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萌

作品数:8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潍坊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膀胱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姜黄素
  • 2篇干细胞
  • 2篇膀胱癌
  • 2篇膀胱肿瘤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代谢产物
  • 1篇蛋白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研究
  • 1篇电针
  • 1篇修饰
  • 1篇修饰后
  • 1篇亚硝基
  • 1篇诱导分化

机构

  • 8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纪萌
  • 4篇吴金生
  • 4篇王晓萃
  • 3篇刘玉秋
  • 2篇孙立江
  • 1篇郭超
  • 1篇赵德松
  • 1篇李鑫
  • 1篇郭振家
  • 1篇金成文
  • 1篇魏志新
  • 1篇方震
  • 1篇郭清清
  • 1篇刘倩倩
  • 1篇赵颖
  • 1篇刘士伟

传媒

  • 5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实验动物...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究电针治疗在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成年Wister大鼠48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A组)、假手术电针组(B组)、脊髓损伤组(C组)、损伤治疗组(D组)。A,C两组不进行电针治疗,B,D两组进行电针治疗。所有组大鼠于术后1,3,7,14d进行BBB行为学评分、斜板试验评定和测试大鼠后肢功能。14d后进行感觉诱发电位(SEP)和运动诱发电位(MEP)检测。结果所有组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A,B两组的实验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C,D两组较A,B两组BBB评分明显减少,斜板角度明显降低,SEP和SEP的潜伏期延长,峰-峰值减小。1d时,BBB行为学评分和斜板试验A,B两组高于C,D组,A,B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d时,A,B组评分和斜板试验角度大于C,D两组;7d时,A,B两组结果趋于稳定,好于C,D两组;14d时,C,D两组结果明显变好,D组实验结果优于C组,且两组实验结果两两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电针在治疗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后功能康复中能促进脊髓损伤大鼠恢复。
赵京杰纪萌方震刘玉秋刘士伟郭清清赵颖刘倩倩王晓萃吴金生
关键词:脊髓半横断损伤电针感觉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
AQP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8年
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3(AQP3)在人膀胱尿路上皮癌不同病理分期间的表达差异,探讨其对膀胱恶性肿瘤治疗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不同病理分期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NMIBC:Ta期28例,T1期16例;MIBC:T2期17例,T3期9例)及2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AQP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AQP3在正常膀胱组织及尿路上皮癌组织中均有分布。AQP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强度高于正常膀胱组织,在MIBC中的表达高于NMI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QP3的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分期有关,对预测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发生及肿瘤侵袭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清明宋乐乐郑传秋纪萌吴金生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3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移植治疗大鼠半横断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采用电生理的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将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 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 d、7 d、14 d、21 d、30 d、60 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电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的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的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 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 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至较损伤前稍弱的状态;15~21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至30 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及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 d以后无更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了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的神经再生及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纪萌刘玉秋赵京杰金成文李鑫魏志新王晓萃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NF基因脊髓损伤电生理
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究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及代谢产物的作用和影响,对卡介苗治疗膀胱肿瘤细胞的可能机制进行初步的探索。方法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并建立大鼠的膀胱肿瘤模型,将膀胱肿瘤细胞和正常移行上皮细胞进行原代培养。按照培养液的不同成分将其分为5组,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浓度。利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卡介苗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药物浓度。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在灌注的15只大鼠中,2只大鼠在灌注2次后死亡,3只大鼠灌注3次后死亡,解剖死亡大鼠均未发现明显的肿瘤。再对其余10只大鼠完成膀胱灌注后,其中8只大鼠解剖后发现有明显的肿瘤。MTT结果显示:卡介苗对膀胱肿瘤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与卡介苗的浓度呈现正相关。ELISA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中TNF-α浓度在B组为(160.654±5.775)ng/L,D组为(124.443±4.972)ng/L的浓度,与其他三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IL-10浓度在B组为(16.973±3.428)ng/L,E组为(20.327±2.721)ng/L,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各组细胞均未发现细胞凋亡。对原代膀胱肿瘤细胞的鉴定显示:利用HE染色可发现肿瘤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核浆比增高,有的可发现细胞核仁数目增加,有的细胞核呈现墨水滴样,核仁比较明显。结论卡介苗对大鼠膀胱肿瘤细胞的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没有发生细胞凋亡,且肿瘤细胞自身分泌的IL-10、TNF-α可以参与调节。
