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善超

作品数:20 被引量:143H指数:8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9篇玉米
  • 7篇施氮
  • 7篇春玉
  • 7篇春玉米
  • 6篇氮量
  • 6篇农田
  • 5篇地膜
  • 5篇地膜覆盖
  • 5篇施氮量
  • 5篇土壤
  • 5篇膜覆盖
  • 4篇小麦
  • 3篇氮肥
  • 3篇冬小麦
  • 3篇栽培
  • 2篇氮素
  • 2篇有机碳
  • 2篇栽培模式
  • 2篇施肥
  • 2篇施用

机构

  • 18篇西北农林科技...
  • 3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洛阳师范学院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长武县农业技...

作者

  • 20篇岳善超
  • 14篇李世清
  • 4篇沈玉芳
  • 3篇崔振岭
  • 2篇陈新平
  • 2篇李晓莎
  • 2篇张杰
  • 2篇陈迎迎
  • 1篇蔡立群
  • 1篇段长林
  • 1篇李婷
  • 1篇王红丽
  • 1篇翟丙年
  • 1篇康利允
  • 1篇王朝辉
  • 1篇李紫燕
  • 1篇李萌
  • 1篇朱利霞
  • 1篇卢殿君
  • 1篇李斐

传媒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干旱地区农业...
  • 2篇玉米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主动遥感的冬小麦群体动态监测被引量:13
2011年
茎蘖数的多少是冬小麦达到最佳产量的关键因素,也是氮肥调控的重要指标。然而为了获得一个代表性的茎蘖数,传统的人工数分蘖的方法费时费力。近年来,随着遥感,特别是主动遥感技术的长足发展,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机遇。文章通过2008年—2009年在河北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试验站的播期、播量和氮水平田间试验,采用主动光谱仪GreenSeeker对冬小麦群体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模型来预测小麦茎蘖数。研究表明,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简单比值植被指数(RVI)这两个植被指数建立模型都能成功预测小麦茎蘖数,两个植被指数与茎蘖数有着显著的线性关系。NDVI与茎蘖数的决定系数(R2)介于0.25~0.64之间,RVI与茎蘖数的决定系数(R2)介于0.26~0.65之间。验证结果进一步证实了NDVI能更好地在生育前期预测冬小麦的茎蘖数,有高的决定系数(R2,0.54~0.64)、低的均方根误差(RMSE,260~350茎蘖数.m-2)和低的相对误差(RE,16.3%~23.0%)。这些结果表明,主动光谱仪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可以用来监测冬小麦的群体动态。
吴军华岳善超侯鹏孟庆峰崔振岭李斐陈新平
关键词:冬小麦植被指数茎蘖数
不同栽培模式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和产量效应被引量:6
2015年
于2012年和2013年连续两年进行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在全膜双垄沟覆盖条件下不同施肥和开花期揭膜处理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水分时空变化特征、土壤含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农户模式(施N 200kg.hm-2,半膜,CK)、高产栽培(施N 380 kg.hm-2,T1)、高产高效栽培(施N 225 kg.hm-2+有机肥,T2)、再高产高效栽培(施N 225 kg.hm-2+有机肥+开花期揭膜,T3)等4个处理,以先玉335为供试玉米品种,分别在玉米各个关键生育期测定土壤含水量,收获测定实际产量。结果表明,T2、T3处理在生育前期、中期不仅能够高效利用浅层(0~100 cm)土壤水分,而且有利于促使深层(100~200 cm)土壤水分向上迁移,为玉米生育后期雨季充分蓄纳降雨腾出库容;从播前到收获0~200 cm土壤贮水量均降低,收获时各处理贮水量依次为CK〉T1〉T2〉T3,差值均小于5cm,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在0~60 cm土层变化幅度大,而深层(160~200 cm)比较稳定。四种处理间耗水量、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不同差异,表现为T3〉T2〉T1〉CK。尤其2013年四个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达到显著水平,T1、T2、T3产量分别比CK高27.4%、34.8%、42.4%,CK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比T1、T2、T3分别低21.7%、29.9%、23.7%。高产高效栽培,特别是开花期揭膜的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不仅没有导致土壤剖面土壤水分显著降低,而且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该地区值得推广的旱作春玉米栽培模式。
白翔斌岳善超李世清陈迎迎
关键词:春玉米土壤含水量栽培模式水分利用效率
