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关昕

作品数:6 被引量:37H指数:4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春晖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针刺
  • 2篇针刺深度
  • 2篇MRI测量
  • 2篇成像
  • 2篇磁共振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递质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穴位
  • 1篇影像
  • 1篇影像学
  • 1篇针刺安全深度
  • 1篇神经递质
  • 1篇头部腧穴
  • 1篇退行性
  • 1篇退行性膝关节...
  • 1篇缺盆穴
  • 1篇中药
  • 1篇中药治疗

机构

  • 6篇黑龙江中医药...
  • 3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6篇李晓陵
  • 6篇关昕
  • 4篇王丰
  • 4篇曹丹娜
  • 3篇刘丽
  • 3篇许宇飞
  • 2篇张帆
  • 2篇曲冰
  • 2篇吴迪
  • 1篇王红
  • 1篇温颖
  • 1篇姚家琪
  • 1篇焦明秀

传媒

  • 3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中医药学报
  • 1篇中医药信息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应用CT成像测量风池穴安全进针深度的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采用CT成像精确解剖定位测量风池穴针刺安全深度,为临床安全针刺操作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将23例成年自愿者按罗氏指数标准分为瘦人组10例、适中人组8例和胖人组5例。应用CT扫描技术测量风池穴的针刺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结果:瘦人组、适中人组和胖人组风池穴针刺危险深度分别为(45.96±4.65)mm、(48.42±3.87)mm、(51.36±5.21)mm;3组安全针刺深度分别为(33.39±3.43)mm、(36.75±2.98)mm、(39.03±4.16)mm。3组不同体型受试者测得的针刺危险深度、安全深度经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体型受试者针刺的危险深度和安全深度不同。
刘丽王丰李晓陵关昕曲冰焦明秀
关键词:CT风池穴针刺深度
应用MRI测量乳根穴针刺深度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乳根穴在MRI定位下的针刺安全深度,为针灸临床医生提供参考数据,提高针刺的安全性,减少针刺意外。方法:选取身体健康志愿者20人,其中男、女各10人。标记乳根穴的体表定位点行MRI扫描,在影像图像上测量乳根穴到胸膜的直刺深度。结果:男性组针刺危险深度:左侧(23.65±1.95)mm、右侧(25.31±2.83)mm;安全深度:左侧(17.73±1.47)mm、右侧(18.99±2.12)mm。女性组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25.14±2.46)mm、右侧为(26.42±2.78)mm;安全深度:左侧为(18.85±2.13)mm、右侧为(19.81±2.24)mm。针刺危险深度男女性别差异比较P>0.05,无明显差异;左右侧差异性比较P>0.05,说明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根穴针刺危险深度:左侧为(24.39±2.21)mm、右侧为(25.87±2.80)mm;安全深度:左侧为(18.29±1.80)mm、右侧为(19.40±2.18)mm。MRI检查为乳根穴的穴位针刺深度的研究提供了更安全、精确的研究方法。
许宇飞李晓陵曹丹娜吴瑶姚家琪关昕曲冰
关键词:针刺深度安全性MRI
应用MRI测量针刺缺盆穴安全深度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分别测量男性组与女性组针刺缺盆穴的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为临床针灸医师提供数据参考,减少针刺意外发生,提高针刺安全性。方法:选取身体健康BMI指数在18~24之间的在读研究生志愿者40名,其中男性和女性志愿者各20人。使用鱼肝油胶囊标记缺盆穴在体表的位置,并进行MRI扫描,在所获得图像上测量直刺缺盆穴至脏层胸膜深度,以此深度乘以75%为安全深度,对获得的数据应用SPSS17.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男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0.54±5.43)mm,安全深度为(30.41±4.07)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41.13±4.98)mm,安全深度为(30.85±3.74)mm。女性组左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5.18±4.54)mm,安全深度为(26.39±3.41)mm;右侧缺盆穴危险深度为(34.89±4.29)mm,安全深度为(26.17±3.22)mm。左右侧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差异性比较P〉0.05。针刺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性别差异性比较P〈0.05。表明男性组与女性组各自的左右两侧缺盆穴危险深度、安全深度均无明显差异;男性组与女性组相比危险深度及安全深度存在差异。结论:MRI技术为活体针刺穴位安全深度研究提供了安全、可靠、精确的数据,为临床针刺危险穴位应用提供参考。
李晓陵张帆关昕曹丹娜王丰吴迪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缺盆穴针刺
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磁共振成像研究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通过对磁共振膝关节成像(MRI)影像分析,探讨磁共振扫描在中药注射液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疗效,确定MRI检查在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例(40膝)退行性膝关节病患者,经过膝康注射液关节内注射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MRI扫描对比观察分析。结果:治疗后40例退行性膝关节病恢复情况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MRI图像清晰,组织结构分辨率高,信息量大,能清楚显示退变的膝关节软骨、积液、半月板、韧带软组织形态及治疗前后变化程度。可以立体、多角度、全面地观察退变情况,为中医临床提供直观的、有价值的影像资料,是退行性膝关节病的理想诊断及观察手段。对退行性膝关节病的治疗鉴定具有客观影像诊断指标,是一种直接、有效、安全、可靠的方法,并能对中药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病临床疗效提供有力的影像学支持。
李晓陵关昕刘丽温颖曹丹娜王红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退行性膝关节病
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影像学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对近年来应用影像学技术研究的危险穴位针刺深度情况进行总结综述。方法:将应用传统尸体解剖法与现代影像技术法对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研究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不同学者对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计算标准不统一;被试者选取范围过于局限,BMI指数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研究对减少针刺意外、提高针刺安全性有重要意义,但是进一步研究需要统一计算标准并扩大实验样本和选取范围,制定更加科学严谨、系统全面的研究方案。
李晓陵张帆关昕曹丹娜王丰许宇飞吴迪
关键词:影像学危险穴位针刺安全深度
头部电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临床研究被引量:12
2010年
目的:探讨头部电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GTS)的临床疗效及神经递质影响。方法:选择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针灸科)门诊就诊的确诊为GTS患儿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针治疗,主穴:百会、风池、神庭、合谷、太冲、舞蹈震颤控制区。平补平泻法,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和风池穴接通电针仪,选疏密波,刺激强度以患儿耐受为度。留针30m in,1次/d,20次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予以氟哌啶醇片2~8mg/d,分3次口服,并同时予等量的安坦以减少副反应,共连续用药2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0d、40d、60d根据《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按患儿抽动的类型、频率、强度、复杂性、对生活或行为影响程度五项进行评分。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治疗前后GTS患儿血浆多巴胺(DA)和血浆5-羟色胺(5-HT)。结果:头部电针疗法可以明显降低GTS患儿YGTSS评分,无论是运动抽动还是发声抽动及损伤因子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疗效比较显示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头部电针疗法治疗GTS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媲美;头部电针可使GTS患儿血浆中的DA水平显著下降,血浆5-HT水平明显提高。结论:头部电针疗法可通过调节GTS患者血浆DA和5-HT发挥治疗作用,其疗效与目前公认的氟哌啶醇的疗效相当,值得推广使用。
刘丽李晓陵王丰许宇飞关昕
关键词:抽动秽语综合征电针头部腧穴神经递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