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耀

作品数:5 被引量:79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地球化
  • 3篇地球化学
  • 3篇长江
  • 3篇长江上游
  • 2篇地球化学特征
  • 2篇化学特征
  • 1篇地层学
  • 1篇氧化物
  • 1篇年代地层
  • 1篇年代地层学
  • 1篇气候
  • 1篇气候记录
  • 1篇稀土
  • 1篇稀土元素
  • 1篇稀土元素特征
  • 1篇砾石
  • 1篇砾石层
  • 1篇粒度特征
  • 1篇环境意义
  • 1篇古气候

机构

  • 5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篇张玉芬
  • 5篇李长安
  • 5篇周耀
  • 3篇邵磊
  • 2篇熊德强
  • 1篇孙习林
  • 1篇刘引迪
  • 1篇康春国
  • 1篇江华军
  • 1篇袁胜元
  • 1篇郭洁

传媒

  • 3篇地球科学(中...
  • 1篇中国地质
  • 1篇地学前缘

年份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巫山黄土”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3
2013年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对剖面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含量、稀土分布模式和稀土特征值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巫山黄土"稀土元素特征与现代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而与北方黄土及长江中下游的下蜀土却基本一致.稀土分布模式与典型风尘沉积物相似,物源判别函数得到的物源指数(PI)均与风积黄土的最为接近,显示其风积成因的特点."巫山黄土"稀土元素平均含量216.39×10-6高于地壳平均值178.0×10-6和两块中国黄土标样平均值178.22×10-6,但与长江中下游镇江下蜀土样品的平均值207.7×10-6比较接近.样品的轻稀土较富集,重稀土略有淋失,轻重稀土比值为8.62,Eu呈较明显的负异常,Ce异常不明显.表明"巫山黄土"风尘沉积后经历了较北方黄土更为强烈的风化作用,其形成环境与下蜀土比较接近.
张玉芬李长安邵磊周耀刘引迪
关键词:稀土元素特征地球化学
“巫山黄土”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8
2013年
为了研究"巫山黄土"的地球化学特征,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巫山黄土"样品的常量元素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1)常量元素SiO2、Al2O3、TFe2O3、Fe2O3和TiO2含量随着剖面中细颗粒粘土含量的变化呈现明显的旋回变化特点,该特点对"巫山黄土"沉积时的气候演化规律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2)在化学风化过程中,元素Si、Al、Fe、K、Mn、Ti之间具有很好的相似性,表现为明显的正相关,而它们与元素Ca、P却具明显的差异性,表现为明显的负相关;(3)沉积物的粒径对部分常量元素地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控制效应,Al、Fe、Ti等元素主要富集于0.8~2.0μm黏土粒级沉积物中,而在40~100μm的粗粉砂和极细砂粒级中的含量极少;(4)"巫山黄土"常量元素UCC标准化后分布曲线近于平坦线型且靠近UCC分布曲线,指示其可能为风积成因.
李长安张玉芬熊德强周耀郭洁
关键词:长江上游沉积物地球化学
“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与古气候记录被引量:23
2013年
根据73个"巫山黄土"样品的氧化物测试结果,对"巫山黄土"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和记录的古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1)"巫山黄土"主要的化学成分为SiO2、Al2O3、Fe2O3,(SiO2+A12O3+Fe2O3)的平均含量大于洛川黄土和甘孜黄土,与洛川古土壤接近,小于安徽宣城风积红土和镇江下蜀土;(2)"巫山黄土"SiO2、Al2O3、Fe2O3、TiO2含量具有随深度逐渐减少,而FeO、CaO、Na2O、P2O5含量则呈现逐渐增多的特点;(3)巫山剖面Fe3+/Fe2+比值变化曲线与全铁含量曲线显示明显的正相关,而与SiO2/(Al2O3+Fe2O3)曲线呈反相关;(4)"巫山黄土"的残积系数和风化指数由老到新其量值逐渐变小,而退碱系数的量值却是逐渐变大的;(5)"巫山黄土"堆积时该区古气候总体上较北方黄土堆积时要偏暖湿,沉积物遭受的淋溶及氧化作用强度与洛川古土壤相当,明显强于北方洛川黄土和川西的甘孜黄土,但较安徽的宣称风尘红土和镇江下蜀土要弱。剖面中沉积介质的酸度由下向上逐渐减弱,碱度加强,表生带所遭受的风化作用强度愈来愈弱,风尘堆积的沉积环境则由开始的较为偏湿润逐渐向偏干凉方向发展。(6)"巫山黄土"堆积时期古气候演变还具有阶段性特点,以剖面6~6.5 m为界可分为上下两段,下段古气候总体较上段偏温湿,气候冷(干)暖(湿)波动频繁、波动幅度较大,而上段古气候相对较为干冷,气候比较稳定,波动幅度也较小。
张玉芬李长安熊德强周耀孙习林
关键词:古气候特征长江上游
南京地区雨花台砾石层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6
2012年
"雨花台砾石层"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晚新生代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江下游新构造运动、晚新生代地质环境变迁和长江形成、演化研究的重要信息载体,一直为地学界所关注。沉积物组成的复杂性和空间分布不连续等特点,使之在地层层序划分、年代地层序列、沉积环境以及与长江的关系等方面长期存在争议。根据野外调查,笔者认为雨花台砾石层是由多时代、多期次、多物源等沉积物相互交切和叠置而构成的复杂堆积体。建议在基础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地貌学、岩石学、沉积学、古生物学、年代学等综合研究。通过岩石地层学、地貌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等的综合分析对比,建立雨花台砾石层的地层层序序列。利用玄武岩与砂砾层互层的特点,重点开展各个玄武岩夹层的40Ar-39Ar法、K-Ar法及古地磁年代测定,辅以砾石层的宇生核素和ESR(电子自旋共振)测年,建立年代地层序列。在地层划分和沉积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进行砂砾层的物性研究和物源示踪分析,包括:重矿物组合示踪、环境(岩石)磁学示踪、特征岩石矿物示踪(如玛瑙石的物质成分、玄武岩砾石等)等。与长江中、下游同期砾石层(武汉阳逻砾石层,江西九江砾石层,安徽安庆砾石层、铜陵砾石层等)的研究进行对比,借此查明雨花台砾石层与长江的关系,并结合年代地层序列分析长江南京段的形成时代与演化历史。
张玉芬李长安邵磊康春国周耀
关键词:年代地层学环境意义
“巫山黄土”粒度特征及其对成因的指示被引量:31
2010年
为了探讨"巫山黄土"的成因,对剖面样品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明:"巫山黄土"主要由<50μm的颗粒组成,>50μm的砂级以上颗粒平均含量为16.9%;作为风尘"基本粒组"的10~50μm的粗粉砂平均含量达43.1%,为众数粒组;5~10μm的细粉砂颗粒含量平均为14.5%;<5μm的粘土颗粒含量平均为25.5%,为次众数粒组.粒度参数、频率曲线与典型风尘沉积物相似,显示为典型的风积成因;粒度参数的C-M、L-M、A-M图等粒度象分析及结构参数散点图与现代河流沉积物差别明显,而与长江中下游分布的下蜀土却基本一致.判别分析结果绝大部分为负值,显示了风积成因为主、个别层位受到水流作用改造的成因特征.
李长安张玉芬袁胜元邵磊江华军周耀牛志军赵小明涂兵
关键词:长江上游粒度特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