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江

作品数:10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星形
  • 6篇星形胶质
  • 6篇星形胶质细胞
  • 6篇藜芦
  • 6篇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细胞
  • 6篇白藜芦醇
  • 3篇体外
  • 2篇蛋白
  • 2篇淀粉样
  • 2篇淀粉样蛋白
  • 2篇体外培养
  • 2篇Β淀粉样
  • 2篇Β淀粉样蛋白
  • 2篇阿尔茨海默病
  • 2篇病毒
  • 2篇肠道
  • 2篇肠道病毒
  • 2篇肠道病毒71...

机构

  • 10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军区空军...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东省皮肤性...

作者

  • 10篇陈清
  • 10篇俞守义
  • 10篇郭江
  • 6篇高璐璐
  • 6篇周浩
  • 4篇孔丹莉
  • 2篇王茜
  • 2篇李建栋
  • 2篇刘犇
  • 1篇陈志永
  • 1篇黎文明
  • 1篇谭细兰
  • 1篇申玉杰
  • 1篇周杰
  • 1篇朱文昌
  • 1篇钟小祝

传媒

  • 5篇热带医学杂志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年份

  • 5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市某定点医院2008年5~12月手足口病收治状况及病原学研究被引量:16
2010年
目的对广州市某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2008年收治情况和病原进行分析。方法采集广州市某医院2008年5~12月手足口住院患儿的标本,接种于Vero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RT-PCR方法进行核酸鉴定,对VP1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并利用MEGA 4软件对VP1基因进行遗传性分析。结果共收治住院患儿309名,全年的发病主要集中在5~7月份,发病年龄集中在2~4岁,15例患儿出现并发症。检测临床标本207份,EV71阳性率为64.7%(134/207),CoxA16阳性率14.5%(30/207),10株广州市EV71分离株VP1基因遗传性分析全部属于C4a基因亚型。结论 EV71是2008年广州地区手足口病的最主要病原体,广州地区的EV71与目前国内多个省份及相邻国家和地区的C4a亚型的毒株一起进化和传播的。
高璐璐陈清钟小祝谭细兰周杰郭江俞守义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
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12h,继之用25μmol/L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进行损伤,然后检测细胞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以及采用DHE探针测定荧光强度间接反映胞内活性氧(ROS)含量,以评价白藜芦醇对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受β淀粉样损伤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而用10、10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则能提高该细胞的存活率(P<0.05),但1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的细胞存活率并无明显变化;荧光检测显示,蛋白损伤使得荧光强度增高(P<0.05),1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荧光强度大于阳性对照组,其余各组荧光强度均小于阳性对照组(P<0.05);蛋白损伤可导致细胞LDH漏出量增加(P<0.05),1μmol/L白藜芦醇使得LDH漏出增加(P<0.05),而10、100μmol/L白藜芦醇处理组,细胞LDH漏出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受到β淀粉样蛋白损伤后,白藜芦醇能减少LDH的漏出及有效降低胞内ROS水平,从而显示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郭江陈清周浩高璐璐孔丹莉俞守义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白藜芦醇星形胶质细胞
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的改进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改进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获得纯度较高的大鼠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方法取出生后1d内SD大鼠大脑皮质,用机械吹打法使细胞分散制成初细胞悬液,10μm尼龙膜过滤除去成纤维细胞后接种。待7d细胞铺满瓶底后,"十"字形震荡培养液5min后传代接种。传代2次后行GFAP免疫组化染色鉴定。结果通过微孔尼龙膜过滤和传代前"十"字形震荡培养液等操作可以得到形态典型、纯度较高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纯度计算可得离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纯度平均值为95.49%(n=6)。结论改进的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方法稳定有效,得到的星形胶质细胞纯度较高。
刘犇陈清郭江周浩俞守义
关键词:星形胶质细胞体外培养大脑皮质
白藜芦醇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对脂多糖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因子释放的抑制作用,探索其对中枢神经系统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GFAP免疫组化法鉴定星型胶质细胞的纯度。采用不同浓度的RES与星型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 h,然后进行LPS损伤24 h,检测不同实验组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Griess法检测NO释放量,Elisa法检测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量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离体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的阳性率为(95.49±1.86)%。LPS处理组细胞LDH漏出量升高,存活率降低,同时NO、TNF-α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及iNOS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测试浓度范围(5~50μmol/L)的RES能有效提高细胞存活率及降低LDH漏出量并呈现一定程度的剂量-反应关系。而在抑制NO、TNF-α释放及iNOS表达方面,只有25、50μmol/L的RES处理组有明显抑制作用,5μmol/L RES处理组与LPS处理组相比并无明显变化。结论较高浓度RES能明显抑制LPS诱导的星型胶质细胞炎症介质的释放,改善星型胶质细胞的炎症损伤,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iNOS/NO的表达通路有关。
刘犇陈清郭江周浩李劲俞守义
关键词:RES脂多糖星形胶质细胞炎症损伤