长期覆膜和施用有机肥对黄土高原春玉米产量和品质的效应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通过田间定位试验探究长期覆膜和施用有机肥对春玉米产量、品质、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的影响。【方法】长期定位试验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开展。试验设4个处理:覆膜,不施氮,作为对照(F);不覆膜,施氮225 kg·hm~(-2)(N);覆膜,施氮225 kg·hm~(-2)(FN);覆膜,施氮225 kg·hm~(-2),并施有机肥(FSN)。2020和2021年在玉米吐丝期(R1)和收获期(R6)分别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植株生物量,并按器官分类测定不同部位的氮含量,收获期测定玉米籽粒粗蛋白、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结果】(1)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能使产量进一步提高。不覆膜施氮处理与对照相比增产106%—176%,覆膜处理在此基础上产量增加21%—75%,在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后进一步增产6%—8%。(2)施氮条件下覆膜显著提高春玉米干物质累积和氮素吸收,施用有机肥后二者进一步得到提高。(3)不覆膜施氮处理的粗蛋白含量为8.67%—8.94%,施氮条件下覆膜使粗蛋白含量提高至8.99%—9.34%,增施有机肥后粗蛋白含量没有进一步提高。3个处理间粗脂肪和粗淀粉含量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覆膜(FN)可以显著提高春玉米产量和粗蛋白含量,覆膜条件下增施有机肥(FSN)在维持籽粒粗蛋白含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产量,实现春玉米的高产优质。
尉亚囡薄其飞唐安高嘉瑞马田尉熊熊张方方周祥利岳善超岳善超
关键词:春玉米覆膜有机肥粗蛋白粗脂肪粗淀粉
施氮和覆膜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为研究长期不同施氮水平和覆膜对黄土高原旱作春玉米高产体系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设置田间试验包含施氮水平和覆膜2个因子,施氮量分别为0(N0)、100 kg·hm^(-2)(N100)、250 kg·hm^(-2)(N250)和400 kg·hm^(-2)(N400),每个施氮水平下分别有覆膜(F)与不覆膜(B)处理,供试玉米品种为先玉335。2014年采集0~10 cm和10~2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微生物量和酶活性,分析微生物量计量学特征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无论覆膜与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磷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除不覆膜时N400处理),施氮量高于2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量增加不显著。覆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无显著影响,而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量磷;覆膜在一定程度上降低N0、N100和N400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比,施氮则显著增加微生物量碳氮比和微生物量氮磷比。0~10 cm土层脲酶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覆膜对脲酶活性无显著影响。覆膜和施氮均显著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0~10cm和10~20 cm土层覆膜N400处理碱性磷酸酶活性在相应土层最大,分别为1.49 mg·g^(-1)·d-1和1.61 mg·g^(-1)·d-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施氮量为250 kg·hm^(-2)时土壤微生物活性最强。研究表明无论覆膜与否,250 kg·hm^(-2)的施氮量是该地区适宜的施氮量。
朱利霞朱利霞岳善超沈玉芳
关键词:地膜覆盖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
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及碳指数研究进展被引量:15
2021年
为探究土壤有机碳组分化学测定方法的优缺点和适宜使用范围,基于前人研究,对近年来使用较多的KMnO4氧化法、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酸水解法测定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原理、特点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全面综述,重点阐述了3种方法测定有机碳组分的优缺点,探讨了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发展对碳库管理指数(CMI)计算方法的完善,以及不同测定方法分类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惰性组分在固碳指数(RI)计算上的差异。利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比较了3种方法在近19年(2001—2019年)的引用量,以及近10年(2010—2019年)利用这3种方法进行CMI和固碳研究的引用趋势。在比较3种方法优缺点和引用趋势的基础上,得出如下结论:KMnO4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和CMI的计算,且使用20 mmol·L^(-1) KMnO4能够有效规避该方法的多数缺点;改进的Walkley-Black氧化法适合用于土壤固碳研究和CMI的加权计算;酸水解法适合于以探究生化稳定性为目标的有机碳活性组分和稳定组分测定。最后,展望了未来在有机碳组分测定方法的发展方向、提高土壤固碳潜力和建立碳库评估新模型上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问题,旨在为揭示土壤质量动态变化提供科学参考。
