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志
- 作品数:5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遂宁市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俞、厥阴俞烧山火治疗心阳不振型早搏疗效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观察心俞、厥阴俞烧山火治疗心阳不振型心脏早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心阳不振型心脏早搏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38例。A组针刺心俞、厥阴俞,行烧山火手法;B组针刺内关、神门、通里、巨阙、膻中等穴,行平补平泻手法;C组针刺悬钟、阳陵泉,行烧山火手法。3组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比较各组动态心电图及临床疗效。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76.3%,B组为31.6%,C组为23.7%,A组总有效率与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经Ridit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治疗前后病情分级经Ridit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俞、厥阴俞烧山火是一种治疗心阳不振型心脏早搏的有效方法。
- 刘鹏王强陈志
- 关键词:针刺疗法烧山火期外收缩
- 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时效性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观察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时效性。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对照1组采用滞针温针灸治疗,对照2组采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患者治疗后3~12个月采用问卷量表调查的形式,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观察组大部分症状、体征消退,3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l组和对照2组。结论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刘鹏王强邱秀云陈志李林
- 关键词:温针疗法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
- 浮针环枕线上肌筋膜触发点治疗眩晕疗效观察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比较浮针疗法和常规毫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从而找到更有效、更快捷的治疗方法,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将76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毫针组,每组38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疗法对环枕线上相应的肌筋膜触发点(MTrP点)进行浮针操作,并留置6 h;毫针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针刺风府、风池、列缺、百会等穴及相应的夹脊穴,留针3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治疗5 d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浮针组治愈率为60.5%,总有效率为97.4%;毫针组治愈率为39.5%,总有效率为8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减轻眩晕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个疗程后浮针组3项评分均低于毫针组(P<0.01)。结论浮针治疗颈性眩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疗效。
- 刘鹏王强陈志
- 关键词:眩晕颈椎病针刺肌筋膜触发点
- 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目的寻找提高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的简便方法。方法将186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62例。观察组予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对照1组予滞针温针灸,对照2组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滞针温针灸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5次休息2 d,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5个疗程,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每星期1次,共注射5次后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大部分症状、体征消退,治愈率为40.3%,愈显率为87.1%,总有效率为95.2%;对照1组和对照2组部分症状、体征消退,治愈率分别为24.2%和21.0%,愈显率分别为51.6%和54.8%,总有效率分别为80.6%和82.3%。3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1组和对照2组。结论滞针温针灸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 刘鹏王强陈志李林
- 关键词:滞针温针疗法VAS评分
- 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6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24年
- 目的探讨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10月在遂宁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顽固性面瘫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单一组(60例)和联合组(60例),两组病人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单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穴位注射,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水平、神经功能分级(H-B)评分、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复发率及临床疗效。结果单一组和联合组治疗后面神经功能明显改善,且联合组面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H-B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2.63±0.54)分比(4.01±0.73)分,联合组(1.67±0.49)分比(4.03±0.71)分(P<0.05),且联合组H-B评分低于单一组(P<0.05),单一组和联合组GDNF(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NGF水平(12.16±3.33)mg/L比(8.92±1.35)mg/L、(15.54±3.42)mg/L比(8.89±1.37)mg/L、面瘫Portmann评分(15.31±1.03)分比(6.69±0.68)分、(17.24±1.16)分比(6.72±0.71)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69.16±10.67)分比(36.42±10.17)分、(78.64±11.56)分比(36.17±10.13)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GDNF、NGF水平、面瘫Portmann评分、Sunnybrook量表评分高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总复发率(3.33%)低于单一组(13.33%)(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90.00%)明显高于单一组(75.00%)(P<0.05)。结论经筋透刺法联合穴位注射可改善顽固性面瘫病人临床症状及面神经功能,疗效较好且复发率较低。
- 姬锋养赵艳陈志石瑛李爱东
- 关键词:针刺穴位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