮氧分压,其中5%YQ组效果最好,复苏2 h后其作用[(80.4±5. 9) mmHg]接近全血组[(80.0±7.3) mmHg],与LR对照组比较[(59.1±1.6) mmHg],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3个YQ浓度均可增加大鼠的肝肾血流量,其中5%YQ组效果最好,复苏2 h后其作用[肝:(218. 7±13. 8) U/min;肾:(187.4±10.9) U/min]接近全血组[肝:(220.4±18.2) U/min;肾:(179.2±16.3) U/min],明显优于LR对照组[肝:(171.4±20.4) U/min;肾:(169.4±4.7) U/min]。④3个YQ浓度组均可降低大鼠AST、ALT、BUN和Crea水平。与LR对照组比较[AST:(209.6±15.6) U/L;ALT:(54.9±3.6) U/L;BUN:(10.8±2.5) mmol/L;Crea:(47. 7±4. 4)μmol/L],复苏2 h后5%YQ组的肝肾功能[AST:(149.8±13.7)U/L;ALT:(45.9±4.2) U/L;BUN:(9.7±1.8) mmol/L;Crea:(25.8±2. 1)μmol/L]明显减低。结论 YQ通过改善肝、肾器官功能从而发挥对非控制失血性休克大鼠的保护作用。
朱娱田昆仑吴跃张杰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器官功能
血红蛋白氧载体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复苏效果的影响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观察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对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的早期复苏效果。方法将17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乳酸林格液(LR)对照组、全血对照组及0.5%、2.0%、5.0%HBOC组,每组34只。采用离断脾动脉方法使平均动脉压(MAP)降至40mmHg(1mmHg=0.133kPa)制备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各组分别于制模成功后输注相应液体,维持MAP在50mmHg1h,然后结扎脾动脉彻底止血,再次输注液体,维持MAP70mmHg和80mmHg各1h,在维持MAP80mmHg输注液体完毕后,均用LR补充至2倍失血量,再继续观察2h。各组分别取16只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和失血率;再取10只大鼠用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MAP、左室收缩压(LVSP)和左室压力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另外8只大鼠用于测定心排血量(CO)和组织氧供(DO2)。结果①单纯采用LR复苏时,动物失血率高达60%~70%。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显著降低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止血前失血率〔(46.6±4.5)%比(62.3±4.0)%,P<0.01〕;0.5%、2.0%、5.0%HBOC复苏也可显著降低失血率,以5.0%HBOC组降低更为显著,与LR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6±4.1)%比(62.3±4.0)%,P<0.01〕。②单纯采用LR复苏时,大鼠死亡较快,存活时间短,12h仅存活1只,没有大鼠存活超过24h。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提高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存活率,且存活时间明显延长(h:20.4±4.6比3.5±1.1,P<0.01);0.5%、2.0%、5.0%HBOC也可显著延长大鼠存活时间,以5.0%HBOC组效果最好,24h存活4只,存活时间较LR对照组明显延长(h:18.4±4.0比3.5±1.1,P<0.01),且与全血对照组相当。③与休克前比较,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CO、DO2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显著降低;随补液时间延长,各组上述指标均逐渐升高。与LR对照组比较,全血复苏可明显提高非控制性失血性休克大鼠各时间点CO、DO2,改善血流动力学;3个浓度HBOC也可提高止血后维持MAP80mmHg1h及复苏后1h�
朱娱张杰吴跃田昆仑彭小勇向鑫明刘良明李涛
关键词:血红蛋白氧载体创伤失血性休克
抗皱眼霜抗皮肤衰老作用实验研究
2012年
目的:研究抗皱眼霜抗皮肤衰老作用。方法:裸鼠颈部注射D-半乳糖,并结合长波长和短波长照射裸鼠皮肤,建造裸鼠亚急性衰老及光老化模型,检测皮肤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羟脯氨酸(HYP)含量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6周注射和光照,裸鼠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比较,皮肤组织中SOD活性显著升高(P<0.01),HYP的含量增加(P<0.05),MDA的含量减少(P<0.01)。结论:抗皱眼霜能改善皮肤衰老状态,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
陈雅孟德胜徐果杨征张杰
关键词:抗皮肤衰老裸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