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潘华

作品数:8 被引量:33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人脐
  • 2篇人脐带
  • 2篇人脐带间充质...
  • 2篇脐带间充质干...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基因
  • 2篇间充质干细胞
  • 2篇干细胞
  • 2篇充质干细胞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胆汁淤积症
  • 1篇蛋白
  • 1篇蛋白基因产物
  • 1篇新辅助化疗
  • 1篇压力性
  • 1篇压力性尿失禁
  • 1篇遗传咨询者
  • 1篇异常染色体
  • 1篇异常染色体核...

机构

  • 8篇厦门大学
  • 2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暨南大学附属...

作者

  • 8篇潘华
  • 3篇邱惠国
  • 3篇蓝建发
  • 2篇洪国粦
  • 1篇石海燕
  • 1篇高峻
  • 1篇李瑞萍
  • 1篇陈琼华
  • 1篇孙鹏飞
  • 1篇王前明
  • 1篇张海滨
  • 1篇罗新
  • 1篇陈萍
  • 1篇李婧

传媒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实用妇科...
  • 1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厦门地区2947例遗传咨询者的染色体核型分析被引量:16
2019年
目的探讨染色体检查在遗传咨询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 947例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并进行G显带核型分析。结果 2 947例遗传咨询者中异常染色体核型138例(4.68%),其中染色体数目异常31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的22.46%;染色体结构异常107例,占异常染色体核型的77.54%。结论对遗传咨询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检查非常必要,可为优生优育及产前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邱惠国潘华张栋栋陈萍洪国粦
关键词:核型分析异常染色体核型
一种玻片的保存盒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玻片的保存盒,包括盒体、盖体和抽屉;盒体的上部分设置有若干平行的插片槽;插片槽的宽度与玻片的厚度匹配,且插片槽的两侧壁分别设置有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第一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分别设置有第一斜面、第二斜面...
邱惠国潘华
文献传递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s)移植治疗大鼠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作用机制及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建立SUI大鼠模型,模型大鼠分为HUMSCs治疗组8只(A组,大鼠尿道周围注射HUMSCs约1×107个细胞)和实验对照组8只(B组,相同部位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另取6只正常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C组)。建模后4周,将HUMSCs移植注射于大鼠尿道周围,在移植注射前1周及移植注射后6周分别测量所有大鼠最大膀胱容量(MBC)和漏尿点压力(LPP);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析大鼠尿道括约肌中结蛋白、重链肌球蛋白(MHC)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表达。结果 HUMSCs治疗组大鼠MBC、LPP测量值均较移植治疗前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实验对照组的MBC、LPP测量值相比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显示HUMSCs治疗组大鼠尿道括约肌中结蛋白、MHC、PGP9.5含量均较实验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UMSCs移植治疗SUI大鼠有效、可行,HUMSCs通过修复损伤的大鼠尿道括约肌和周围神经来提高控尿功能。
蓝建发潘华罗新石海燕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压力性尿失禁结蛋白
局部晚期宫颈癌辅助治疗的临床意义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比较局部晚期宫颈癌术前两种不同辅助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67例局部晚期宫颈癌分为两组,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33例,单纯新辅助化疗组34例。两组化疗方案均为顺铂+紫杉醇,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组在两次化疗期间加腔内近距离放疗。两组患者辅助治疗后选择合适时间手术,对比辅助治疗前后MRI信号变化、毒副反应及近期疗效,评估两组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及远期疗效。结果两组局部晚期宫颈癌辅助治疗前后MR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不同辅助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缘阳性率、宫颈肌层深部浸润率、淋巴结转移率及病理完全缓解率差异均有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液和胃肠道毒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的疗效优于单纯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
蓝建发潘华李瑞萍张海滨孙鹏飞高峻
关键词: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放疗核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微小RNA-221微小RNA-34a及微小RNA-3614-5p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2023年