张方方岳善超岳善超
关键词:碳库管理指数土壤质量
覆膜和氮肥用量对雨养春玉米农田甲烷吸收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为了研究覆膜与氮肥用量对雨养春玉米农田CH_4吸收的影响,在覆膜(FM)与不覆膜(BP)条件下分别设置了0、100、250、400 kg·hm^(-2)4个氮肥水平,共8个处理,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对农田CH_4的吸收通量进行连续观测,同时观测影响通量变化的温度、水分以及硝铵态氮等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旱作春玉米农田是甲烷的汇,休闲期的累积吸收量占年总吸收量48%~60%,在年总吸收量中占了不可忽视的一部分;FM0、FM100、FM250、FM400和BP0、BP100、BP250、BP400在2014—2015年的年总吸收量分别为0.99、1.38、1.3、1.37 CH_4-C kg·hm^(-2)和1.43、1.77、1.68、1.56 CH_4-C kg·hm^(-2),地膜覆盖和施氮量的增加均未显著改变雨养春玉米农田对CH_4的吸收量;雨养春玉米农田土壤CH_4的吸收速率与0、10 cm土层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孔隙含水量(WFPS)、NH4+-N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不覆膜条件下与NO3--N之间呈负相关关系,且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
李晓莎岳善超李世清刘建粲
关键词:覆膜氮肥CH4雨养
Sunscan冠层分析仪在测量小麦叶面积指数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3年
Sunscan冠层分析仪可以间接测量叶面积指数,具有简单快捷,对植物无损伤的特点,但是,受田间因素影响,Sunscan冠层分析仪测定的植物叶面积指数与传统手测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有一定的差异,本研究在大田情况下,通过与传统手测叶面积进行比较,分析Sunscan冠层分析仪在小麦叶面积测定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Sunscan冠层分析仪测定的叶面积指数与传统方法测定的叶面积指数有很好的相关性(r^2=0.59-0.86)。随着小麦生育进程发展,两者的相关性有下降的趋势,主要因为小麦生育后期,冠层枯黄叶片影响Sunscan冠层分析仪的测定数据,导致测定结果偏大;而叶片之间的遮蔽对两者相关性并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通过抬高底端的测量位置可以减小枯黄叶片对测量的影响。
张姗姗岳善超崔振岭陈新平
关键词: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
长期施氮和覆膜对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结构特征的影响
2023年
溶解性有机质(DOM)是监测土壤质量短期动态变化的重要指标.本研究基于长达12年的春玉米长期定位试验,探究了长期施氮和覆膜对0~20、20~40和40~60 cm土层土壤DOM含量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田间试验包含施氮水平和覆膜2个因子,在不覆膜和覆膜条件下设置施氮量分别为0(N0)、100(N100)、250(N250)和400(N400)kg·hm^(-2).结果表明,长期施氮显著提高了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长期覆膜显著降低了0~20 cm土层土壤DOC含量,长期施氮和覆膜对各土层DOC/DON均无显著影响.无论是否覆膜,表层土壤DOC含量随施氮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在施氮量为250 kg·hm^(-2)时土壤DOC含量最高,而土壤DO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长期施氮和覆膜均导致土壤紫外吸收曲线红移,表明长期施氮能够提高土壤DOM的共轭双键物质含量和腐殖化程度,但覆膜的作用与施氮相反.无论是否覆膜,长期施氮均能显著提高0~20和20~40 cm土层土壤DOM的SUVA_(254)、SUVA_(260)、SUVA_(280)和CDOM、CDOM/DOC,表明长期施氮提高了该土层的芳香度、疏水性、分子量和生色团浓度及相对比例.不同土层的SUVA_(254)均小于3、S_(R)均大于1、E4/E5均小于3.5,表明各土层DOM具有低芳香性、低分子量、内源性和以腐殖酸为主的特征.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SUVA_(254)、SUVA_(260)、SUVA_(280)、CDOM、CDOM/DOC是评价土壤DOM结构组成的重要指标,而CDOM是其中的核心指标.土壤DOM及其特征光谱参数与施氮量的关系分析表明,DOC、SUVA_(254)、SUVA_(260)、SUVA_(280)、CDOM、CDOM/DOC均与施氮量在0~20和20~40 cm土层显著相关,最佳施氮量均为250 kg·hm^(-2).综上所述,无论是否覆膜,最有利于提高DOM含量和结构组成的施氮量均为250 kg·hm^(-2),且同一施氮量下,不覆膜好于覆膜.
