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媛媛

作品数:5 被引量:6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篇污染
  • 2篇
  • 1篇厌氧
  • 1篇源识别
  • 1篇深水
  • 1篇酸酶
  • 1篇碎屑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生物量
  • 1篇污染来源
  • 1篇污染物
  • 1篇污染物释放
  • 1篇物量
  • 1篇磷灰石
  • 1篇磷矿
  • 1篇磷流失
  • 1篇磷释放
  • 1篇磷酸酶
  • 1篇磷酸酶活性
  • 1篇磷细菌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玉溪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冯慕华
  • 5篇宋媛媛
  • 3篇李文朝
  • 2篇苏争光
  • 1篇潘继征
  • 1篇刘家忠
  • 1篇王林
  • 1篇徐宪根
  • 1篇柯凡
  • 1篇李勇
  • 1篇尚丽霞

传媒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2013年水...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抚仙湖不同污染来源沉积物微生物解磷能力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以云南抚仙湖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污染来源沉积物微生物量、碱性磷酸酶活性(APA)和微生物解磷能力的垂向分布特征和水平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抚仙湖各采样点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与APA垂向分布趋势相似,总体上随着深度增加逐渐降低,微生物作用主要表现在表层.在空间分布上,富营养化星云湖以泄水为主的南岸隔河口微生物生物量和APA最高,其次为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的北岸梁王河口和以磷矿开发为污染来源的北岸东大河口,再次为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以自生有机污染为主的湖心和东岸老凹嘴,以自然水土流失为主的西岸尖山河口微生物生物量和APA最低.沉积物微生物生物量和APA体现了不同外源污染对抚仙湖各湖区的影响不同.抚仙湖沉积物微生物对有机磷和无机磷均有解磷能力,并且无机磷解磷能力大于有机磷.沉积物解无机磷细菌数量和APA决定了抚仙湖沉积物磷释放强度,造成了抚仙湖较高强度的内源磷污染负荷.
苏争光冯慕华宋媛媛金星马彦华李勇李文朝
关键词:磷释放碱性磷酸酶活性解磷细菌微生物生物量
抚仙湖不同来源沉积物磷形态垂向分布特征被引量:22
2013年
采用连续萃取法(SEDEX)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的5个样点和湖心沉积物中磷形态的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组成部分,占TP的70.46%±8.06%;磷形态以碎屑磷灰石(CAP)和闭蓄态磷(Org-P)为主,分别占TP的41.65%±17.04%和29.53%±8.06%,而可交换态磷(Ex-P)含量最低,仅占TP的2.42%±1.45%.不同点位TP含量和各形态磷分布特征不同,以磷矿开采污染为主的东大河口沉积物总磷含量及各形态磷含量远高于其它污染来源的沉积物,其中CAP含量达(131.46±84.78)μmol·g-1.沉积物磷形态垂向特征表征了流域人类活动对抚仙湖的污染历程.东大河口沉积物各形态磷含量随深度变化剧烈,尤其是CAP在8~14cm随深度增加突然增大后又急剧降低,且均在11cm处达最大值,这与抚仙湖流域磷矿开采兴起到矿点关闭的历史相吻合.湖心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显示了湖岸各种污染来源"汇"的特点.
宋媛媛冯慕华苏争光潘继征李文朝
关键词:磷形态沉积物
抚仙湖代村河流域磷矿开采迹地磷入湖负荷量调查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了研究抚仙湖流域废弃磷矿区通过地表径流输移进入湖泊的磷污染负荷量。[方法]对废弃磷矿所处的代村河小流域布设监控点,进行废弃磷矿来源污染物通量周年观测和降雨径流过程加密观测,建立了代村河小流域磷矿污染物流失量、地表径流量与日降雨量关系式。[结果]估算得到磷矿废弃地产生的污染物通过代村河小流域输移总磷和磷酸盐分别为5.6和3.47 t/a;周年观测结果表明废弃磷矿产生的污染物主要通过降雨淋溶形成的地表径流向外界传输,降雨期间入湖河流水质TP浓度是非雨期间的20~80倍。[结论]废弃磷矿流失的磷是抚仙湖持久性磷污染源,必须对废弃磷矿开采区实施生态修复,减少磷释放及入湖负荷量,遏制湖泊富营养化进程。
王林宋媛媛冯慕华刘家忠
关键词:磷流失
高密度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与污染物释放实验研究被引量:40
2013年
采用批次培养实验模拟高密度蓝藻堆积发生的厌氧分解过程,分析蓝藻的分解速率及污染物释放规律.厌氧分解实验中,设置三组蓝藻初始密度分别为2.23×1012、1.19×1013、4.47×1013cells/L,得到叶绿素a的分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74、0.133、0.081 d-1.蓝藻厌氧分解过程中水体呈酸性,电导率呈上升趋势,最高值为949μS/cm.化学需氧量持续升高,而UV254值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水体中有机物浓度增大,并逐渐由大分子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蓝藻厌氧分解释放出大量溶解态氮、磷,溶解态有机氮逐渐被降解为无机氮,铵态氮含量占90%以上.研究表明,高密度蓝藻堆积发生厌氧分解可释放大量有机物和溶解态营养盐至水体中,并且随着蓝藻密度升高,污染物释放强度增大.因此水华期间应及时打捞蓝藻,以避免蓝藻大量堆积死亡导致水源区水质下降并影响自来水出水质量.
尚丽霞柯凡李文朝徐宪根宋媛媛冯慕华
关键词:蓝藻污染物释放
高原深水抚仙湖磷沉积特征及源识别
本项研究采用连续萃取法对抚仙湖岸带代表不同污染来源河口和湖心的沉积物磷形态分布特征及垂向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对沉积物解磷微生物特征进行分析,从而揭示抚仙湖沉积物磷的潜在释放能力。沉积物中无机磷(IP)是总磷(TP)的主要...
冯慕华宋媛媛刘菲菲陈向超苏争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