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金鑫

作品数:4 被引量:2H指数:1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理学

主题

  • 3篇配合物
  • 3篇分子
  • 3篇CU
  • 3篇超分子
  • 2篇晶体
  • 2篇晶体结构
  • 2篇超分子配合物
  • 1篇单核
  • 1篇乙酮
  • 1篇水热
  • 1篇水热法
  • 1篇配位
  • 1篇氢键
  • 1篇热法
  • 1篇吡啶
  • 1篇吡啶基
  • 1篇咪唑
  • 1篇咪唑基
  • 1篇密度泛函
  • 1篇密度泛函理论

机构

  • 4篇延安大学
  • 1篇陕西师范大学
  • 1篇陕西延长石油...

作者

  • 4篇李健
  • 4篇郭金鑫
  • 3篇王继武
  • 2篇杨晓刚
  • 2篇李东升
  • 2篇尚军飞
  • 1篇李丕高
  • 1篇冯勇
  • 1篇王文亮
  • 1篇王巧玲
  • 1篇唐龙
  • 1篇石雪萍

传媒

  • 3篇延安大学学报...
  • 1篇宁夏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_3H_4N_2)_4Cl]·Cl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
2007年
利用1,1'-二咪唑基酮桥联配体与铜盐CuCl2.2H2O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3H4N2)4Cl].Cl,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其晶体结构,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n,a=0.8876(10)nm,b=1.3313(16)nm,c=1.3920(16)nm,β=89.997(2)°;Z=4;R=0.0604。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单元包含1个Cu(Ⅱ)原子、4个咪唑分子、1个配位氯原子和1个游离氯原子;Cu(Ⅱ)的配位数为5,处于畸变的四方锥配位环境。紧邻单元通过N-H…Cl氢键的连接沿a轴形成一维超分子链;链间通过相邻咪唑环间的弱作用力在ab面扩展为二维超分子层;层间的N-H…Cl氢键连接二维层构筑了三维超分子体系。
郭金鑫李健余红斌常随春杨晓刚王继武
关键词:晶体结构
Cu(Ⅱ)离子驱动hdpe配体分解构筑的新型超分子配合物(hdpe=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
2007年
在Cu(Ⅱ)离子驱动下,2-羟基-2,2′-二吡啶基-乙酮于甲醇溶液中发生分解形成超分子配合物Cu[(C5H4N)COO]2。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a=0.37746(7)nm,b=1.2048(2)nm,c=1.1923(2)nm;α=90°,β=91.598(3)°,γ=90°;Z=2,R=0.0252。配合物中,两个2-羧基吡啶均以二齿螯合方式与Cu(Ⅱ)原子配位,形成具有平面四边形的单核基本单元,相邻单元籍C-H…O氢键的连接构筑了二维层状超分子结构,毗邻的二维结构又通过π-π堆积相互作用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李健郭金鑫尚军飞石雪萍封营昌杨晓刚王继武
新型分子双链配位聚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与表征被引量:2
2006年
利用DTSA(DTSA=2,2′二硫代二苯甲酸)、螯合配体1,10邻菲咯啉(phen)与铜盐反应出乎意料的得到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u(phen)(H2O)2SO4]n。通过单晶衍射测定了晶体结构,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配合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 2/c,a=1.4883(2)nm,b=1.3835(2)nm,c=0.70283(10)nm,β=108.545;°Z=4,R=0.0231。配合物的基本构建基元包含1个Cu(Ⅱ)原子、1个硫酸根、1个邻菲咯啉分子和2个配位水分子,其中硫酸根采取二齿桥联配位方式,将紧邻单元相连沿a轴方向形成无限延伸的一维配位聚合链;相邻的一维链又通过芳环间ππ堆积和C-H…O氢键作用,相互嵌入沿a轴方向构建了新型的分子双链结构;链间籍C-H…O和O-H…O氢键进一步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
王巧玲李丕高冯勇尚军飞郭金鑫李健李东升
关键词:晶体结构
基于吡啶-4-甲酸组装的氢键型三维超分子体系及其密度泛函的研究
2008年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2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u(C6H4O2N)2(H2O)4](1)和[Cd(C6H4O2N)2(H2O)4](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分析、X-射线衍射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2种配合物均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配合物1晶胞参数a=0.7769(2)nm,b=0.9186(2)nm,c=1.0725(3)nm,α=92.905(4)°,β=95.024(4)°,γ=111.117(3)°,V=0.7085(3)nm3,Z=2,Mr=379.81,Dc=1.780 g/cm3,F(000)=390,μ=1.589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2 4,R2=0.067 5;配合物2晶胞参数a=0.643 94(12)nm,b=0.695 98(13)nm,c=0.941 53(18)nm,α=94.878(3)°,β=104.733(3)°,γ=111.986(2)°,V=0.370 69(12)nm3,Z=1,Mr=428.67,Dc=1.920 g/cm3,F(000)=214,μ=1.518 mm-1,最终偏离因子R1=0.027 3,R2=0.074 6.配合物的中心原子M2+(M2+=Cu2+,Cd2+)与2个吡啶-4-甲酸根及4个H2O配位,形成具有畸变八面体构型的基本结构单元,相邻单元通过O—H…O氢键的相连拓展为三维超分子体系.在实验的基础上,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B3LYP/Lanl2dz计算方法对2种配合物进行了几何优化、前线轨道能量、单点能量等后续计算.
唐龙王继武李健郭金鑫王文亮李东升
关键词:超分子体系氢键水热法密度泛函理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