白藜芦醇体外抗肠道病毒71型的作用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在体外观察白藜芦醇抗肠道病毒71的作用效果。方法将白藜芦醇作用于Vero细胞,CCK-8法检测其细胞毒性。以利巴韦林作为对照药物,分别在病毒感染细胞的不同阶段加入白藜芦醇,观察细胞病变(CPE),CCK-8法检测并计算病毒抑制率、半数有效浓度(IC50)及选择指数(SI),评价白藜芦醇的抗病毒效果。结果低浓度的白藜芦醇对细胞是无毒性的,细胞半数毒性浓度(TC50)为307.6 mmol/L。白藜芦醇只在预处理细胞后具备抗病毒效果,药物半数有效浓度(IC50)为20.2 mmol/L,白藜芦醇抗EV71的选择指数(SI)为15.2。而在病毒吸附细胞后,以及白藜芦醇直接与病毒液混合,均无抗病毒作用。结论白藜芦醇具有一定的抗肠道病毒71的作用。
高璐璐陈清李建栋朱文昌郭江俞守义
关键词:白藜芦醇肠道病毒71型体外
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后Glu和Gln释放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后氨基酸释放的影响;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白藜芦醇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h后,进行牵拉损伤,检测不同实验组培养基上清中的谷氨酸(Glu)和谷氨酰胺(Gln)含量,并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测定。结果高效液相色谱结果显示,牵拉损伤使星形胶质细胞分泌Glu明显增加(P<0.05);1μmol白藜芦醇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损伤时Glu分泌进一步增加(P<0.05);而100μmol白藜芦醇能减少损伤时Glu分泌(P<0.05)。对细胞进行LDH漏出量的检测发现牵拉损伤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量增加(P<0.05),1μmol白藜芦醇进一步加剧了LDH漏出(P<0.05),100μmol白藜芦醇能够有效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受到牵拉损伤后白藜芦醇能够减少其Glu,且能够减少LDH漏出,进而对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周浩陈清郭江王茜孔丹莉俞守义
关键词:白藜芦醇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
重组人干扰素预防新兵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经济学分析
2011年
目的评价重组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预防新兵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军队人群寻求经济有效的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平行试验设计,以不同地区的1499名新兵为研究对象进行药物效果的评价,采用成本-效果分析(CEA)、成本-效益分析(CBA)对药物的经济学价值进行评估。结果试验组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4种病毒急性呼吸道感染率分别下降4.1%、16.2%、12.0%、11.8%,增量成本与效果比(△C/△E)分别是3517.07、890.12、1201.67、1222.03元,效益成本比(BCR)为1.90。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新兵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不仅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而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学价值。
高璐璐陈清申玉杰李建栋郭江俞守义
关键词:新兵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重组人干扰素经济学
TD-PCR技术用于肠道病毒71的检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降落聚合酶链反应(touchdown PCR,TD-PCR)检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71,EV71)的效能和敏感性。方法根据touchdown原理设计TD-PCR程序,试验选择PCR最佳反应条件,分别与普通PCR及TD-PCR、普通Taq酶与热启动酶扩增效果进行比较,并利用10倍稀释法检验TD-PCR方法的灵敏度。琼脂糖凝胶电泳验证扩增产物,纯化后DNA产物测序验证该方法的特异性。结果 TD-PCR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检测效果明显优于普通PCR,使用普通Taq酶的TD-PCR比使用热启动酶有更优的性价比,测序证实了此组片段的特异性,cDNA的最低检测浓度为1.031μg/mL。结论成功建立TD-PCR检测EV71的方法,使用普通Taq酶获得理想的检测结果,为快速检测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高璐璐陈清郭江陈志永俞守义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
不同剂量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Aβ损伤的影响
2011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星形胶质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丙二醛(MDA)释放的影响和其对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从而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星形胶质细胞12h,继之用25μmol/L浓度的β淀粉样蛋白进行损伤,然后检测细胞SOD、GSH-PX及MDA释放的含量,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β淀粉样蛋白损伤后,细胞SOD、GSH-PX的释放量明显下降(P<0.05),MDA的释放量升高(P<0.05),而用1、10、10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则能升高损伤细胞的GSH-PX的释放量(P<0.05),并能降低损伤细胞MDA的释放量(P<0.05);10、100μmol/L白藜芦醇预处理则能升高损伤细胞的SOD的释放量(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受到β淀粉样蛋白损伤后,白藜芦醇能增加SOD和GSH-PX的释放量,降低MDA的释放量,提示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孔丹莉郭江陈清周浩高璐璐黎文明俞守义
关键词:Β淀粉样蛋白阿尔茨海默病白藜芦醇星形胶质细胞
白藜芦醇对星形胶质细胞ATP释放的影响
2009年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牵拉损伤后三磷酸腺苷(ATP)释放的影响,探索其对中枢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白藜芦醇与星形胶质细胞共同培养12h后,进行牵拉损伤,检测不同实验组星形胶质细胞内、外ATP含量,并进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的测定。结果牵拉损伤使星形胶质细胞分泌ATP明显增加,相反细胞内ATP含量明显下降(P<0.05);1μmol白藜芦醇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损伤后ATP分泌进一步增加(P<0.05);而100μmol白藜芦醇能减少损伤后ATP分泌(P<0.05)。对细胞进行LDH漏出量的检测发现,牵拉损伤能够使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量增加(P<0.05),1μmol白藜芦醇进一步加剧了LDH漏出(P<0.05),100μmol白藜芦醇能够有效减少星形胶质细胞的LDH漏出(P<0.05)。结论星形胶质细胞受到牵拉损伤后,100μmol白藜芦醇能够减少其ATP释放,且能够减少LDH漏出,进而对星形胶质细胞起到保护作用。
周浩陈清孔丹莉郭江王茜俞守义
关键词:白藜芦醇星形胶质细胞细胞损伤ATP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