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伟
- 作品数:12 被引量:58H指数:5
- 供职机构:成都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高等院校创建和谐校园的分析与思考被引量:8
- 2005年
-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奋斗目标,这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社会全面发展的一大纲领,高校作为培养高等人才的机构,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责无旁贷,本文以构建和谐社会基本特征为指导,结合高等院校发展实际,对高等院校创建和谐校园提出一些思考和建议。
- 柳伟
- 关键词:高校校园文化以人为本
- 学习型组织理论与高校德育创新
- 2006年
- 学习型组织理论是当今社会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本文阐释了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本内涵和特征;论述了运用学习型组织理论创新高校德育理念和德育模式的基本思路和原则;对高校德育工作改革创新和增强实效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柳伟
-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德育
- 提升我国体育用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与建议被引量:14
- 2010年
- 以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为指导,采用规范分析法专题研究我国体育用品业的自主创新问题,探索提升体育用品业竞争力的路径,为体育用品业的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闵健朱道辉胡艳郭新艳柳伟郎松亭
- 关键词:体育用品业自主创新能力
- 德育“五化”工程的研究与实践被引量:1
- 1997年
- 高校德育工作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办学中发挥着保证社会主义方向的重要作用。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需要进一步增强科学性,加强针对性。为解决好这一问题,我院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和实施了德育“五化”工程方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隆元素陈伟陈宁游俊柳伟魏万珍苑从军
- 关键词:德育高校
- 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被引量:8
- 2006年
- 通过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高等体育院校新专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阐释。通过专业发展目标定位和具体措施两个层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 柳伟
- “嵌入式教学”在休闲体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探索——基于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 2016年
- 从嵌入性视角出发,对目前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实践"分离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嵌入式教学服务在教学中的可行性,分析成都体育学院休闲体育专业嵌入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情况,指出论证嵌入式教学模式对教学质量提升与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 杨冰陈静姝柳伟舒建平
- 关键词:嵌入性休闲体育专业
- 体育系实施主副修制课程体系的探讨被引量:2
- 1996年
- 实施主副修制课程体系,是体育系教学改革的新尝试,旨在培养复合型体育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主修保证专业培养目标和规格,应充分反映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刚修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社会适应性。应确立新的方向,择好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与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改善教学管理机制配合进行。
- 陈宁刘建杜万庆柳伟
- 关键词:体育系课程体系高校
- 高等体育院校创新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成都体育学院“成体人”创新教育工程为例被引量:6
- 2010年
- 从学生教育管理的角度来探索实施创新教育。提出: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过程的整体优化,达到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效提高;通过观念创新解决思想理念问题;通过机制创新解决制度保障问题;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解决学习创新问题;通过创新性人才培养活动,为创新能力提高提供实践载体。
- 魏万珍王清芳韩学锋柳伟欧雪松
- 关键词:教育
- 以体育之力谋乡村振兴之道
- 2021年
- 充分发挥体育的多元化价值功能,可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加速推进。以体育之力为实现乡村善治提供新动能,在浙江省兰溪市,连续举办了五届的乡村马拉松成为当地的一张体育名片。2021年,兰溪乡村马拉松吸引了超过1万人参赛。赛事激发了兰溪群众的主人翁意识,有效提升了当地基层工作的一体化水平,成为了一道文化风景线。
- 柳伟李中庆
- 关键词:主人翁意识马拉松乡村善治
- 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战略导向与路径优化被引量:3
- 2022年
- “谋赛、营城、兴业、惠民”是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发展理念,更从体育经济的维度为城市发展确立了“四位一体”的顶层设计。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对国内外著名体育城市发展特点进行研究,系统分析当前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的战略导向与主要问题,探索如何为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开拓新局。研究发现:成都建设世界赛事名城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五向拓展”的战略导向;当前面临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赛事体系不优、职业体育根基薄弱、体育龙头企业匮乏、体育文化底蕴不浓等问题。研究提出:坚持区域联动,走合作创建之路;坚持特色铸魂,走差异化发展之路;强化创新驱动,走科技赋能之路;夯实产业载体,走品牌塑造之路;推进跨界融合,走产业升级之路的优化路径。
- 柳伟宋昱李中庆李祖明陈珙刘洪民闵作玲