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蔡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食品
  • 6篇风险评估
  • 5篇市售
  • 4篇膳食
  • 4篇食源
  • 4篇食源性
  • 4篇污染
  • 3篇食品安全
  • 3篇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单核细胞增生...
  • 2篇源性疾病
  • 2篇沙门菌
  • 2篇摄入
  • 2篇摄入量
  • 2篇食品污染
  • 2篇食用
  • 2篇食源性疾病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市售食品

机构

  • 17篇上海市疾病预...
  • 1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7篇蔡华
  • 16篇刘弘
  • 15篇罗宝章
  • 10篇秦璐昕
  • 8篇吴春峰
  • 8篇徐碧瑶
  • 8篇宋夏
  • 2篇朱珍妮
  • 2篇熊丽蓓
  • 1篇虞慧婷
  • 1篇宓铭
  • 1篇方亚敏
  • 1篇郭常义
  • 1篇路刚
  • 1篇贾晓东
  • 1篇陆晔
  • 1篇陶芳芳
  • 1篇陈敏
  • 1篇陆冬磊
  • 1篇段胜钢

传媒

  • 6篇中国食品卫生...
  • 3篇上海预防医学
  • 3篇环境与职业医...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大众医学
  • 1篇中国卫生资源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8
  • 1篇2013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9—2016年上海市居民油炸焙烤类食品中丙烯酰胺暴露的健康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21年
[背景]丙烯酰胺自2002年在食品中被发现以来就备受关注。食品中的丙烯酰胺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品经高温加热发生美拉德反应而产生的,具有致畸、致癌和神经毒性。[目的]掌握上海市售油炸焙烤类食品中丙烯酰胺的污染状况及居民油炸焙烤类食品的消费情况,科学评估食品中丙烯酰胺摄入而导致的人群健康风险。[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采集油炸焙烤类食品样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的丙烯酰胺。运用食物频率表法入户调查人群油炸焙烤类食品消费量。建立暴露量评估模型计算人群丙烯酰胺暴露量,应用@Risk 7.5软件并根据Monte Carlo原理模拟计算并获得人群丙烯酰胺暴露水平概率分布。按照遗传毒性致癌物风险评估方式,运用低剂量外推法评估人群因食用油炸焙烤类食物而摄入丙烯酰胺所导致的非致癌性效应和致癌性效应的健康风险。[结果]本研究检测的1049件油炸焙烤类食品中,丙烯酰胺质量分数均数为51.88μg·kg^(-1);油炸膨化小食品中丙烯酰胺质量分数最高,均数为89.43μg·kg^(-1)。上海市常住居民油炸焙烤类食品消费量均数为82.85 g·d^(-1);未成年人(3~17岁)消费量最高,均数为96.41 g·d^(-1)。上海市居民油炸焙烤类食品中丙烯酰胺暴露的一般摄入水平(以均数来衡量)和高摄入水平(以第95百分位数来衡量)分别为0.16、0.41μg·kg^(-1)·d^(-1)。未成年人(3~17岁)暴露量最高,一般摄入水平及高摄入水平暴露量分别为0.24、0.59μg·kg^(-1)·d^(-1)。非致癌性效应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本市全人群、未成年人、青年人、老年人中风险人群比例分别为0.60%、2.60%、0.40%及0.20%,中年人、孕妇尚无相应风险。致癌性效应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本市一般及高摄入水平人群终生致癌风险分别为1.08×10^(-4)及2.28×10^(-4)。[结论]本市居民食用油炸焙烤类食品摄入丙烯酰胺的�
秦璐昕刘弘罗宝章蔡华杨京津吴春峰
关键词:丙烯酰胺风险评估
上海市2016—2020年肉与肉制品中多种抗生素残留及风险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通过连续5年监测了解上海市市售肉与肉制品中多种抗生素的残留现状,并评估居民的健康风险。【方法】按照《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中卷)》方法进行检测,并根据国家限量标准对2016—2020年监测数据进行研判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上海市市售肉与肉制品中多种抗生素的总检出率为16.03%,总超标率为1.97%。其中喹诺酮类检出率为2.78%、超标率为0.83%。熟肉制品中氧氟沙星超标率较高,为2.12%。四环素类检出率为17.06%、超标率为0.34%,检出率最高为多西环素(11.64%)。磺胺类检出率为3.16%,检出率最高为磺胺二甲嘧啶(1.05%)。氟苯尼考检出率为5.15%、超标率为0.12%。氧氟沙星残留量在不同食品类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44,P<0.05)、在不同环节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0,P<0.05)。熟肉制品中氧氟沙星、恩诺沙星与环丙沙星之和均高于其他食品类别;网店和餐饮环节的氧氟沙星超标率和残留量均较高。网店环节的多西环素残留量和超标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环节。经初步评估,肉与肉制品中P97.5的高位暴露量值占相应每日允许摄入量(ADI)的比例很低,对居民造成的健康风险较低。【结论】肉与肉制品中四环素类的总检出率较高,并且在畜禽内脏中具有较为明显的聚集性。氧氟沙星、多西环素等部分抗生素在餐饮环节和网店中较高。建议加强熟肉制品中喹诺酮类的监管,尤其是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加强网店环节的肉与肉制品中多西环素的监管。
罗宝章秦璐昕蔡华杨京津熊丽蓓刘弘
关键词:抗生素喹诺酮类四环素类磺胺类
上海市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情况被引量:28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水产品中重金属含量水平。方法在上海市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水产品6类685件,测定铅、镉、总汞和总砷(部分无机砷)的含量。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MPI)评价其污染程度。结果不同种类水产品中重金属水平存在差异,其中铅均未超标,镉的超标率依次为海水甲壳类(28.1%)、头足类(20.0%)和双壳类(13.6%),海水甲壳类中海水蟹中镉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值为0.913 mg/kg(超标率61.7%)。大闸蟹分组研究结果显示,肌肉组织和蟹膏蟹黄的重金属(镉、总汞、总砷)污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I评价重金属污染总体程度为双壳类>海水甲壳类>头足类>淡水甲壳类>海水鱼类>淡水鱼类。结论上海市市售水产品有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尤其以双壳类、海水甲壳类和头足类中镉超标比较严重。
