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晨
-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 供职机构: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民主的战略推进研究——基于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的视角被引量:1
- 2016年
- 分析实体民主和程序民主内在关联,即性质属性、关系属性和动态关系;梳理其发展的外在触发源,即民主思想的发展、政治生态环境变化、行政体制改革。探讨两者协同发展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提出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协同并进的战略推进器,即从协同并进的核心理念、重点领域实体民主的规范化、程序民主的法治化、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协同并进的监控、实体民主与程序民主协同并进的公开化等实现其协同发展。
- 陈晨邢勤锋
- 关键词:民主程序民主
-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三进”工作路径研究被引量:1
- 2018年
-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高校作为担负立德树人重任的专门教育机构,必须从坚守课堂教学阵地、创新实践育人平台、整合媒体资源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宣传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战略思想,深入推进"四个全面"布局和战略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 匡宁陈晨
- 关键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新媒体
- 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模型构建研究被引量:4
- 2016年
- 随着高校制度的变迁以及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或积极主动,或消极被动地加入了创业队伍之中。然而创业的成功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影响因子主要包括创业心态、创业意志、创业个性以及社会责任感。通过对这四个要素的分析,建立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现实和理想模型,可以了解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与创造能力之间的动态关系,并为大学生创业成功提供必需的理论探索。
- 陈晨邢勤锋
-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培育路径思考——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 2017年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成果的凝结,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动力源泉。培育、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和时代赋予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高校必须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优势,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渠道,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这个主渠道、主阵地,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准确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主体内容及其重要意义,引领青年大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必须自觉树立、自觉奉行的信念理念,并将其作为日常行为的基本遵循和指导,做到真懂、真信、真行。
- 匡宁陈晨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 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博弈的路径创新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自2012年全国兴起建设美好乡村的高潮,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发展到今天获得了无与伦比的机遇,也面临一系列挑战。即在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乡民两个主体存在博弈的困境。通过对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乡民博弈分析和基于对博弈模型改进的研判,发现提升安徽"美好型"乡村治理效果的新路径在于明确政府的作为无形收益和不作为的问责代价,完善民众的参与能力和组织化参与方式。
- 陈晨邢勤锋
- 关键词:乡村治理博弈分析
- 浅析基于职业精神视角的高职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的重要性
- 2018年
- 一直以来,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关注较多,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在高等教育中占有“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的实际培育问题,且学界在少有的高职院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中总体上比较笼统和宏观,故以与高职大学生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精神为抓手,对形成高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途径和场域具有重要意义.
- 陈晨
-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
- 论“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及其传承与弘扬被引量:2
- 2018年
- 论述了"红船精神"的科学内涵,认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反映的是早期共产党人在探索救国救民道路中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精神状态;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创建时期以及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即使遭遇困难险阻仍不懈奋斗的政治品质;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人独有的优秀品质。当下,全党同志要传承和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十九大开启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磅礴征程中,奋力拼搏,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胜利。
- 匡宁陈晨
- 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近郊民众的非正规就业研究
- 2017年
-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战略布局。而该战略推进过程中,原近郊和新近郊民众生产生活关系与社会身份的转换问题是一个关键点,直接关系新型城镇化成败与否。其中,就业特别是非正规就业又是该关键点的核心问题。以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近郊民众非正规就业为研究命题,首先提出研究命题并阐释其出现缘由,其次分析研究命题现实困境的独特表现,最后完成其应对策略的范式建构。通过研究,文章认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近郊民众非正规就业的应对策略应体现"人的城镇化"、"生活价值诉求"、"生产价值诉求"和"体制机制价值诉求"四维一体的范式建构。
- 陈晨邢勤锋
-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非正规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