吴金生郑传秋王清明纪萌孙立江
关键词:卡介苗膀胱肿瘤细胞ILTNF-Α
大鼠脊髓匀浆诱导胎盘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2013年
目的体外培养大鼠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方法消化大鼠胎盘组织、贴壁培养获得间充质干细胞,大鼠脊髓匀浆上清液诱导胎盘间充质干细胞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胎盘组织中分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相似形态和细胞表面标志,并在脊髓匀浆的诱导下可诱导表达神经元和星型胶质细胞标志: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微丝(NF)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能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脊髓匀浆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诱导剂将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
赵德松郭超郭振家纪萌王晓萃
关键词:胎盘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
尿酶NAG检测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所致肾脏损伤的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探讨尿酶NAG在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所致肾脏损伤的意义。方法 18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6只,假手术组(只切徐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6只,SCI组(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改良Allen's法造模)6只。取清洁中段尿液检测造模前1d、造模后8h,1d,3d,7d,14d尿液中尿酶NAG、尿微量蛋白(mAld)、肌酐(Cr),收集除造模后8h外所有时点24h尿液,检测24h总蛋白(mTP)的含量变化,为消除尿量及尿流率对个别数据结果的影响,所有结果均以NAG/Cr,mAlb/Cr,mTP/Cr来表示。结果 SCI组术后8h NAG/Cr即开始较SCI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1d mAlb/Cr即开始较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3d开始较术前1d显著升高(P<0.05);SCI组术后14dNAG/Cr与术前1d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尿酶NAG活性水平变化敏感于尿微量蛋白(mAld)和24h总蛋白(mTP)的变化,可作为判断神经源性膀胱障碍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及修复的监测指标。
纪萌赵京杰刘玉秋王晓萃吴金生
关键词:NAG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早期肾脏损伤脊髓损伤
姜黄素联合吡柔比星对膀胱癌细胞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姜黄素联合吡柔比星对膀胱癌细胞增殖的相关作用。方法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膀胱癌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加RPMI-1640培养液,姜黄素组加含姜黄素10μmol/L的培养液,吡柔比星组加含吡柔比星10μmol/L的培养液,联合用药组加含姜黄素10μmol/L+吡柔比星10μmol/L的培养液,培养24h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抑制率。结果姜黄素和吡柔比星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两者联合用药对膀胱癌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单一药物(P<0.05)。结论姜黄素和吡柔比星可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联合用药时抑制更明显。
郑传秋宋乐乐王钧平纪萌吴金生
关键词:姜黄素吡柔比星膀胱肿瘤细胞增殖
姜黄素对N-甲基亚硝基脲诱发膀胱癌大鼠化学干预作用及机制分析被引量:12
2017年
目的分析姜黄素对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的膀胱癌大鼠模型的化学干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10只)、模型组(10只)、干预组(40只)和治疗组(40只),对照组等时等量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其他三组均对大鼠进行膀胱灌注MNU,诱发SD大鼠形成膀胱癌模型(将浓度为1 mg/m L的MNU溶液灌注入膀胱内,MNU灌注时间为第2、4、6和8周,每次2 mg,每2周1次,共4次),模型组在诱发大鼠膀胱癌时膀胱灌注蒸馏水,干预组在膀胱灌注MNU时灌注姜黄素溶液(400μmol/L),即第1、3、5、7和9周膀胱灌注,第10周安乐死大鼠;治疗组在诱发大鼠膀胱癌模型后膀胱灌注姜黄素溶液(400μmol/L),即在第10、12、14、16、18周时间内持续膀胱灌注,在第19周时处死大鼠,获得的膀胱组织依次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TUNEL末端标记法测定肿瘤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在第10周时膀胱癌的发生率为90%(9/10),干预组在第10周时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为12.5%(5/40),治疗组第10周时膀胱癌的发生率为92.5%(37/40),比较干预组与模型组大鼠膀胱癌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姜黄素对MUN诱发膀胱癌大鼠有明显的化学干预作用;在治疗组膀胱癌形成后给予姜黄素治疗,第19周膀胱癌发生率为78.4%(30/37),与治疗前的第10周比较说明姜黄素对膀胱癌有治疗作用,可以延缓膀胱癌的恶化。TUNEL实验证实姜黄素显著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凋亡,抑制膀胱癌细胞的增殖。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姜黄素抑制NF-κB的激活,有效下调NF-κB调节的基因产物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MNU诱导的膀胱癌大鼠模型有明显的的化学干预作用,且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并且有效下调NF-κB调节的基因产物,来调节膀胱癌中相关蛋白的表�
吴金生王清明郑传秋纪萌孙立江
关键词:姜黄素N-甲基亚硝基脲膀胱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