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军
- 作品数:3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级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土层置换对草甸土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研究旨在探讨土层置换对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变化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这对作物高产具有重要意义。试验地点选在黑龙江省宝清县草甸土上,以玉米绥玉7、马铃薯克新13和甜菜德国KWS3418为材料,设置土层置换和浅翻深松2个处理,分析不同处理对土壤含水率、硬度、土壤三相、速效养分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浅翻深松处理相比,土层置换处理后2年内,明显改善土壤物理性质,0~4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3.7%和3.0%;土壤硬度分别下降17.6%和21.6%。20~40 cm土壤固相分别降低0.3%和0.7%;液相分别提高3.7%和1.1%;气相分别提高2.0%和4.2%。进而容重降低,提高土壤通透性。土层置换处理改善20~40 cm土层土壤化学性质,提高土壤速效养分。20~40 cm土层平均养分变化为:碱解氮分别提高48.4%和46.0%;速效钾分别提高12.9%和38.9%;速效磷分别提高11.9%和15.6%。土壤不同层次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能够提高作物产量,与浅翻深松处理相比,2011年、2012年玉米分别增产31.6%、17.9%,马铃薯分别增产70.5%、25.0%,甜菜分别增产12.4%和38.9%,差异达到显著水平。综合以上分析表明,土层置换处理后土壤2个作物生育期内能够改善心土层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因此土层置换技术可为低产土壤改良及作物高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 朱宝国赵文军张春峰贾会彬孟庆英王囡囡匡恩俊
- 关键词:草甸土理化性状养分含量作物产量
- 行距和密度对半矮秆大豆‘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被引量:8
- 2017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行距和密度对大豆新品种‘合农76’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明确不同行距下‘合农76’最佳密度。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行距,30 cm和45 cm;副区为密度,30、35、40、45、50万株/hm^2,用D1、D2、D3、D4、D5表示。结果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产量呈先增加再降低的趋势,产量最高的密度处理为D2,即35万株/hm^2,且不倒伏;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时,产量为3289.79 kg/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时,产量为3211.96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蛋白质和脂肪最高的处理为D1。综上所述,‘合农76’在45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8.00万株/hm^2,30 cm行距下最佳密度为37.18万株/hm^2。
- 盖志佳赵文军杜佳兴刘婧琦蔡丽君张伟郭泰王志新郑伟李灿东张振宇赵桂范张敬涛张洪旭
- 关键词:行距大豆
- 美国俄亥俄州保护性耕作体系情况与黑龙江省农业持续发展建议被引量:4
- 2017年
- 2016年9月17日-11月17日,应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南部中心菲克·伊斯兰姆博士邀请出访美国学习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2个月的学习、培训、交流了解到美国俄亥俄州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是大豆-冬小麦-玉米3年期的轮作,其中冬小麦收获后可引入大豆作为保护性覆盖作物;第二种是大豆-玉米的隔年轮作;第三种是大豆-玉米轮作中引入黑麦等覆盖作物。该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十分成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结合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现状,3种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模式中,大豆-玉米隔年轮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适宜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
- 盖志佳赵文军刘婧琦蔡丽君杜佳兴赵桂范张敬涛
- 关键词:大豆玉米保护性耕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