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丰魁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果实
  • 1篇多效唑
  • 1篇乙烯利
  • 1篇桃果
  • 1篇桃果实
  • 1篇吡虫啉
  • 1篇咔唑
  • 1篇梨果
  • 1篇梨果实
  • 1篇硫酸
  • 1篇间隔期
  • 1篇降解
  • 1篇果胶
  • 1篇果胶含量
  • 1篇番茄
  • 1篇安全间隔期
  • 1篇安全性
  • 1篇比色
  • 1篇比色法
  • 1篇比色法测定

机构

  • 4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许昌职业技术...

作者

  • 4篇吴丰魁
  • 3篇方金豹
  • 2篇吴斯洋
  • 2篇谢汉忠
  • 2篇李君
  • 2篇庞荣丽
  • 1篇罗静
  • 1篇张绍铃
  • 1篇顾红
  • 1篇张威远
  • 1篇林苗苗
  • 1篇张桂兰
  • 1篇赵长竹
  • 1篇陈锦永
  • 1篇黄玉南
  • 1篇张巧莲
  • 1篇郭琳琳

传媒

  • 3篇果树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年份

  • 3篇2012
  • 1篇2010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吡虫啉在梨果实中的残留动态分析被引量:15
2010年
研究吡虫啉在梨果实上的残留降解情况及套袋对吡虫啉残留降解的影响,为生产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以推荐浓度1500倍液的吡虫啉施用后,其在梨果皮和果肉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9.68d和5.39d。在梨生长季节,用1000倍液的吡虫啉稀释液分别喷施1次和2次的处理,梨果皮的吡虫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81mg·kg-1、0.225mg·kg-1;用1500倍液的吡虫啉稀释液分别喷施1次和2次的处理,梨果皮的吡虫啉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022mg·kg-1、0.031mg·kg-1;均低于国际上最大允许残留限量(MRL≤0.5mg·kg-1);而在果肉中均未检出吡虫啉残留。说明,吡虫啉在鲜梨中主要残留在果皮里,果肉中仅有少量残留。套袋果果皮中吡虫啉的残留量比不套袋果减少了96.6%,2者呈极显著差异。
黄玉南张绍铃方金豹吴斯洋吴丰魁
关键词:果实吡虫啉残留量降解
乙烯利对番茄品质影响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8
2012年
番茄使用催熟剂后,从国家绿色食品番茄规定的果实营养品质指标(番茄红素、Vc、总酸、可溶性固形物)方面,全面阐述催熟剂对番茄果实营养成分的影响及其安全性分析,引导人们对乙烯利催熟番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科学合理地使用乙烯利提供参考。
谢汉忠李君吴丰魁庞荣丽张桂兰
关键词:番茄催熟剂安全性
多效唑在桃果实中残留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为了解桃树使用多效唑后果实中的残留量,【方法】利用气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GC-MS-MS)对多效唑在桃果实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多效唑在桃果实中消解半衰期约为8.5 d。在桃上喷施1~2次1 000~1 500 mg·L-1多效唑(喷施2次间隔36 d)后30 d,桃果实中的多效唑残留量低于0.5 mg·L-1,推测其安全间隔期为30 d。【结论】多效唑在桃果实中半衰期较短,降解速度较快。以0.5mg·kg-1为限量标准,多效唑在桃生产中施用浓度不高于1 500 mg·L-1,使用次数不多于2次,末次施药离采收30 d以上,对人类安全。
陈锦永方金豹顾红吴斯洋吴丰魁张威远赵长竹林苗苗
关键词:多效唑安全间隔期
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含量的比色法测定条件优化被引量:31
2012年
为研究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测定方法,以半乳糖醛酸为标准物质,对硫酸-咔唑比色法测定水果及其制品中果胶含量的比色条件如吸收波长、咔唑-无水乙醇溶液用量、硫酸用量、显色温度、显色时间、显色后稳定时间等进行了优化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显色条件为在1.0 mL滤液中,加入0.25 mL 0.1%咔唑-无水乙醇溶液,迅速加入5.0 mL硫酸,在85℃水浴中加热20 min,自来水浴中冷却,显色后1.5 h内在525 nm波长条件下测定。在此条件下,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广、相关性良好,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庞荣丽张巧莲郭琳琳方金豹谢汉忠李君罗静吴丰魁
关键词:果胶比色法硫酸咔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