目的分析微小RNA-221(miR-221)、微小RNA-34a(miR-34a)及微小RNA-3614-5p(miR-3614-5p)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ICP患者144例为ICP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产检的产妇95例为正常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miR-221、miR-34a及miR-3614-5p水平,分析其在ICP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ICP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胎盘组织中miR-221、miR-34a及miR-3614-5p相对表达量[轻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13±0.26)、(1.26±0.29)及(1.30±0.34),胎盘组织(2.01±0.29)、(1.98±0.28)及(2.13±0.38);重度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2.86±0.54)、(2.71±0.46)及(2.35±0.42),胎盘组织(3.24±0.68)、(3.35±0.59)及(3.58±0.64)]均高于正常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0.67±0.21)、(0.52±0.19)及(0.89±0.22),胎盘组织(1.15±0.27)、(1.29±0.29)及(1.22±0.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3.921、62.601、43.230、40.713、44.169及50.312,均P<0.05)。随着ICP组患者疾病程度的加深,miR-221、miR-34a及miR-3614-5p相对表达量升高加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miR-221、miR-34a及miR-3614-5p为ICP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21与miR-34a呈正相关(r=0.174,P<0.05),miR-221与miR-3614-5p呈正相关关系(r=0.243,P<0.05),miR-34a与miR-3614-5p呈正相关(r=0.199,P<0.05)。结论miR-221、miR-34a及miR-3614-5p在ICP中表达升高,随着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加深其表达升高加剧,且三者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ICP的发生、发展,可用于临床ICP的诊断。
时艺潘华
关键词: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身体质量指数与贲门癌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身体质量指数(BMI)与贲门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144例贲门癌患者和402例非贲门癌患者BMI情况,比较两组BMI的差异。结果贲门癌患者BMI平均值为(24.75±2.65)kg/m2,高于非贲门癌患者的BMI平均值(23.71±2.76)kg/m2(t=3.92,P <0.01)。按不同BMI进行分层,肥胖人群(BMI≥25.0 kg/m2)贲门癌的发病风险增高,OR值为1.271(95%CI 1.121~1.442)。根据不同性别和年龄分层后结果显示,贲门癌患者BMI高于非贲门癌患者。Logistric回归分析显示,BMI升高是贲门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值为1.654(95%CI 1.315~2.081)。结论高BMI是贲门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潘华李婧
关键词:胃癌贲门癌超重肥胖
无创产前筛查技术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筛查中的应用
2022年
目的探讨无创产前筛查技术(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21年9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完成的NIPT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并行产前诊断的孕妇74例为研究对象,进行羊水染色体分析和胎儿染色体微阵列(CMA)检测,并对检出的74例性染色体非整倍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NIPT检出的74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中,28例性染色体数目减少,阳性预测值为21.43%;46例性染色体数目增多,阳性预测值为65.22%。NIPT性染色体数目异常的总体阳性预测值为48.65%。胎儿CMA预测值为92.73%。结论NIPT可作为胎儿性染色体异常的筛查手段,但筛出异常病例均需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认。
邱惠国潘华洪国粦王前明
关键词:产前诊断产前筛查
白细胞介素12基因修饰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miR-127基因在卵巢癌类器官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2基因及微小RNA(miR)-127基因共转染后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否拥有更为持久、稳定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分娩产妇的人脐带组织及卵巢癌患者的卵巢癌组织,贴壁法分离hUC-MSCs;慢病毒转染IL-12基因及miR-127基因;定量反转录聚合酶连锁反应(qRT-PCR)、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Blot)、侵袭、迁移、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明确IL-12基因修饰的h UC-MSCs联合miR-127基因在卵巢癌中发挥的作用。结果在人卵巢腺癌(OVCAR3)细胞增殖方面,h UC-MSC组的OVCAR3细胞较空白(Mock)对照组增加[OD450:(2.26±0.13)vs.(2.71±0.14),P<0.01],hUC-MSC/IL-12+miR-127组较h UC-MSC/NC组减弱[OD450:(2.62±0.12)vs.(2.25±0.13),P<0.01];在细胞迁移方面,h UC-MSC组的OVCAR3细胞较Mock对照组增强[迁移数量:(173.70±5.13)vs.(322.00±14.18),P<0.01],hUC-MSC/IL-12+miR-127组较hUC-MSC/NC组减弱[迁移数量:(313.70±27.79)vs.(133.30±8.33),P<0.01];在细胞侵袭方面,hUC-MSC组的OVCAR3细胞较Mock对照组增强[侵袭数量:(105.00±15.72)vs.(172.30±14.74),P<0.01],h UC-MSC/IL-12+miR-127组较hUC-MSC/NC组减弱[侵袭数量:(88.33±7.64)vs.(53.67±11.24),P<0.01];在细胞划痕创伤修复方面,hUC-MSC/IL-12+miR-127组较hUC-MSC/NC组增强[创伤率:(1.33±0.71)vs.(22.53±1.72),P<0.01]。在卵巢癌类器官增殖方面,hUC-MSC/IL-12+miR-127组较hUCMSC/NC组减弱[细胞存活率:(1.01±0.05)vs.(0.33±0.10),P<0.01],hUC-MSC/IL-12+miR-127组较hUC-MSC/IL-12组减弱[细胞存活率:0.53±0.11)vs.(0.33±0.10),P<0.05]。结论hUC-MSCs具有明显的靶向归巢作用,可作为肿瘤靶向治疗的理想载体。慢病毒携带IL-12基因及miR-127基因转染hUC-MSCs对卵巢癌具有更为持久、稳定抗肿瘤作用。
潘华林典超白剑冰张婷婷蓝建发陈琼华
关键词:卵巢肿瘤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IL-12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