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化学工程
  • 3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电池
  • 4篇共沉淀
  • 4篇共沉淀法
  • 4篇沉淀法
  • 3篇电化学
  • 3篇正极
  • 3篇正极材料
  • 3篇锂离子
  • 3篇锂离子电池
  • 3篇离子
  • 3篇离子电池
  • 2篇电化学性能
  • 2篇氧化镍
  • 2篇氢氧化
  • 2篇氢氧化镍
  • 2篇纳米
  • 2篇共沉淀法合成
  • 2篇复合正极材料
  • 2篇沉淀法合成
  • 1篇电极

机构

  • 10篇河北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韩恩山
  • 10篇冯智辉
  • 9篇许寒
  • 6篇康红欣
  • 3篇张小平
  • 3篇魏子海
  • 1篇张俊平
  • 1篇刘媛

传媒

  • 3篇无机盐工业
  • 2篇精细石油化工...
  • 2篇电池工业
  • 1篇电镀与精饰
  • 1篇化工进展
  • 1篇大连海事大学...

年份

  • 6篇2008
  • 4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共沉淀法合成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及性能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橄榄石型磷酸亚铁锂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振实密度测定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该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都能形成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并具有较高的振实密度。其中,在650℃下合成的产物结构完整,表面形貌较好,粒径分布均匀,振实密度高达1.67 g/cm3。在室温及0.05 C倍率下,该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33.6 mA.h/g,循环20次后,未见明显衰减。
韩恩山魏子海刘媛康红欣冯智辉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磷酸亚铁锂共沉淀法焙烧温度
锂离子电池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的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2007年
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原子吸收、扫描电镜以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合成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pH值为8时,在较宽温度范围内,LiFePO_4都能形成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碳的加入使LiFePO_4/C颗粒粒径减小并大大提高了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其中在650℃下焙烧制得的产物结构完整,表面形貌较好,粒径分布均匀。在室温及0.05 C倍率下,合成材料的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61.2 mAh/g,循环10次后,未见明显衰减;当电流加倍时仍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
韩恩山冯智辉魏子海许寒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复合正极材料共沉淀法
陈化时间对纳米Ni(OH)_2制备及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陈化时间对于产物的粒径尺寸以及电化学性能影响很大。研究了陈化时间对β型纳米Ni(OH)2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陈化时间5h的产品振实密度最小;XRD分析产品具有β晶型,且由于(001)峰的宽化导致其具有更高的活性;TEM照片中可以看出,产品的形貌为针状,长100~200nm,直径在10~20n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陈化时间5h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放电容量,达253mAh/g。
韩恩山许寒康红欣冯智辉张小平
关键词:振实密度XRDTEM
MnO_2电极在水系电解液中电容性能的研究
2008年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了纳米MnO2,通过X射线衍射试验表明产物是具有双链结构的α-MnO2。在3种浓度接近饱和的水系电解液:中性,强碱性,弱酸性中进行充放电测试。测试结果表明,MnO2电极在0.5mol/LK2SO4溶液中电位窗口只有0.3V,且比容量很低,仅有10.2F/g;在7.0mol/LKOH溶液中电位窗口达到1.0V,电容量为120.3F/g;在2.0mol/L(NH4)2SO4中电位窗口为0.4V,比容量可以达到94.6F/g。
韩恩山张小平许寒冯智辉
关键词:超级电容器溶胶-凝胶法
中温锌钙系磷化液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研制了一种中温快速磷化液,使用某生产厂家的铁钉进行磷化实验。通过对基础磷化条件(酸度、磷化时间、磷化温度、促进剂加入量以及使用稳定性)的考察,确定了该磷化液较优的操作条件,并取得了较好的抗腐蚀效果。
韩恩山许寒冯智辉
关键词:磷化液酸度
纳米级氢氧化镍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介绍了一种通过合成草酸镍,进而生成β型纳米氢氧化镍的新的合成路线,从而达到大幅度提高镍氢电池正极放电容量的目的。使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产品的晶型结构。从产品谱图中可以得知:由于特征衍射峰的出现可以判定该产品为β型,且由于(001)峰的宽化可以初步判定其为纳米级。通过透射电镜(TEM)可以看出产品粒径和形貌的具体特征,即产品为针状,长度为100~200 nm,直径为10~20 nm。将纳米级氢氧化镍制成电极,经过充放电测试可以发现电容量约为400 mA.h/g,远远高于球形微米级氢氧化镍的放电容量。
韩恩山许寒康红欣冯智辉
关键词:纳米氢氧化镍电池
纳米级氢氧化镍与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性能比较被引量:2
2008年
为开发高容量、高循环性能镍氢电池,分别使用共沉淀法和固相沉淀转化法,合成了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和纳米级氢氧化镍,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XRD谱图分析、充放电以及循环伏安测试结果表明,纳米级氢氧化镍比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具有更高的电化学活性,而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在可逆性、电极循环寿命方面比纳米级氢氧化镍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能.纳米级氢氧化镍与微米级球形氢氧化镍掺杂使用可收到较好的效果.当纳米级氢氧化镍以质量分数为8%与微米级氢氧化镍掺杂使用时,放电容量提高了约9.6%,同时电极循环性能也得到了一定提高.
韩恩山许寒康红欣冯智辉
关键词:电化学性能
乙二胺快速镀铜体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对乙二胺镀铜工艺进行了研究,讨论了Cu^(2+)浓度、pH值、温度、电流密度等因素对电镀铜效果的影响。主要依据镀层外观和一定时间内镀层厚度,确定了本实验的最佳工艺条件:硫酸铜(CuSO_4·5H_2O)100g/L,乙二胺(C_2N_2H_8)50~68g/L,硝酸钾(KNO_3)3~4g/L,电解液pH值8~9,温度50~60℃,阴极电流密度3~4.5 A/dm^2。
韩恩山许寒张俊平冯智辉张小平
关键词:镀铜乙二胺
纳米氢氧化镍掺杂镍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被引量:3
2008年
介绍了一种通过合成草酸镍,进而生成纳米Ni(OH)2的新的合成路线。X射线衍射以及红外光谱测试结果表明,得到的Ni(OH)2为β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合成的Ni(OH)2样品呈针状,长度在100~200 nm之间,直径为10~20 nm。对掺杂质量分数8%纳米级氢氧化镍的电极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可以发现:放电容量比未掺杂的球形氢氧化镍电极提高了9.6%,且经过10次循环以后放电容量仍能达到原来的94%。
韩恩山许寒康红欣冯智辉
关键词:纳米氢氧化镍电极材料
共沉淀法合成磷酸铁锂掺碳复合正极材料被引量:17
2008年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纯相橄榄石型磷酸铁锂(LiFePO4)和磷酸铁锂掺碳(LiFePO4/C)复合正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原子吸收(AAS)、扫描电镜(SEM)、红外吸收(FT-IR)、振实密度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表征,并组装成电池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FePO4和LiFePO4/C具有单一的橄榄石型晶体结构,前者的振实密度可达1.58 g/cm2,LiFePO4/C振实密度有所降低,但充放电平台非常平稳。与纯相LiFePO4相比,LiFePO4/C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和循环性能,室温下以0.05 C和0.1 C倍率电流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58.1,150.0 mA.h/g。充放电循环2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4.2,137.2 mA.h/g。
韩恩山冯智辉魏子海康红欣许寒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共沉淀法复合正极材料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