蔡华罗宝章熊丽蓓路刚邢之慧刘弘贾晓东
关键词:水产品重金属食品污染物
警惕冰箱中隐藏的健康“杀手”
2023年
怀孕期间,准妈妈的饮食十分重要,不仅要通过摄入丰富多样的食物保证膳食平衡,为腹中胎儿提供充足的营养,还要保证食品安全。很多人或许没有意识到,孕妇食用一块冷藏在冰箱中的卤肉、一盘外卖蔬菜沙拉,或偶尔嘴馋吃一份冰淇淋,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给胎儿带来威胁。
徐碧瑶蔡华
关键词:膳食平衡怀孕期间准妈妈冰箱
上海市6区食用菌中铅、镉、总汞、总砷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估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食用菌中铅(Pb)、镉(Cd)、总汞(Hg)、总砷(As)等有害元素污染状况。方法在浦东、青浦、闵行、虹口、徐汇、崇明6个区采集食用菌及其制品共952件,按照《2015年国家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测定Pb、Cd、Hg、As的含量,并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以及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综合因子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 952件食用菌样本中Pb、Cd、Hg、As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120 8 mg/kg、0.065 8 mg/kg、0.023 8 mg/kg、0.067 6 mg/kg。超标率从高到低依次为Hg>Cd>As>Pb。其中干制食用菌超标率最高,分别为Cd 10.5%、Hg 6.6%、As 6.6%、Pb 1.7%。结论食用菌中4种有害元素含量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干制食用菌的内梅罗污染指数相对较高,而且部分干制食用菌存在有害元素超标的情况,需要引起相关部门和消费者的注意。
柏品清邵祥龙罗宝章蔡华刘弘
关键词:食用菌总汞总砷污染评估
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定量风险评估被引量:14
2018年
目的定量评估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健康风险,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寻找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利用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结果和居民凉拌菜消费习惯及消费量数据,遵循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提出的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风险特征描述四个经典评估步骤,采用Monte Carlo概率评估方法,评估上海市居民由于食用凉拌菜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的风险,并评价潜在的干预措施效果。结果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3.39%(21/620)的样品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平均菌落数为229 CFU/g;居民食用凉拌菜,平均消费频次56.27次/年;每次食用凉拌菜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中毒的概率为0.04%,每年可能的患病例数为51.81万例。结论上海市居民由于食用凉拌菜而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存在一定风险,降低零售时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含量、购买后尽快食用和冷藏储存是有效减少凉拌菜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事件发生的重要干预措施。
蔡华秦璐昕罗宝章宋夏徐碧瑶刘弘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凉拌菜风险评估食品安全
2014年—2019年上海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为降低本市食源性疾病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食品微生物风险监测体系下,2014年—2019年采集7大类13111件食品样品,对其中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开展污染情况分析。结果13111件样品中共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348株。不同类别的食品样品中,肉及肉制品的检出率最高(7.99%),其次为水产品(2.57%)、餐饮食品(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76,P<0.05);肉及肉制品中,冷冻肉糜制品、生畜肉、生禽肉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熟肉制品(χ^(2)值分别为32.29、119.57、54.32,P<0.05);熟肉制品中酱卤肉检出率最高(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P<0.05)。结论上海市市售食品中存在一定的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污染情况,建议加强食品全链条的监管,预防相关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徐碧瑶宋夏蔡华罗宝章刘弘吴春峰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
上海市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氯丙醇酯污染的暴露风险评估
2023年
