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云

作品数:2 被引量:20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篇企业
  • 1篇下滑
  • 1篇经济下滑
  • 1篇就业
  • 1篇就业结构
  • 1篇服务业

机构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2篇丁守海
  • 2篇胡云
  • 1篇沈煜

传媒

  • 2篇教学与研究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思考被引量:1
2015年
2014年,我国在GDP增速创24年来最低值的同时,就业却创下了新世纪以来的最高值。经济形势延续了上一年的态势,呈现"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的两相背离格局。一方面,工业就业能力持续萎缩,大型企业加速释放劳动力,另一方面,服务业和小微企业的就业海绵作用凸显,服务业就业呈上升趋势,小微企业就业不断充实。但也应看到,这样的就业格局存在一定的脆弱性风险。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这样的就业流向可能产生的风险,并结合日本和美国的经验进行了比较,认为如果经济持续下滑,就极有可能出现滞后的就业崩溃。为防止这样的局面出现,政府应该未雨绸缪,对相关产业和企业给予实质性的扶持,稳定和增加全社会的就业容量,提高就业质量,避免大的就业崩溃现象的发生。
唐兆涵丁守海胡云
关键词:就业结构服务业
供给侧改革与就业转换的三阶段论被引量:19
2016年
供给侧改革通过减税、收缩银根、放松市场准入、减少行政干预等手段来提高供给效率。鉴于中国的特殊国情,在改革初期,源于行政机制对传统产业的保护、制度红利对新兴产业孕育期的刺激,就业可能会迅猛增长。但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淘汰机制逐渐发威,传统产业加速退出,而新兴产业中新建企业又迎来生存的考验期,此时失业风险才会暴露出来。只有当新兴产业真正崛起后,就业才会迎来向上的拐点。基于中国及美英德等国的经验数据,我们大致验证了上述判断。本文提醒我们,供给侧改革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特别是中期阶段中国就业可能会迎来阵痛期的考验。对此,我们要做好相应的准备。
丁守海沈煜胡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