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明勋

作品数:1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静脉
  • 4篇血管
  • 3篇移植静脉
  • 3篇移植静脉内膜...
  • 3篇增生
  • 3篇下肢
  • 3篇内膜
  • 3篇内膜增生
  • 3篇静脉内膜
  • 3篇静脉内膜增生
  • 3篇DNA酶
  • 2篇动脉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形成
  • 2篇深静脉
  • 2篇深静脉血栓
  • 2篇深静脉血栓形...
  • 2篇缺血
  • 2篇转染
  • 2篇自体

机构

  • 8篇佳木斯大学附...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作者

  • 8篇程明勋
  • 4篇刘程伟
  • 4篇张雪松
  • 4篇王石
  • 4篇胡新华
  • 4篇王树卿
  • 4篇田浩
  • 3篇辛世杰
  • 3篇段志泉
  • 3篇金松
  • 2篇范东旭
  • 2篇杨婷
  • 2篇孙瑶
  • 2篇薛金枝
  • 1篇王瀚锐
  • 1篇张强
  • 1篇徐桂超

传媒

  • 3篇黑龙江医药科...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2
  • 3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重组人生长激素促大鼠缺血后肢血管再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缺血后肢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观察缺血肢体功能的改善情况及rhGH对缺血组织血管新生情况的影响。方法将75只Wistar大鼠离断右侧股动脉及其分支,制备大鼠后肢缺血模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五组,A组:单纯后肢缺血模型手术组;B组:0.2mg·kg-1·d-1皮下注射rhGH组;C组:0.4mg·kg-1·d-1皮下注射rhGH组;D组:0.4mg·kg-1·d-1皮下注射rhGH溶剂对照组;E组:空白手术对照组。根据大鼠缺血后肢的受损情况及活动变化,分别在模型建立的术后2d、2周、4周进行功能评分。分别于术后第2周和第4周分两次平均处死实验大鼠,取患肢内收肌制备组织切片,行HE染色,400倍高倍镜下行微血管计数;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检测VEGF的表达情况;按Weidner的方法计算毛细血管密度。结果术后第2天A、B、C、D组大鼠缺血后肢功能情况均较差;术后第4周功能恢复情况为B组优于A和D组、C组明显优于A、B、D组。HE染色微血管计数,A、B、C、D组术后4周高于2周;术后4周,B组高于A和D组,C组明显高于A、B、D组。毛细血管密度检测结果与HE染色的趋势一致。结论 rhGH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缺血肢体骨骼肌中的表达,从而可能促进缺血肢体的血管再生;通过增加一定剂量的rhGH,可以明显改善缺血肢体的功能恢复。
刘程伟张兆寰张雪松王石田浩程明勋胡新华王树卿
关键词:下肢缺血血管人生长激素
vWF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研究von WilleBrand factor(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血中的表达。方法:筛选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2016-11~2017-09收治的下肢DVT患者358例为DVT组,健康自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以ELISA法测定v WF在血浆中的浓度。结果:试验发现DVT组(58.45±8.48)ng/m L与对照组(53.24±9.95)ng/m L,DVT组数据高于对照组,经t检验得出t=2.293,P=0.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下肢DVT急性期患者的血中,v WF浓度升高,表示v WF可能参与DVT急性期的形成过程,v WF介导的血小板黏附的具体机制仍需探索,但不可否认的是,此研究仍为DVT早期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范东旭薛金枝孙瑶王瀚锐程明勋金松
关键词:静脉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ET-1、5-HT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患者急性期血中内皮素-1(ET-1)、5-羟色胺(5-HT)水平、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12~2017-07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急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2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做为对照组,患者于入院当天治疗前采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血浆ET-1、5-HT水平,将两组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及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ET-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5-H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二者存在正相关。结论: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ET-1和5-HT水平较对照组增高,ET-1联合5-HT检测可做为早期诊断和早期预测DVT的标志物,且二者的相互作用可能对DVT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
韦利金松程明勋孙瑶杨婷
关键词: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内皮素-1
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应用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TurboHawk斑块旋切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05~2017-03在我院血管外科应用TurboHawk斑块旋切系统治疗的8例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下肢缺血施行TurboHawk斑块旋切,球囊扩张联合斑块旋切1例,斑块旋切联合支架植入2例,只使用斑块旋切系统切除者5例。进行患侧股动脉穿刺者6例,从对侧股动脉翻山者2例。术中均放置保护伞拦截可能脱落的斑块。结果:此8例患者至出院时均未发生再次堵塞,静息痛3例全部缓解,5例间歇性跛行均有改善。术后5例患者ABI值0.7~0.8,3例0.81~0.9,通过下肢动脉彩超及ABI随访这8例患者第1个月、第3个月,第6个月,其中有1例于术后20天再次狭窄入我院治疗,其余7例均无复发。结论:TurboHawk斑块切除技术是一种实用的介入治疗方法,其近期效果良好并值得推广。
杨婷金松薛金枝程明勋邹仁亮徐桂超韦利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下肢缺血
