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冲

作品数:7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生物炭
  • 2篇内酯
  • 2篇小麦
  • 2篇小麦秸秆
  • 2篇离子
  • 2篇离子液
  • 2篇离子液体
  • 2篇麦秸秆
  • 2篇酶促开环聚合
  • 2篇秸秆
  • 2篇开环
  • 2篇开环聚合
  • 2篇己内酯
  • 2篇Ε-己内酯
  • 2篇
  • 2篇CU2+
  • 1篇多孔介质
  • 1篇乙醇
  • 1篇有机碳
  • 1篇水汽

机构

  • 7篇教育部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作者

  • 7篇陈冲
  • 4篇商建英
  • 3篇陈冲
  • 2篇卓仁禧
  • 1篇董发勤
  • 1篇李子忠
  • 1篇周青
  • 1篇孙仕勇
  • 1篇赵康
  • 1篇陈冲
  • 1篇徐东昊

传媒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2011年高...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离子液体中ε-己内酯的酶促开环聚合
吴称意张宗勇陈冲贺枫卓仁禧
关键词:离子液体酶促开环聚合Ε-己内酯
土壤水汽吸附曲线的模拟及其滞后效应被引量:3
2019年
准确模拟土壤水汽吸附曲线对于研究土壤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预测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气体的运移有重要意义。选择了中国不同地区七种典型土壤,评价了Guggenheim Anderson-de Boer(GAB)模型对水汽吸附和解吸曲线的模拟效果,并就水汽吸附行为的影响因素、水分子与土壤颗粒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对于七种供试土壤的水汽吸附和解吸曲线,GAB模型均方根误差小于0.000 7,决定系数大于0.995。相比土壤水汽解吸附过程,水汽吸附过程土壤的单层吸附水含量较低,而纯液态和单层吸附的水分子自由焓差较高。水汽吸附与解吸附过程中土壤单层水含量和滞后指数与有机碳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与黏粒含量的相关性受矿物类型的影响。
尹英杰陈冲陈冲朱司航李子忠商建英
关键词:有机碳
矿化微藻与无机矿物交互作用的软X射线谱学成像研究
<正>生物地质学是研究生命活动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关键学科和支撑点蕴含着重大科学发现与理论突破的机遇(殷鸿福等,2009;LUA et al.,2012;Doug H,et al.,2012)。微生物与矿物交互作用是生物地质...
孙仕勇周青陈冲董发勤
文献传递
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为研究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特性及其对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为原料,在300、450、600℃条件下热解制备生物炭,用于研究乙醇改性生物炭的产油率、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的表面官能团变化、亲水性能及其对Cu^(2+)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乙醇改性生物炭产油率随热解温度升高而增加。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不同温度接触角范围为122.6°~89.3°和96.0°~68.7°,乙醇改性生物炭亲水性明显高于未经改性生物炭。生物炭和改性生物炭对Cu^(2+)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吸附速率常数达1.535 g·mg^(-1)·h^(-1),乙醇改性生物炭为1.073 g·mg^(-1)·h^(-1)。二者对Cu^(2+)的等温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生物炭和乙醇改性生物炭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4.3 mg·g-1和41.7 mg·g-1,说明使用乙醇萃取生物炭生物质油后,仍能保持90%左右的Cu^(2+)吸附效率。
尹英杰朱司航徐东昊楚龙港陈冲陈冲商建英
关键词:小麦秸秆生物炭CU2+接触角
离子液体中ε-己内酯的酶促开环聚合
<正>离子液体(ionic Liqids,ILs)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非挥发性和独特广泛的溶解性能,近年来受到广泛的研究与关注,并在合成以及分离技术等方面显示出较传统有机溶剂显著的优势。酶促聚合作为一种绿色合成方法,
吴称意张宗勇陈冲贺枫卓仁禧
关键词:离子液体酶促开环聚合Ε-己内酯
文献传递
腐殖酸-高岭石胶体对铀(Ⅵ)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过程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为探讨可溶性有机质存在条件下黏土矿物胶体对铀(Ⅵ)在饱和多孔介质中迁移的影响,选取2种石英砂(细砂和粗砂)分别构建均质构型的石英砂柱,研究了饱和水流条件下腐殖酸存在时高岭石胶体对铀在2种不同粒径石英砂中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踪溶质在2种均质石英砂柱中的穿透曲线相似且分布对称。当在石英砂柱中只通入铀(Ⅵ)溶液时,铀(Ⅵ)在2种粒径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量均较小(<25%),此时大量的铀(Ⅵ)通过络合作用吸附在石英砂表面上。当通入溶液中存在腐殖酸和高岭石胶体时,铀(Ⅵ)在2种石英砂柱中的穿透量增加,且在600~850μm石英砂中(58.36%)比250~425μm石英砂中(42.68%)穿透量更多。这充分表明腐殖酸—高岭石胶体和石英砂粒径是影响铀(Ⅵ)在地下环境中迁移的重要因素。
赵康陈冲商建英
关键词:腐殖酸
纳米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对铜的吸附性能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为了提高生物炭对重金属铜的吸附能力,选取小麦秸秆作为原料,将不同比例纳米羟基磷灰石与秸秆混合均匀,在600℃高温限氧条件下制备了羟基磷灰石改性生物炭材料,比较了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特性,同时分析了两者间的表面特征等。结果表明:热重分析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提高生物炭的热稳定性;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显示,纳米羟基磷灰石可以较为均匀地附着在生物炭表面,但同时会伴随不同程度的聚集现象;接触角测试结果显示,生物炭表面附着纳米羟基磷灰石可降低其疏水性;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铜的吸附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模型,生物炭改性材料可使铜的吸附速率提高7.69%~130.77%;生物炭和生物炭改性材料对不同浓度的铜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对铜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32.65 mg·g^(-1)和57.01 mg·g^(-1)。
朱司航赵晶晶楚龙港尹英杰陈冲陈冲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小麦秸秆生物炭CU2+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