张方方高娜吴锁智白炬李阳岳善超李世清
关键词:地膜覆盖施氮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地膜覆盖和施氮量对旱作春玉米农田净温室效应的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以旱作雨养条件下的春玉米为试验对象,在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地膜覆盖和施氮量对农田净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地膜覆盖与增加施氮量都会影响净温室效应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地膜覆盖条件下(FM),不同施氮量的春玉米产量为1643~16699 kg·hm-2,净温室效应(CO_2当量,下同)为595~4376 kg·hm^(-2)·a^(-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213~358 kg·t^(-1);无覆膜条件下(UM),不同施氮量的春玉米产量为956~8821 kg·hm-2,净温室效应为342~4004 kg·hm^(-2)·a^(-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204~520 kg·t^(-1).研究表明,对于旱作春玉米农田系统,地膜覆盖可以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增加作物产量,地膜覆盖下施氮250 kg·hm-2可以实现高产与降低环境代价的双赢.
刘建粲王泽林岳善超岳善超
关键词:地膜覆盖
华北地区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明确华北地区高产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及其与籽粒产量的定量关系,为高产冬小麦实时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适宜氮磷钾养分供应条件下,通过华北地区多年多点田间试验数据构建冬小麦氮磷钾养分需求特征大数据,量化该区冬小麦地上部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与籽粒产量的关系,定量单位籽粒产量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结果】在适宜施氮条件下,华北地区生产冬小麦籽粒的氮素需求量平均为24.3 kg·t^(-1),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有所降低。当产量水平在<4.5 t·hm^(-2)和6.0—7.5t·hm^(-2),籽粒氮素需求量从27.1 kg·t^(-1)降低到24.5 kg·t^(-1),这是由收获指数的升高和籽粒氮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在6.0—7.5 t·hm^(-2)和9.0—10.5 t·hm^(-2),籽粒氮素需求量从24.5 kg·t^(-1)降低到22.7 kg·t^(-1),这是由籽粒氮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当产量水平>10.5 t·hm^(-2),单位籽粒氮素需求量趋于稳定,不再变化。在适宜施磷条件下,生产冬小麦籽粒的磷素需求量平均为4.5 kg·t^(-1),单位籽粒磷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从产量水平<4.5 t·hm^(-2)的4.7 kg·t^(-1)下降到产量水平>9.0 t·hm^(-2)的4.2 kg·t^(-1),这是由收获指数的升高和籽粒磷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在适宜施钾条件下,生产冬小麦籽粒的钾素需求量平均为21.1 kg·t^(-1),单位籽粒钾素需求量随着籽粒产量的提高而降低,从产量水平<4.5 t·hm^(-2)的23.8 kg·t^(-1)下降到产量水平>7.5 t·hm^(-2)的20.2 kg·t^(-1),这是由收获指数的升高和籽粒钾浓度的降低造成的。冬小麦在拔节至扬花阶段呈现最大的干物质累积与养分吸收速率。【结论】华北地区在适宜的氮磷钾养分供应条件下,冬小麦氮磷钾需求量随产量的提高而增加。随着产量的提高,冬小麦单位籽粒产量的氮素、磷素和钾素需求量下降,这
张青松卢殿君岳善超占爱崔振岭
关键词:冬小麦籽粒产量干物质累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