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萍萍

作品数:9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 4篇文学

主题

  • 4篇思政
  • 4篇高职
  • 3篇思政课
  • 3篇教育
  • 3篇高职思政
  • 3篇高职思政课
  • 2篇文化
  • 2篇萧红作品
  • 1篇地图
  • 1篇对话教育
  • 1篇多样性
  • 1篇学史
  • 1篇一体化
  • 1篇一体化教学
  • 1篇一体化教学模...
  • 1篇意象
  • 1篇意蕴
  • 1篇语境
  • 1篇哲学
  • 1篇职教

机构

  • 9篇青岛职业技术...
  • 2篇山东艺术学院
  • 1篇青岛理工大学

作者

  • 9篇郑萍萍
  • 2篇崔云伟
  • 1篇覃川
  • 1篇李文斌

传媒

  • 3篇青岛职业技术...
  • 2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教育与职业
  • 1篇东岳论丛
  • 1篇山东商业职业...
  • 1篇天津职业大学...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论萧红作品的空间文化意蕴
2008年
萧红是现代作家中极富空间感的一个。她的空间感表现在创作行为本身和文本世界的构建。对萧红而言,空间代表一种人文生活,它成为萧红表达其人生观念的符号系统。萧红对宇宙、人生的认识是从空间开始的。在萧红的文学世界里,空间作为存在展开的场所、参与人生的一种文化行为、心灵世界的外在象征成为挟制人生的物化存在,展示着人性的荒芜、生存的悲凉和世界的无意义,并以此呼唤被围困的生命直面、介入、超越与反抗,这是其生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萍萍崔云伟
论萧红作品中的“寂寞”语境被引量:1
2015年
萧红作品散发着大地的苦难气息,呈现出生机退隐、文明远避的荒原景象。荒原景象投射于个人心灵就是"寂寞"体验。"寂寞"是萧红文学世界的形象特征。萧红作品中的"寂寞"语境,与写作者本身具有密切关系。生命文本为其创作的"寂寞"语境打下了现实基础。"寂寞"是萧红的一种哲学语言,是萧红生命个体的标识,是萧红生命哲学的存在语境。以"寂寞"为语境的萧红生命哲学,价值旨归表现在敬重生命、重视生存困境和强调自为人生。萧红的生命哲思,简而言之就是在广袤无垠的时空经纬中叩"寂寞"以求音,探寻人类的救赎之路。
崔云伟郑萍萍
关键词:寂寞生命哲学
孔子对话教育与思政“金课”建设研究
2023年
建设思政“金课”是发挥思政课作为立德树人关键课程作用、推进思政课程高质量发展、提升思政课程育人效能的内在要求。“对话”是孔子教育教学的呈现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孔子对话教育可以为当代思政“金课”构建提供借鉴。对话式教育本质上是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间的交流,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困惑解答融为一体,推进受教育者认知发展,是教育目标的生成方式。孔子对话教育彰显了教育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关注;阐释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育人艺术;搭建起由社会实践与思想建设相结合的“大”课堂。借鉴孔子对话教育精神,在思政“金课”建设中,要以人为本开展精准思政,问题驱动促进学生价值理念的自我生成,在关注和解答现实关切中构建思政课堂。
郑萍萍
关键词:孔子对话教育
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路径探赜——基于对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分析
2024年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要求,特别是“多样性”的理论要求为高职思政课教学体现类型教育特色提供了理论遵循。文章依托“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的理论提出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内涵,并分析了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现实需求:既是提升思政课适应性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的题中之义。据此提出高职思政课需要通过兼顾育人目标、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依托企业平台来实现高职思政课体现类型教育特色的理念。
李文斌郑萍萍韩玉芳
关键词:高职思政课多样性
“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被引量:5
2023年
“思政+专业”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模式是着眼于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是着力点,德育与智育互融共进是生长点,精准思政是切入点。通过思政课对接专业群,将思政课教材体系转化为具有专业群特点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上,实施思政课“一专业群一策”;教学模式上,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专业课实践教学相结合;教学师资上,形成思政课教师为主导的多元协同机制。提升思政课与专业课在“立德树人”工作上的结合,形成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深化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探索,丰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论。
郑萍萍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
“四史”乡土记忆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成效
2024年
以大学生家乡为切入点的“四史”乡土记忆资源因“家乡”的独特属性,在高校思政育人上呈现独特价值。“四史”乡土记忆资源能够培塑家国共同体意识,提升立德树人实效。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四史”乡土记忆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核心是打造理论与实践融通式思政教学样态。在“走出去”“引进来”的教学空间中,做到“发现资源、展示资源、运用资源”三部曲。师生共建思政课堂,借助“四史”资源微观叙事,融“四史”资源于学情分析,为学生成才需求提供正确价值导向。
郑萍萍
关键词:乡土记忆思政课实践教学
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和对策被引量:10
2018年
文章首先阐述了产业转型升级背景。然后分析了高职教育面临的新问题:高职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专业课程建设不能完全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变化,教师的教育思维需要与时俱进,学生职业能力难以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最后提出了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对策:完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提升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体系;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助力教师职业成长;树立"支持服务"理念,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覃川郑萍萍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高职教育
期刊运作与创造社的文学史贡献
2014年
创造社期刊运作是现代文学史中关于文学生产的一个典型案例。它昭示了传统社会解体后一个以出版物为核心的文学生产机制。以出版物为核心的文学生产机制,产生了一代职业作家,培育了一代职业编辑,拥有了一代读者,实现了对文学的重新定义,提供给文学史研究以崭新视角,发展了个体写作与群体意志相结合的写作模式,产生了一代崭新的文化人。它左右了文化生态格局,甚至强有力地参与了社会历史的建构。没有期刊运作就没有创造社的异军突起。
郑萍萍
关键词:创造社文学史
民国散文视野中的青岛城市文化地图探析
2019年
着眼于城市意象勾勒的青岛城市文化地图,是研究20世纪30年代文化名人旅寓青岛这一文化现象的一个角度,也是深入探索人与城市关系,服务城市以人为本进行文化建设的一种方式。城市不只是文学散文中可感觉和意想的对象,更是实实在在参与人的衣食住行的居所。旅寓作家散文所关照的城市意象、普通当地市民在文化地图中的失语,都包含着时代、家国、人生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勾勒民国散文视野中的青岛城市文化地图,对于当下青岛开展城市文化建设,打造幸福宜居城市,促进人的诗意安居,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价值。
郑萍萍阮兰芳
关键词:城市意象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