Egr-1DNA酶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DNA酶(Egr-1DNA enzyme,EDRz)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从而证实基因治疗静脉移植后狭窄、闭塞的可行性。方法构建EDRz,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将大鼠右颈总静脉端-端吻合于肾下腹主动脉,EDRz转染移植静脉,分别于移植后1、2、6、24h及3、7、14、28、42d切取移植静脉标本,每个时相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10只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EDRz转染移植静脉情况;应用原位杂交和RT-PCR方法检测Egr-1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蛋白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情况;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组织学形态。结果①EDRz转染移植静脉情况:移植后1h时,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2、6及24h时,EDRz则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7d时,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14、28及42d时未检测到EDRz的表达。②Egr-1mRNA表达结果。RT-PCR检测结果:转染EDRz后1h时,Egr-1mRNA表达出现高峰,2、6及24h表达下降,3d时表达微弱,移植后7、14、28及42d未见Egr-1mRNA的表达,转染EDRz后1h时Egr-1mRNA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时相(P<0.01)。原位杂交检测Egr-1mRNA表达的变化趋势与RT-PCR结果基本一致。③Egr-1蛋白表达结果。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正常静脉中未检测到Egr-1蛋白阳性表达。转染EDRz后2h时,出现Egr-1蛋白阳性表达,6h、24h及3d时其表达逐渐降低,移植后1h时和移植后7、14、28及42d时未见Egr-1蛋白阳性表达。移植后2h时的Egr-1蛋白表达的吸光度值高于其他时相(P<0.0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的Egr-1蛋白阳性表达的变化趋势与Western蛋白印迹结果基本一致。④EDRz转染移植静脉与未转染同期相比VSMC的增殖程度和内膜厚度明显减轻。结论 EDRz通过减少Egr-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自体移植静脉中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可用来防治自体静脉移植后所导�
刘程伟张雪松王石田浩程明勋王树卿胡新华张强辛世杰段志泉
关键词:DNA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
脂质体与腺病毒转染EDRz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以脂质体和腺病毒为载体,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 DNA酶(Egr-1 DNA enzyme,EDRz)局部外用对自体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VSMC)增殖和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后随机分为脂质体组、腺病毒组和对照组,两实验组分别用脂质体-EDRz和腺病毒-EDRz涂抹移植静脉行在体转染。于术后1,2,6,24 h及3,7,14,28 d取材,荧光显微镜检测移植静脉的转染情况;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gr-1 mRNA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Egr-1蛋白表达,同时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1 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外膜、中膜和部分内皮细胞。脂质体组荧光灰度值为70.3±13.5,腺病毒组荧光灰度值为60.5±11.2。术后2~24 h,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中膜;移植7 d,EDRz主要位于移植静脉的内膜。移植早期Egr-1蛋白表达主要位于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和部分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移植后期未检测到Egr-1 DNA酶的表达。移植后期在中膜和新生内膜的VSMC均未检测到Egr-1蛋白的表达。移植2 h阳性表达率,脂质体组为(15.3±4.2)%,腺病毒组为(20.7±2.6)%。脂质体组和腺病毒组与对照组比较,前两者VSMC的增殖程度和内膜厚度明显减轻。结论 EDRz通过减少Egr-1在自体移植静脉中的表达,可有效地抑制自体移植静脉中VSMC的增殖和内膜增生;脂质体转染优于腺病毒转染。
刘程伟张雪松王石王树卿田浩程明勋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
关键词:血管内膜脂质体腺病毒DNA酶移植静脉
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
2023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的手段评价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系统,获取了外翻式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并利用RevMan 5.4统计学程序,进行了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篇文章,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eCEA)组(试验组)术中转流管应用数量占比低于传统式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CEA)组(对照组)[RR=0.17,95%CI(0.06,0.51),P=0.001];试验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MD=-40.47,95%CI(-58.85,-22.09),P<0.0001];试验组的术后再狭窄率低于对照组[RR=0.43,95%CI(0.22,0.83),P=0.01]。结论:eCEA相对于cCEA在治疗颈动脉狭窄过程中可以减少术中转流管应用,缩短平均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再狭窄发生率。但是二者具体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仍然需要大量高质量研究数据来长时间的验证。
徐衍泽范东旭程明勋冉旭赵晨光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META分析
纳米粒子介导Egr-1 DNA酶转染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被引量:1
2012年
背景:应用基因防治移植血管狭窄、闭塞现已被普遍公认,但如何增加其转染效率现已成为焦点及热点问题。目的:观察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外源性Egr-1 DNA酶局部转染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方法:构建Egr-1DNA酶,应用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和聚乙烯醇包载Egr-1 DNA酶,制备纳米级粒子混合物。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210只,随机分成3组,转基因组转染以纳米粒子为载体的Egr-1 DNA酶,空载体组单纯转染纳米粒子包载的空载体,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结果与结论:转基因组内膜中Egr-1基因的mRNA及蛋白产物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5);在术后7,14,28d,转基因组内膜增生厚度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少(P<0.01);转基因组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百分比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5)。结果表明Egr-1DNA酶的表达能有效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的增生及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刘程伟张雪松王石王树卿田浩程明勋胡新华辛世杰段志泉
关键词:DNA酶移植静脉转染血管平滑肌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