[背景]氯丙醇酯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型污染物,主要在植物油精炼过程中产生,其中以3-氯丙醇酯(3-MCPDE)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其在生物体内水解生成3-氯丙醇,已被证实具有生殖毒性、肾脏毒性及潜在致癌性。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加工过程中添加精炼植物油的同时会引入氯丙醇酯污染。[目的]了解上海市售0~3岁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状况及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情况,科学评估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与健康风险。[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133件上海市采集的市售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污染水平。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各区街道/乡/镇内随机抽取0~3岁婴幼儿共807人作为调查对象,包括0~6月龄婴幼儿208人、6~12月龄婴幼儿276人和12~36月龄婴幼儿323人。运用食物频率表法,采用线上电话询问、线下现场面对面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婴幼儿监护人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水平。建立暴露量评估模型计算3-MCPDE暴露量,应用@Risk 7.5软件并根据Monte Carlo原理模拟计算,获得0~3岁婴幼儿的3-MCPDE暴露水平概率分布。结合欧洲食品安全局(ESFA)提出的3-MCPDE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2.00μg·(kg·d)^(-1),对上海市0~3岁婴幼儿经婴幼儿配方乳粉摄入3-MCPDE进行暴露风险评估。[结果]133件0~3岁婴幼儿配方乳粉中,3-MCPDE检出平均值为0.115 mg·kg^(-1),检出率为100.00%。0~6月龄配方乳粉中3-MCPDE质量分数(后简称为浓度)及脂肪浓度均最高,平均值分别为0.136 mg·kg^(-1)和25.2 g(每100 g样品计)。相关性结果显示,样本中脂肪浓度与3-MCPDE浓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8,P<0.05)。807位0~3岁婴幼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消费量平均值为88.3 g·d^(-1);0~6、6~12以及13~36月龄婴幼儿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消费量平均值分别为87.7、98.3和80.1 g·d^(-1)。经模拟计算得到上海市0~3岁婴�
秦璐昕罗宝章蔡华杨京津邱丹萍刘弘吴春峰
关键词:婴幼儿配方乳粉风险评估
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对居民健康影响半定量风险评估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以下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水平并进行初步评估,探讨减少交叉污染、控制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导致人群感染风险的措施。方法利用上海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定性及定量检测数据、居民膳食消费量数据和试验研究的结果,使用快速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s QMRA)方法,评估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发病风险及影响因素。结果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总检出率为3.97%(6/151),阳性样品的平均污染水平为60.53 CFU/g;九种不同场景的预计敏感人群和非敏感人群的发病概率范围分别为2.36×10-4~3.49×10-4和2.36×10-6~3.49×10-6,预计发病人数分别为162~431和6~17人。不同介质的盛放容器对于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的交叉污染参数不同,使用玻璃容器的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菌量减少比例较高,预计发病人数最低;使用陶瓷容器的单增李斯特菌交叉污染菌量减少比例和摄入比例均较低,预计发病人数最高;使用玻璃和陶瓷容器时,加入无菌水或洗洁精清洗后明显降低了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预计发病人数。结论上海市市售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存在一定风险,使用玻璃容器并采取一定的清洁措施,能减少因凉拌菜食用前厨房准备过程中交叉污染引起单增李斯特菌感染的发病人数。
宋夏蔡华徐碧瑶罗宝章杨京津刘弘
关键词: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交叉污染食源性致病菌
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及其风险评估
2023年
目的了解上海市常见市售食品中反式脂肪酸(TFAs)含量,评估上海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TFAs的摄入水平及其潜在健康风险。方法在本市超市、农贸市场、餐饮店等采样点采集11大类664份食品样品,采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反式脂肪酸的测定》(GB 5009.257—2016)检测TFAs含量。结合“2013年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消费量数据,采用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方法,计算每个个体每日TFAs摄入量及其供能比。结果在各类食品中,植物油中TFAs平均含量最高,达0.7 g/100 g,乳及乳制品中TFAs平均含量次之,为0.67 g/100 g,牛羊肉及其制品中的TFAs平均含量也较高,为0.51 g/100 g。上海市15岁及以上人群TFAs平均摄入量为0.34 g/d,平均供能比为0.18%,远低于WHO的建议水平(1%)。从个体TFAs供能比在人群中的分布来看,大部分居民供能比在0.1%~0.3%范围内,最大值为0.68%。从不同类食品对TFAs摄入的贡献率来看,加工食品占总摄入水平的75.16%,其中植物油贡献率最高,约占51.58%。结论植物油是上海市15岁及以上居民膳食TFAs的最主要来源;上海市15岁及以上人群膳食摄入TFAs的健康风险很低。
杨京津蔡华罗宝章宋夏徐碧瑶秦璐昕邱丹萍刘弘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风险评估膳食摄入量市售食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